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八期 

 

短新闻与“大超市”
王冰
2004-08-12 11:06:00 

  采写累得汗流浃背,出手后翘首期盼,不想到头来,稿件见报后或是被删得七零八落,或是原本为长通讯,最终删减成了短消息,再或者如石沉大海,过些日子被压“死”了——眼下的这一情形让一些记者暗自叫冤。其实,这可归结于部分记者对《大众日报》改版后的不适应。
  《大众日报》此次改扩版是以“办政经大报,建信息超市”为目标,面向读者,面向市场,突出新闻强报、重点突破、差异化管理“三个重点”。
  “建信息超市”,势必注重综合性和信息的丰富性,以满足读者多层次需求。这同时也在大报改扩版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认可。为增加信息含量,在版面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客观上必然倾向于对稿子的“短”处理,常常是短些,短些,再短些。 
  此外,改版后,强调以发“事件性新闻”为主,而报道这一类新闻,多数情况下,消息体的选择往往优于通讯体。就要闻版而言,采取以消息主打,一些版面还作出了不发通讯的硬性规定。如要闻版编发的《天公作美喷涌无虞  临阵促销措手不及(肩题) 泉水游再次与黄金周擦肩而过?(主题)》、《国企产权改革任重道远(主题)  省两家产权交易中心成立7个月仅做成一笔交易(副题)》等均是以消息体见报,按照以往思路,非得写个观察类的大通讯不可。
  再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主体读者群愈发倾向于快餐式读报,喜欢“短”文。具体表现为跳跃式、摘录式“看”报,有时仅仅浏览个标题,知个大意即可。这“逼”得报道不得不短。目前大报的版面处理,继采取“照片或图标、文字”的组团式后,对整块文字也作“破碎”式处理,一一拆分,做大小标题,以便让读者一目了然,各取所需。如4月22日,大报经济版刊发《遭遇突发事件  谁来化解风险(主题)龙头企业呼吁建立农产品灾害应急援助机制(副题)》这一消息的同时,配以新闻链接“有关部门意见”和背景资料“部分国家的农业援助措施”,更易于读者阅读。按照以往惯例,这三部分非融合成一篇大通讯不可,往报纸上一放,让谁看了都头疼。
  话说回来,倡导短新闻,狠刹长风,属老生常谈。这似乎是个简单的问题。为何仍难以有大的改观?稿子“短”不下来,绕来绕去,还是“挑”新闻的基本功底略有欠缺。道理有时就是这样简单。
  《大众日报》改版的一大重点即是“以新闻强报”,讲的是报纸作为一张新闻纸,尽可能地去除以往担负的一些额外功能。事实证明,《大众日报》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纯粹的新闻。有人将新闻比作“健美”,其意就是新闻事实要干干净净,少些横生枝节。稿子就是要以“新闻事实”取胜,换句话说,写新闻,以至于有时简单到把事说清楚就行了。编稿时,往往要求留下“干货”,即尽可能突出新闻事实。
  另外,稿子“短”不下来,还因为稿子里的议论多、评判多、综合多,如此一来,反而冲淡了新闻点,淹没了新闻事实。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倡导成为“专家型记者”,并非让记者取代专家,事实上这点永远也不可能做到。记者的本分就是对事实的客观报道,稿子中记者的主观性成分尽可能达到最少。因此,某种程度上,专家型记者更多是指对某一领域内新闻价值的敏锐意识、准确判断和全面把握,要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而不是代专家“张口说话”,替人评判。除非你已成了专栏作家。○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下一条:电视新闻连线报道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