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的市场封锁状态,成了中国报业通过跨地区发展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推进省级党报报业集团所主办子报的跨地区发展,是报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也是对现有文化体制的实质性突破。
做大做强,是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追求,以期以自身量的大与质的强,通过信息传播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达到更好地掌握舆论引导力与控制力的目的。做大做强的基本实现途径,便是跨地区发展。这既符合世界报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也是报业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追求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然而,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的市场封锁状态,成了中国报业通过跨地区发展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
条块分割流弊重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运作理念和操作方式不断革新,竞争日渐活跃,市场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的新时期。然而,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各种弊端衍生出来的报业市场条块分割的封锁状态,有悖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困扰中国报业加速发展、做大做强的突出障碍。
第一,条块分割的市场封锁状态,是滋生长期以来难以根治的重复办报、层层办报、报刊结构不尽合理、过多过散过滥现象的温床,致使几次报刊市场治理整顿的效果不佳,风头一过故态重萌。2003年对报刊市场治理整顿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某省竟然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治理整顿刚结束,该省尚无晚报类报纸的六七个地级市,即开始积极活动,千方百计地要创办新的晚报类报纸。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的地级市,总人口不过百万出头(其中农村人口的比例几近70%),与一个县级市相差无几,在保留了党报的同时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晚报。毫无疑问,这样的一些“小晚报”一旦形成遍地开花之势,报业市场的散、滥、差状况,权力发行、摊派发行、有偿新闻等令人深恶痛绝的歪风邪气,必将大行其道。
而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少数地方政府领导或是尚未牢固地树立起科学的政绩观,片面地理解或是曲解新闻宣传应当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的本来之意;或是对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全面、不充分,为确保媒体“听招呼”,多宣扬“政绩”,少暴露或根本不要暴露问题,一方面对在自己的“地盘”内办报办刊表现出莫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对报业市场的开放极力抵制。这种来自行政权力方面的干扰,对报业市场条块分割的封锁状态的形成与稳固起着不可低估的推波助澜作用。
第二,条块分割的市场封锁状态,使大量办报水平低下、社会影响力与舆论控制力不强的报纸在封闭的环境下得以苟存,大量的资源在低水平上无休止地重复、浪费,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一句空话。报业是“最后的暴利行业”的神话,似纷飞的乱花迷住几多人眼,“高回报”背后的高投入、高风险被漠视,办报似乎成了来钱轻松、来钱容易的行当,于是乎,你办我办他也办。而一旦发现靠办报来赚钱并非那么轻松时,片面地、媚俗地迎合市场也就成了必然,“擦边球”、低俗化便成了这些只有在市场封锁状态下,苟存者才能用来赚取眼球、谋得利益的常规手段。另一方面,条块分割的市场封锁状态,由于背离了传媒发展的客观规律,阻碍了媒体的做大做强,因此也极大地限制了传媒信息传播最大化功能的发挥。
第三,条块分割的市场封锁状态下,无休止地重复办报、盲目办报,形成了不断地创办报纸、不断地关停报纸、不断地整合报纸,有令不行、有禁难止、整顿一波接一波的恶性循环。考虑到国家对资本介入报业有着严格限制的宏观政策背景,在这个恶性循环过程中,不断流失的是大量的国有资产。而且,在行政机构人员精简、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报刊的不断关停整合,形成了从业人员再安置的包袱,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和各级政府财政的负担。
第四,条块分割的市场封锁状态,阻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报业市场环境的形成,从而成为制约有重点地组建跨媒体、跨区域的大型新闻集团,达到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切实加强舆论阵地建设的战略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同时,这种状况也滋生出一种不良行为:在某些地方、某些媒体,面对竞争,难以摆平心态,不谋靠改革求发展、靠创新求壮大、靠竞争求主动,而是不惜采取各种不那么光彩的手段。其中最常见的便是无事生非的匿名信、告状函四处纷飞,不仅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干扰和影响了上级领导和主管机关的正常工作和决策,同时也败坏了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第五,条块分割的市场封锁状态,降低了从业人员资格与素质的准入门槛。在这种状态下,一张报纸的创办,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拍脑袋”的结果,不仅缺少报纸如何办、市场容量怎样、发展空间多大、赢利前景几何等等必不可少的前期科学论证,而且急就章地拼凑起一班人马“先干起来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业资格的准入门槛降低,从而导致了舆论导向上的险情不断,难以承担起党和人民喉舌的功能与职责。
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新闻事业改革不断深化。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媒体特别是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影响人们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性的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培育一批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强势媒体,就尤为必要。而在国际舞台上要发出我们自己的强音,拥有我们自己的话语权,打造一批中国传媒的“航空母舰”,更是时代与历史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重任。强势媒体的培育,传媒“航母”的打造,其首要前提即是冲破报业市场条块分割的封锁状态,搭建起竞争活跃、统一有序的发展平台,推进有条件、基础好的报业媒体跨地区发展,在做大的基础上尽快做强。因此,报业的跨地区发展,是中国报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第一,报业的跨地区发展,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有益探索,同时又是对现有文化体制的一大实质性突破与贡献。其贡献就在于,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严重束缚新闻生产力发展的条块分割的市场封锁状态,对这种“画地为牢”,将公共资源部门化、地域化甚或是一己化体制的突破,必将加快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报业市场的形成步伐。而这样一种报业市场的形成,就为有条件的报业媒体的做大做强,打开了一条符合报业发展规律的坦途。
