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已进入“读图时代”,新闻摄影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愈加凸显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然而与时代对新闻摄影的急切需求相比,当前地市报的新闻摄影却仅仅作为报纸的点缀而存在。新闻摄影图片往往被编辑当作填补版面空缺的后备材料,新闻摄影记者的数量日益减少,在新的市场化媒体竞争面前,摄影记者的素质和业务能力都亟待加强。 作为一名老摄影工作者,笔者在地市党报工作多年,就目前的新闻摄影形势来说,笔者认为当前地市报的新闻摄影记者有如下不足。 一是数量少。笔者工作的报社记者队伍较为庞大,但能独立创作的摄影记者只有六七名,仅占记者队伍的十分之一。摄影记者有时仅被用作为文字记者配图,很多专题摄影得不到认可。从编辑方面说,报社没有一名专职图片编辑,文字编辑对新闻摄影图片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在采用新闻图片的时候,往往不能选出优秀的新闻图片。 二是摄影记者的素质修养不高。目前,报社的摄影记者中,美术专业毕业的记者为数极少,学历也不高,对新闻摄影的认知仅仅局限于“照相”上,而其他专业刚毕业的大学生新闻摄影知识相对匮乏。很多摄影记者将摄影与从商联系起来,为企业、商场拍产品图片、庆典仪式,却忘记了一名摄影记者的职责所在。因此加强摄影记者的素质修养教育已迫在眉睫。 三是摄影记者的业务能力较差。目前,报社的新闻摄影记者中,很多人是拿过相机就拍图片,对于新闻摄影的基本常识、相机的基本构造、图片的构图等知识一无所知。现在,记者都开始配备数码相机,这种相机使用方便,一学就会,为此很多记者认为会用相机就会摄影,却忽视了图片本身的内涵所在。很多摄影记者为了拿高额奖金,往往不重视对新闻摄影理论的学习,虽然作品较多,但质量却不高。 四是报社对新闻摄影的重视程度不高。现在全国性的品牌报纸,都很注意对新闻图片的运用,这与领导重视程度有关。有些报社一篇普通文章能得10分,同质量的摄影图片最高才得8分,摄影记者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另外,由于编辑人员的忽视,很多摄影记者的摄影作品得不到很好的版面处理,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被埋没,摄影记者付出的辛劳得不到有效的回报。 五是通讯员的稿件给摄影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各种原因,报社目前仍以通讯员的摄影稿件为主,通讯员由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对摄影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很多通讯员的摆拍效果过于明显。如公安部门警察擒歹徒的图片构图不错,但拍摄过程却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歹徒已被抓住,然而为了拍片子,警察将歹徒放跑,民警在后面追,形成一个警察擒歹徒的场面。这些虽然不是假新闻,但做作的效果太明显。 作为一名老新闻摄影工作者,笔者认为地市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闻摄影记者的素质修养和业务能力。 首先,报社应改变对新闻摄影的偏见,摒弃摄影是报纸版面点缀的传统观念,使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齐头并进。从事编采业务的人员应加强对摄影理论的学习,一个不懂新闻摄影的新闻采编人员如何能办出一张精彩的报纸呢? 其次,应加强摄影记者的理论和素质培养。报社应从高等院校中选拔优秀大学生,尤其是从美术或摄影专业中吸纳人才予以培养。可以从中央级或省级媒体中邀请知名摄影记者讲学,对通讯员及新进的大学生进行理论和经验培养。此外,还可以选拔优秀摄影记者到高等院校或上级媒体中实习或学习。 再次,应给摄影记者设立激励机制和创作的空间。很多好的摄影作品因为文字报道或广告占据了大量的版面而失去了展示的空间,而摄影作品在报酬上的体现与其本身的实际价值相差太远。为了调动摄影记者的积极性,应该搞一些摄影竞赛,对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加倍奖励,对优秀记者不仅从精神上更从物质上进行奖励,淘汰不合格的摄影记者,增强他们的危机感、成就感、自豪感。 第四,培养一支高水准的“编外摄影记者”队伍。目前,地市党报的摄影图片一半以上是来自通讯员的稿件。这些通讯员多数在乡镇或企业工作,他们的摄影图片往往仅局限于自己工作的场面,很多稿件不具备新闻图片的特点。鉴于此,报社要对通讯员进行定期培训,使这些通讯员成为党报的一支强有力的“编外摄影记者”队伍。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