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七期 

 

回眸时凸显价值
——10年后再观电视记录片《大动迁》感悟
2004-07-19 13:55:39 

  《大动迁》是上海电视台于1993年夏至1994年初拍摄的一部关于上海成都路高架桥建设前搬迁户安置的纪录片。该片真实地记录了搬迁户当时的困境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全篇自始至终都围绕着搬迁户在搬迁中的矛盾心理——服从建设需要——安置新生活来拍摄,制作者挑选了6户人家(其中两家个体户)在这次搬迁中的实际状况作为主线,大量运用同期声,客观地记录了上海历史上最大一次动迁的全过程。
  10多年后的今天,成都路高架桥已成为上海黄埔区、卢湾区、浦东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对上海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重新回过头来看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时会感受到更大的震撼,这部纪录片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改造前上海的模样,更是通过展现搬迁户对国家建设的无条件支持的实际行动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我想这就是纪录片的价值,记录的是“正在发生的生活”,留下来的是真实的历史。深刻的思想渗透在对生活的展现之中。
  纪录片是运用摄像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正是真实性构成了电视纪录片的生命,因而“必须严格要求宏观的真实和细节微观的真实”,“保持被摄对象形声一体化的表形结构”。在《大动迁》中我们看到制作者没有参与进生活之中,只是让搬迁户们自己说,较多地采用长镜头和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没有进入片子当中,而是让“事实说话”,让搬迁户说出自己的困难以及对高架桥建设的理解,一个个鲜活的事实就这样在跟随、跟随、再跟随中展现出来。然而纪录片也像任何艺术创作一样,同样需要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细节的捕捉,表现的方式,镜头的运用,造型的设计,节奏的处理等等。当然纪录片的“创造”不允许大量外在艺术形式的介入,不允许作者浓重主题意识的渗透,她的“创造”,只能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该片中我们看到了制作者对题材的选择,在上海大建设的背景下,挑选了上海历史上最大一次搬迁来拍摄。这次搬迁本身就有着很强的新闻性,而6户走进片子的个体又分别有着能代表各个群体的特征。退休的老工人单玉山,花了几年积蓄装修房子的王明生一家,个体户赵海燕等都代表着有着不同困难的各自的群体。在结构安排上,对这几户人家的搬迁拍摄横向铺开同时进行,给人自然真实的感觉,而不是自始至终跟完一家再跟另一家。那户女主人流眼泪细节的抓取以及这一特写镜头的运用将搬迁户的辛酸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纪录片是排斥创作者主观思想直白介入的,他的思想都隐蔽在生活本身的过程之中。观众在鉴赏电视纪录片的时候,是依据屏幕上展现的具体社会形态和真实生活情状,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积累,潜移默化地接受蕴藏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的。《大动迁》中就是通过普通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话语和行动,以及对上海交通的实际拍摄来让观众自己感受搬迁。一切主观思想都根植于拍摄到的实际行动和困难之中。正是这种“一切为了上海建设需要,舍小家为大家”的主观思想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使得该片获得了观众的认同。
  其次,该片真实地纪录了上海一段时期的发展和历史。高架桥建设前上海交通的拥挤,棚户区的生活情状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 这些同十多年后交通的四通八达,居民住房的改善形成了对比,让我们这些后来观看者从中看到了当时上海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寻求发展。 更从中感觉到就是在那样一种困难的环境下,普通的老百姓对上海建设、对政府的无条件支持。就像该片结束时的旁白“1995年高架桥竣工时,我们应用金字刻上那些为了上海建设的10万动迁市民的名字”,如今距1995年又是10个年头了,让我们在飞驰的路上记住那些为上海建设牺牲了自己利益的老百姓,记住上海的一段历史。(丁骋)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话说“无效音响”
下一条:记者要善于理性化思维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