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报业竞争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同质化倾向严重。当今同城报业的同质化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定位趋同
定位应该是一份报纸生存与发展最首要的前提。可以说,一张报纸成功与否,与报纸的定位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现在许多大城市都兴起都市报热,其读者对象基本上是都市市民。像北京的《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西安的《华商报》、《三秦都市报》、《今早报》、《西安商报》、《经济新报》等,这些报纸的定位没有明显的差异,它们都是面向普通市民。武汉报纸的竞争也很具有代表性。在武汉,有两大报业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两家报纸分别有党报以及都市生活类报纸。除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之外,该城市参与市场竞争的几家主要报纸是《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楚天金报》、《武汉晨报》,他们定位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内部还出现了两份同样定位的报纸--《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笔者认为这是失策,这也是当今报业同城竞争中出现的一种畸形现象。像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内部的《城市早报》和《大河报》定位趋同,该集团于2002年7月将两报合并,《城市早报》变成《大河报市区版》,结果发行和广告都有增长。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的《山西晚报》和《三晋都市报》也合并成《山西晚报》。这种集团内的合并,整合了办报资源,减少内部竞争造成的损耗,也增强了个体报纸的实力。
内容趋同
当今同城报纸,特别是定位趋同的报纸,其内容趋同相当严重。报纸版面、内容的同质化,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南京、武汉等地都表现得非常突出。有研究表明,成都报业中版面趋同化比率最高者达到90.5%,最低的也有67.4%,平均趋同比率为76.9%。同题材新闻报道趋同率高达30%—40%。以武汉几家都市报为例,它们在新闻版面的设置上大同小异,内容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有的报纸漏发了某条新闻,会在随后的几天里再补上,甚至有好多新闻内容完全一致,只是通讯员前面更换了一个记者的名字。各报栏目也相互“克隆”,你有《荆楚各地》,我有《荆楚扫描》,你叫《武汉新闻》,我就叫《都市看台》,你设《今日视点》,我登《精彩特稿》......几家报纸还清一色地设有讲述栏目:《楚天都市报》的《讲述》、《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武汉晨报》的《非常人生》、《楚天金报》的《百味人生》。
仔细分析这几家报纸的新闻稿件,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新闻通稿。这类新闻是某部门或单位通过记者招待会或其它途径发布的通稿,其新闻事实主体完全一样,只是各报采用不同的标题、不同的篇幅刊发而已。二是突发事件新闻。这类新闻多数是通讯员或读者提供新闻线索,各报纸记者采访而写的。这是各报体现自己独到之处的重要渠道。三是网上下载新闻。在网上将国内国际的重要新闻重新编发是各报国内和国际版的主要办法。由于各报定位大致相同、区域相同,又相互“克隆”、模仿,使几家报纸的栏目、内容严重雷同,缺乏创意,失却特色。
同质竞争在其他方面的体现
比如,很多报社的收入都是以广告为单极经济支撑,盈利模式单一;各城市报纸大多强调区域化,都十分重视社会新闻的采制等。
同质化竞争的弊端
同城报纸同质化竞争的弊端是相当明显的。首先,几家报纸抢围一块蛋糕,常导致破坏性竞争。比如,在南京、成都、昆明、武汉等地都曾上演过的报纸价格大战。2002年初,《武汉晨报》推出贺岁价0.1元一份报纸,《武汉晚报》随即将报价降至0.3元一份,创刊不久的《楚天金报》也是售每份0.3元。当然,武汉的报业价格大战刚一打响,就在湖北新闻出版局的干预下偃旗息鼓了。破坏性竞争的表现还有报纸之间互打笔仗,片面追求“卖点”而报道失实新闻,甚至刊登黄色内容招徕受众。这些手段充其量只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刺激某报的发行,取得短期效益,但破坏性竞争没有赢家,对报业自身的发展无疑只是饮鸩止渴。报纸的同质化发展趋势,还使各报丧失自己特色和创新意识,因而,整个城市的报纸可能只是在低层次上徘徊,没有人去开拓报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这对整个城市报业的发展是一个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