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八期 

 

与采访对象互动
陈玲
2004-08-12 11:15:21 

  采访是个双方互动的过程,记者要想调动采访对象的积极性,必须有的放矢地准备好采访提纲、拟订好采访步骤,更重要的是根据采访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能得到自己需要的采访内容是最根本的目的。
  记者要以激发采访对象“说”的兴趣为重点,设法找到共同语言,力求保持良好的采访氛围。新闻采访活动的性质与特点表明,衡量采访成功与否的标准是是否得到了有效信息和得到了多少有效信息。因此,记者要把自身言语、动作等活动的频率与幅度做精确的把握,尽可能保证采访对象的听说和思考时间,以尽快找到共同语言, 从而保证采访自始至终有一个好的氛围。
  讲究引导技巧,区分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时的心理活动和状态,掌握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人、因地施采,使采访效率和效果得到双提高。采访对象接受采访的时候会产生一系列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既有主题的心理外部表现,又有其内在心理感受。为此,记者在每次采访前都要尽可能详细地了解采访对象的经历、性格等资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心理调控措施,设计不同的采访步骤和采访提纲。
  采访过程还是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要使信息交流优质高效,记者还要及时调控采访对象的状态,调整好采访过程中的双方互动。记者无法选择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采访对象,只能是对症下药,避免采访中出现冷场、僵持的状态。为此,记者要充分取得采访对象的支持和信任,照顾采访对象的情绪和身份,关心采访对象的心理需要,运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去调节采访活动中的气氛。○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播新闻 说新闻 戏说新闻
下一条:用新闻创造价值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