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七期 

 

大报作派与标准化
——获奖版面得失谈之四
2004-07-19 13:59:59 

  有资格直接用内容来说话,而不是去比发了几栏几栏图片、用了多大多大标题,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大报作派。表现在版式上,就是从容、稳健、不张扬,标准化、程序化。

  报纸办到什么份上,才算大报?一直弄不明白。听了下面这个“段子”,似乎明白了点皮毛——
  1936年 6月30日,《飘》与读者见面,很快成为全美畅销书,第一年就销了200万册,还拿了普利策奖。几年后,生活慢慢平静,《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去参加朋友聚会。来宾中最风光的是一位正走红亚特兰大的青年作家,他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炫耀自己写过多少多少短篇、多少多少中篇、多少多少随笔、多少多少……有人指给他,那边角落里,也有一位作家。青年作家走过去问:“夫人,您都写过些什么?” 玛格丽特·米切尔微笑着轻声回答:“《GONE WITH THE WIND》。”话音未落,所有来宾都主动走过来向玛格丽特·米切尔致敬,而那位青年作家却在一旁臊得面红耳赤。
  玛格丽特·米切尔这么轻轻一句话,这种低调的姿态,是一种暴发户学不来的大家作派,这让人联想起《纽约时报》的风格。据说纽约的大款、名流之类共进晚餐时常有这样的对话:一位说哪里哪里发生了件什么事,另一位回答“是呵,是呵,《纽约时报》都登了。”而去查查那天的《纽约时报》,不过是在一版发了条“Brief”(简讯),连幅单栏图片都没配。但就是读者这么小声的一句嘟囔,一张大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就出来了。有资格直接用内容来说话,而不是去比发了几栏几栏图片、用了多大多大标题,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大报作派。表现在版式上,就是从容、稳健、不张扬,甚至惟我独尊,以不变应万变。像《纽约时报》,创刊150余年,至今总共改版6次,平均25年一次。即使1998年彩色新闻图片上了一版,创刊时的黑白报头仍然沿用至今。但凡遇大事,读者还是会说“《纽约时报》是怎么怎么说的”。作为一张老牌报纸,《纽约时报》就做到了这个程度,有资格直接用内容说话,这对省报的改版非常有借鉴意义。近年来省报改版有两种趋向式现象值得警惕,一是大报小报化,二是自娱自乐,结果距离那种一看就让人兴奋的主流报纸的主观预期越改越远。
  在《纽约时报》的历史上,卢·西尔弗斯坦(Lou Silverstein)不能不提。20世纪70年代,《纽约时报》聘他为版式指导,主持改版。全美报纸的版式总监和各报编辑部都把这次改版后的《纽约时报》视为楷模。1984年,永远6栏垂直分割不破栏的《纽约时报》荣膺全美报纸最佳设计奖,这实际上意味着卢·西尔弗斯坦对《纽约时报》在版式上的成功改造,使更多的报纸尤其是严肃的政经大报开始接受“版式设计”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卢·西尔弗斯坦曾有一个很经典的比喻:报头就像一个人的发型。一张报纸的报头总是换来换去,就像一位成年人每天都换一个发型。有了他老人家这两句看似玩笑的话,不知道有多少报纸免遭频频“换头之苦”。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报的版式要慎变。不变则罢,变,就要变出名堂来。
  应当说,2003年10月16日这块版,就得益于年初《大众日报》那次改版:黑白变彩印、报头变通栏,走文从八栏变为七栏……从形态和样式上更加国际化、现代化。此后的《大众日报》再要“大事大办”,已经有了一个较具现代意义的平台,不像北京申奥成功时那样费时耗力地通版,照样可以收到“丢大石头,起大波澜”的版面效果。
  从栏型上看,这是一个经过变通的“6-1二列垂直分割式”。这种基于基本栏型的变式,使重大新闻事件与省报定位在版面上得到了恰当体现和巧妙处理。通栏套红的主题、几乎占居版面1/2面积的主片、对头条内容的提要式处理、图文并茂的导读和言简意赅的社评,有机地形成了一个整体,把“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伟大祖国的荣耀”的新闻主题烘托得大气磅礴而又不失秩序和理性。
