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党报新一轮改版中,强化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并以重点版面推出,是各家党报改革的一大亮点。因为是一种尝试一项探索,所以也没有什么成功模式可供大家参考,为此,各家党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根据近两年的探索,《大众日报》一些深度报道的方式方法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具体而言,深度报道形式大约有这么几种:组合式报道、追踪式报道、解读式报道、连续报道、互动式报道、系列报道等等。
组合式报道
所谓组合式报道,就是在一个事件或话题的报道中,一般由消息、新闻分析、言论、新闻链接及图片组成,是有点有面,有叙有议,多个角度,多种形式的报道。是为了满足读者对新闻的全方位了解,解决读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需求的报道。这种报道方式的好处是,读者想知道的全面信息都予以报道,有新闻事件主体、有背景、有分析、有综合、有数字……读者看了很解渴、很过瘾。这种报道弥补了报纸信息量不足的缺陷,是报纸汲取杂志优点的一种方法。要做好这类报道,事先必须有充足的准备,比较费心费事。如果做不好,很容易成了拖拖沓沓的资料库。
《大众日报》新闻纵深版2003年2月26日刊发的《2006,山东要跑“电火车”》、3月13日刊发的《九成老字号名存实亡》及济南市水价提升的报道,都是采用了组合式报道方式。《2006,山东要跑“电火车”》这组报道,首先介绍了山东投资47.8亿元对胶济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这一事件,同时配以《电气化铁路为何迟迟来山东》、《电气化的魅力》等文章,对新闻背景进行了交待,另外还搞了一些相关链接,介绍了国内外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现状,图文并茂。有些读者看了说,这样的新闻既介绍了新闻事件,又有知识性、趣味性,很有意思。
追踪式报道
追踪式报道是我们在深度报道中运用最多的报道形式,也是深度报道中最普遍、最具有纵深感的方式。当初《大众日报》热点新闻版及纵深版设立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初衷,就是第一追求仍是在第一时间内抓住新闻信息,能快的还是要尽可能快,能抓到“第一落点”的,就不抓“第二落点”,能在第一时间报道的就不在第二时间追踪。但实际情况是,囿于种种客观原因,很多时候是无法办到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对新闻事件的追踪上,在新闻发生的第二时间,告诉读者新闻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趋势等等信息。然后再密切关注事件发展过程,不断告诉读者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有时候,为方便读者阅读,《大众日报》新闻纵深版在相关报道上还挂上“新闻追踪”的牌子,以保持新闻的连续性。
2003年5月份,济南市城建部门出台了一项重要举措:“双清”,即清理整顿各类违法建筑工程和违规建设行为。由于这项工作难度大,社会广泛关注,济南市有关领导表示:完成这项工作需要“铁石心肠霹雳手段”。编辑部要求我们和济南记者站记者及纵深报道记者要密切关注这件大事。记者可说是全天候跟踪济南市“双清办”的行动,把政府和读者共同关心的事情及时报道出来。我们先后刊发了《清“双违”祭出“霹雳手段”》、《市民希望政府一查到底》、《“双清”呼唤“阳光规划”》等6篇报道,有侧重、有节奏、有始有终,全面报道了“双清”行为的进展,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市民不断打电话给编辑记者,积极提供新闻线索。有关部门也对这次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
做好追踪报道,一是选题要准,二要有始有终。要选取读者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追踪,要对社会和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和情况及时披露,负责到底。
解读式报道
解读式报道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新闻报道方式。《大众日报》在去年初的改版方案中明确要求,新闻纵深版以主体读者群关注的省内焦点、热点新闻事件的纵深报道和重要政策、法规的解读为主要内容,办成读者欢迎的拳头新闻版。一年来,新闻纵深版先后刊发了《省城新规划解读》、《 解读济南公安“28条”》、《省公安厅“79条”解读》、《解析山东交通大招商》等新闻,取得了预期效果,在新闻解读上进行了一些尝试。首先,解读的对象定位在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重要政策、部署和出台的重大法规上。二是这些内容要与社会关注点、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影响面大,关注度高。三是解读对象服务性要强。
解读式新闻的增加,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新旧方式的交替、各项举措的加速出台而进行的。从中央到地方、从政治到经济、从政策到制度,几乎每天都有旧规定要废除,有新办法要产生,各个领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这些内容正是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急需了解的。解读式新闻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如解读济南公安“28条”和省厅“79条”,这两项内容都关系着省和济南市公安工作中的重大变革,关系着城乡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人性化的户籍管理、出国护照的按需申领、交通事故的简化程序等等,这都是过去多少年来没有过的,社会各界极为关注。这两篇新闻发出后,引来大量读者来电,询问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
互动式报道
对于同一新闻事件,同一天在一版或其它版面做消息,纵深版做通讯,让通讯和消息相得益彰,让读者知其一,又知其二。去年《大众日报》纵深版刊发的众多稿件,均是对当日新闻的分析报道,编辑部提前部署,记者迅速反应,写出了新闻背后的新闻,深得领导和同仁的赞许。
互动式报道主要针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搞好了很容易出彩,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也需要编辑部协同作战、整合资源,提前介入、提前策划,各个部门和编辑记者树立强烈的本报意识、新闻意识、大局意识。互动有两种方式,版面互动和事件互动。版面互动不用说了,事件互动就是对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新闻事实要始终关注,对其动态及时跟踪,一有动静,迅速跟进。互动还可分为图文互动、文文互动,以多种方式对新闻事件做全方位的剖析。如去年底胡锦涛总书记来山东视察,一版做了重要报道,后面又做了一个图文版,非常受欢迎。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也是深度报道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系列报道忌拉拉杂杂、空洞无物、现象化、概念化、没完没了。在系列报道方面,我们有过这方面的教训。本来很好的东西,一拉长,3篇就可结束的东西拉到了5篇,结果变得面目可憎,读者失去了阅读兴趣。去年我们围绕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主要工作思路和部署,围绕我省的重要政治、经济事件,推出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系列报道,绝大多数取得成功。如:在非典中后期推出的《图解公共卫生》系列和《关注全民健身》系列、围绕再就业推出的《走近4050人员》、围绕农村教育收费治理推出的《教育收费调查》等等,皆获得较好评价。
在深度报道方面,去年我们一改深度报道必须长篇大论的模式,探索报道的新路子。稿件短了,发了很多不错的消息。刊发了一些独家或新闻性很强的报道。如:去年5月份阿尔及利亚地震、莫斯科友谊大学火灾,记者都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发出了与山东籍受伤及遇险者相关的消息,还有菏泽水涝的报道,也在最短时间内在我省新闻界发出了《大众日报》的声音,得到大家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