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七期 

 

办好省级教育报的几点思考
魏学成
2004-07-19 14:01:07 

  省级教育报,作为一张行业类地方报纸,既不具有党报的权威性,又不具备晚报、都市报灵活的办报机制和多层面的广大的受众群,如何在当前报刊如林的激烈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科学定位,发挥行业优势

  作为省级教育报,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读者对象只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与教育有关的特殊群体(党政领导、学生家长以及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它的办报宗旨应当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研究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理论、实践,总结推广教育工作的经验、典型,在教育教学以及生活各方面服务于广大教育干部和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人士。
  为此,作为省级教育报的角色定位应当是:机关报性质,行业报特色;面向教育,走进校园,贴近教师。
  近年来,全党和各级政府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已蔚成风气。这就是办好教育报的最大优势。但是,作为省级教育报,应当明确其主要读者在本省的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不要力求覆盖社会各行各业,也不要力求覆盖全国各地(因为各省市都有自己的教育报刊),而要致力于办成地域性教育报,办成省级教育类第一大报。

  打造品牌,提高报纸质量

  教育类专业报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报,打响自己的品牌。因此,如何建立品牌意识成为今天专业报成功的关键。而品牌的树立是要有质量作保证的,重要的是要提高教育报道的信息含量,让读者觉得他们看到的是一份既好看又实用的报纸。
  明确职责,强化指导性。
  省级教育报,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机关报,时时刻刻都应当牢牢把握一点: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宣传、介绍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重要工作部署是报纸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其立身之本。应当说,及时宣传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是教育行政机关指导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对教育报的根本要求;而教育报刊要想提高自己的权威性,在强手如林的报业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也必须发挥近水楼台的优势,尽可能优先、独家报道有关教育信息、政策。
  精耕细作,打造名牌栏目。
  名牌栏目,不但是报纸的亮点,有锦上添花之妙,而且能带动整个版面,牵动读者视线,强化阅读效果,形成强势,吸引更多的读者。更重要的是名牌栏目集中体现了报纸的特色和个性,是一张报纸的鲜明标志。名牌栏目要有准确的定位,要准确把握现实生活的主流,贴近读者,有鲜明的时代感,体现正确的导向。做到政治倾向、文化品位和可读性的统一,使之适合目标读者群(包括基本读者群和潜在读者群)的阅读需要。作为省级教育报要围绕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围绕教育报的主要读者对象,有针对性地设置专栏,精心打造。如《现代教育导报》设置的《七日谈》(言论)、《治校之道》、《杏坛》(文艺)、《读者之声》等专栏既有针对性,又办出了较高品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贴近教师,增强服务性

  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是教育报主要的读者和作者,是教育报的“衣食父母”。失去了教师,教育报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教育报,要时时刻刻为教师着想,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从设置栏目、约稿组稿,到积极宣传教师形象,都要全力以赴,把教育报办成教师的良师益友。

  读者第一,提高发行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和其他报纸一样,教育报的发行也面临着新的压力和困难。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压缩经费开支,报刊费支出大大下降。二是各地合班并校,调整学校布局,以及人口高峰逐渐过去,学校数和学生人数大幅度下降。三是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治理乱编乱印乱收费的大形势,使教育报征订的农村大市场出现了萎缩。为此,教育报社在加强发行工作的同时,应当坚持“读者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报纸竞争力,把卖报的压力变成办报的动力,多在增强可读性上下工夫。
  一是要留给读者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有效的阅读空间。阅读空间大小是衡量一张报纸有无可读性的一个重要尺度。订户评价一张报纸的第一印象是看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大不大,能不能吸引自己从头到尾看下去。要千方百计压缩长文章,扩大信息量。按照新闻规律进行报道,有新闻价值就报道,没有新闻价值可以不报道。在会议、活动中记者要注意挖掘新闻,改变过去老一套的会议活动报道模式。
  二是要连起一条与读者订户交流沟通的纽带。报纸也是一种特殊商品,要从过去我出报你看报,缺乏互相交流的格局中走出来,给读者一个畅所欲言、发表意见的地方。基于这一考虑,报社可以开辟“订报、用报、读报”专栏,定期刊登订户、读者对报纸从印刷、编辑、出版、报道到投递等环节的建议和意见,刊登读者对某一报道的评价、认识。报社还应当定期召开订户、读者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