宽列与窄列间的竖向分隔空3字、模块与模块间的横向分隔空1行、标题居中而非均分,按照标准和规范留白的新闻区与明朗清爽的报头区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一个专业侧面反映出当今大报宽报版式的趋势性走向:大开大合、疏中匿密。
  视觉冲击中心(CVI)--“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的主打图片很自然地出现在版面的上半区,然而,视觉中心的精确位置设计却没有沿用传统的九宫格或0.618的黄金分割比,而是借鉴了现代设计中2的平方根,即1.414的比例概念。这是一种更严谨、更富时代感的视觉中心分割方式,也是欧美传媒目前较为推崇的平面视觉设计理念,像Windows XP、MS Office XP和Discovery频道的宣传页面,效果比自然黄金比更富人文科技感和工业感。
  这块版的不足之处是宽列中走文的即兴分栏有点乱,图片说明6合1,提要式处理6分3,社评6分4。对整个版面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但这类细节方面的随意性却足以破坏一张报纸视觉识别系统的稳定性和标准化,使一张报纸的品牌形象变得不完整、不连贯,属现代报纸版式之大忌。
  前现代报纸与现代报纸在版式设计方面的标志性差异就在于,前者倚重“大腕”经验性、随意性的即兴发挥,由个人好恶决定报纸的“卖相”;而后者则把版式作为报纸的产品设计,把现代工业生产中标准化、程序化的概念引入编辑、出版流程,倚重的是ISO9000式的系统完整和系统连贯。道理很简单,像所有进入市场的产品一样,报纸的质量就是报纸的生命,而其质量曲线应当是在稳定的高度上尽可能少地减少起伏,保持一种向上趋势中的平直,那种以“大腕”或者说以名记者、名编辑(能工巧匠)为标志的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明显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为“大腕”时代报纸的质量曲线大都是波浪式、情绪化的,一切以“大腕”的喜怒哀乐为转移,就好像满汉全席,味道如何,全看大厨高兴不高兴、卖力不卖力。而现代报纸应当像麦当劳、肯德基,由可以复制的标准化、程序化流程保证质量的稳定,与之相适应的应当是以团队为标志的新闻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其采编链条就是标准化的流水线。应当强调的是,可以由任何员工复制的标准化系统,是这种工厂化生产方式的关键,因为复制可以避免品牌形象在生产过程中因人而异。所以有人说,现代报纸实际上意味着“大腕”时代(记者时代)的结束,团队时代(编辑时代)的开始。
  也许没人做过这样的比较,麦当劳与一张现代报纸,谁的工艺过程更复杂?但我们知道的是,麦当劳仅炸薯条的书面规范码起来有好几英尺厚,而目前省报中有关版式方面的书面规范超过5000字的恐怕不会多于3家。在任何一家麦当劳分店,都没有厨师,而只有服务员,厨师被机械替代了,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和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保证了食品品质的稳定统一。说白了,麦当劳的经营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对品牌、经营模式、文化的标准化复制,来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这其实就是教科书式的标准化范例。也许,什么时候省报的版式手册有了像麦当劳炸薯条的书面规范那样的厚度,省报的生产方式才能在版式这个专业侧面完成全球化、现代化的嬗变。因为视觉识别系统的标准化、程序化,对一张现代报纸来说,实际上就是制度设计的一部分。对制度负责,而不是按照官本位的惯性对上负责、对下管理,质量曲线肯定会稳定得多。
  在制度、标准和要素确定之后,剩下的就是平面、空间、色彩的智力游戏了。版式设计的乐趣和魅力就在这里。(张鸣雁)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