第二,有条件的报业媒体作为跨地区发展的市场主体,在竞争活跃、统一有序的市场环境内,将有力地推进报业结构调整和市场整合,在促进现有资源的优化重组和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此,一方面将使久治不愈的报业市场的散、滥现象得到根治;另一方面将使资本资源和新闻资源,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汇聚于这样的媒体内,为其做大做强提供有利的条件。
第三,跨地区发展对既有体制的突破,必将对报业发展的传统模式、观念和思维方式带来极大的冲击。而这种冲击的正面效应,对于中国报业的做大做强,对于中国传媒“航空母舰”的横空出世,显然将大有裨益。体制的突破,为中国报业循着其自身客观规律的发展,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切实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吸引力、感染力,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
第四,跨地区发展,无论是采取跨区域联合办报还是延伸发展优质报刊地方版的形式,都有利于品牌报纸的发展壮大,在做大一个品牌的同时做强一个媒体,使之成为具有强大信息传播力、舆论影响力、财富凝聚力,凸显强大区域性优势的强势媒体。通过这样一批区域性强势媒体的发展,逐步建设起有一定规模的、在世界上有相当影响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媒体“联合舰队”,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世界舆论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拥有我们自己在“地球村”中的舆论引导力与话语权。
第五,有选择地推进部分省级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子报,通过跨地区发展的形式做大做强。在市场开放已是大势所趋、社会资本通过各种形式越来越多地介入媒体的情况下,这是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和舆论阵地建设,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党管舆论导向不能变的可靠保证。
只盼东风与周郎便
目前,报业跨地区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业内只盼政策东风与周郎便。
第一,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已成长起了若干以省级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晚报类子报刊为主体的强势媒体。这些媒体经济实力雄厚,读者覆盖面广,舆论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据《中华新闻报》2004年6月7日报道,6月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闭幕的第57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了最新的“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中国20家报纸榜上有名。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以分别由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及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扬子晚报》、《南方都市报》和《齐鲁晚报》等为代表的党报报业集团所属的晚报类子报,便占了12家。这些媒体在党报报业集团的领导下,在办报过程中始终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摆在新闻采编工作的首位,把思想性、指导性、服务性、可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同时,探索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的途径与方法,有效地凝聚起了广大的受众群体,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与风格,赢得了读者,赢得了市场。他们与省级党报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在新闻宣传领域里携手演奏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大合唱,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宣传领域里的生力军。
第二,以上述三家报纸为代表的媒体,已经具备了区域性强势媒体的雏形,无论是舆论影响力还是综合经济实力都是本区域内的龙头,但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现质的跃升,跃上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显然,采取有选择地创办地方新闻版的跨区域发展模式,在不断提高办报质量与水平的同时,通过地方新闻版来做足做好内容生产的贴近性,作好地域亲近性的文章,更好地满足不同地方读者的阅读差异性需求,不但是这些报纸实现物质投入最低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优化选择,符合报业传媒精神产品生产与市场回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而且对于加速培育品牌报纸成长为具有较强区域性优势的强力媒体,尽快发育、成熟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报业市场,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传媒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广泛使用,为报业跨地区发展搭建了一个全新高效的发展平台,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保证。在这个平台上,无论是跨区域联合办报还是创办地方版,报业资源的整合共享成为现实,将大大降低办报过程中的非合理性支出;一体化的新闻采编管理、广告管理、发行管理、财务管理等,不但可以保证报纸内容质量与风格上的一致性,同时可以堵塞各种漏洞,确保地方版的健康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网络化办公与审签报纸稿件、版面成为现实,这就从技术的层面上保证了地方新闻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点建议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推进报业跨地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开拓创新,进一步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从而增强党领导下的强势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引导力和控制力。考虑到我们的国情以及现有体制的实际,推进报业跨地区发展的方式,建议由国家新闻出版主管机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由上而下有领导、有计划、分步骤地予以推进,以减少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与阻力并预防“肠梗阻”。可以选择数个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省级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优良子报,直接部署先行试点。对试点单位,由国家新闻出版主管机关直接管理指导,以便总结经验,在试点的过程中,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报业跨地区发展的立足国情与遵循国际准则、市场规律、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相协调的政策法规体系;探索建立有利于报业跨地区健康、持续发展的行业宏观管理体系;指导试点单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跨地区发展的既调控有力又充满活力的微观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
(作者单位:大众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