“短、平、快”的“快餐式”风格是晚报的绝对优势,而“好看”的社会新闻则又是晚报的“买点”和“看点”。如何捕获高质量的社会新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无孔不入。晚报记者同日报记者相比而言,应该是战斗在最前沿的机动灵活的尖兵。2000年11月,笔者偶然闻悉临朐县某学校的一名初中生自杀。经过进一步了解,这名学生是因为无钱购买学校摊派的食盐而自杀,这是变相收费增加学生负担的恶果。然而,此前曾有多家媒体的记者前去采访时均碰了“钉子”。如何采访到这一事件的真实情况着实让人颇费运筹。就在这时,笔者获知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将义务为这名学生打“官司”,于是便同律师结伴而行,从学生家长到学校校长、教师,到该镇分管教育的镇长,在律师和当事人的一问一答中,笔者顺利地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掌握了第一手素材,写出了新闻稿《学生分的盐一年吃不完》,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影响。 敢于奉献。新闻采访过程中常有来自环境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影响和威胁着记者的人身生命安全,奉献是一名记者应该具备的起码的精神。2000年5月11日,笔者在凌晨3点接到一条新闻线索,某地发生严重氯气泄漏,对周围村庄老百姓和牲畜造成危害。得此消息后,笔者连忙骑自行车摸黑行进20多公里赶到驻军某部。在部队首长的安排下,备好隔离口罩,乘军车直奔事发现场。因为氯气泄漏严重,采访无法长时间进行。大约5分钟后,笔者感到胸口憋闷,呼吸困难。又坚持了几分钟采访完毕后,不得不到驻军医院吸氧。此次采写的新闻《为了50名群众的生命》次日在一版倒头条见报,编辑部同时开设了连续追踪报道。此消息见报后,引起各方面媒体的关注,齐鲁晚报也随即派记者采访。 情到深处。笔者以为,没有感情的采访算不得成功的采访,一篇成功的新闻稿件,一篇能够吸引读者和打动读者的稿件,除了记者的采访技巧、落笔角度等因素外,记者倾注的感情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临朐县有一位普通的老人,30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山上,植树护林。类似这样的人和事并不十分鲜见,如果只是蜻蜓点水般的采访,或满足于对人物和事情的表现叙述,不见得会是一篇好新闻作品。2000年10月,笔者专程赶到临朐县的大青山上,同老人同吃同住同巡山护林,挖掘到老人淳朴而真善、普通而崇高的心灵世界,被老人特有的精神所深深感动。经过三天的采访,长篇通讯《那山 那树 那人》一气呵成,在潍坊晚报以整版的篇幅刊发。该篇通讯获得了2002年度潍坊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 真实鲜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在第一时间内捕获采写到真实而鲜活的新闻,是对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的升华。早在一年前,笔者就开始关注在潍坊妇幼保健院进行的潍坊市第一例试管婴儿手术。为了真实地报道这一事件,笔者决定关注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的过程。为安全起见,医院原定2002年3月1日上午8时为这名产妇实施剖腹产手术。不料,28日晚上10时,产妇感到腹痛准备生产。笔者立即赶到医院,在护士长的指导下,穿上隔离衣,进入产科手术室。一个小时后,潍坊市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3月2日,潍坊晚报以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潍坊市首例试管婴儿诞生目击记》的新闻稿,并配发了婴儿在取出母体的一瞬间的图片。消息见报后,其他各家新闻媒体也争相派记者采访。不过遗憾的是,同行却无缘目击到现场了。 (潍坊) 王守锦 王守锦:男,潍坊晚报社综合部副主任。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