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作为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成为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旗帜和灵魂。在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要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必须具备三性。一是针对性。即新闻评论性节目要善于小题大做,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力求主题集中,短小精悍,思想深刻,观点鲜明,道人所未道,言人所未言。文风强调清新明快,棱角分明,虎虎有生气。二是群众性。要有“平民意识”,必须摒弃那种居高临下、云山雾罩、谈玄兜圈的“宏论”,而应突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讲百姓关心之事,说群众欲说之话,以谈心方式采制言论,以平等态度对待观众。做到题目不大,抓住一点;架子不大,贴近生活;帽子不大,单刀直入;口气不大,亲切感人;文章不长,道理说透。三是参与性。把话筒对准普通群众,尽可能多地采访各方面人士,或由群众直接论理,或撷英取萃,使新闻评论性节目更好地反映群众的心声。 为提高采制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本领,我们认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应着重在以下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政策水平要高。中央推出一项新政策,能一把抓住其中的新东西,能一眼看出其精髓。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本事。 新闻敏感要强。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能识别出它是新闻,这种新闻敏感性是电视记者能够先“声”夺人的关键。这就要求记者对宣传的情况非常清楚,哪些已经报道过,哪些尚未报道过,心中有数;什么该多讲,什么该少讲,胸有成竹。 理论根底要厚实。评论性节目除了说新闻,还要说道理。要让人信服,你的论点、论据就得字字有来历,有板有眼;你的推理、演绎、归纳就得一环扣一环,不片面,不绝对化;你引用的材料、数据、事例就得准确、生动、有说服力。 知识面要宽。要广见博闻,尽可能多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信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做出血肉丰满的好节目。 现场画面要精彩。电视记者应能敏锐地捕捉到最能表现主题的采访对象,运用电视的各种拍摄手段,选择最能表现事物特点的角度,利用画面所形成的强大视觉冲击力,激发观众的视听兴趣和思考能力。 文字要漂亮。这个漂亮应当包括:准确、鲜明、有力、生动。不能把评论和呆板老套拴在一起,要讲究修辞,要有文采。特别是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文字稿还应注意:(一)揭示画面内涵,引申、深化画面内容。(二)补充画面,交代画面无法说明的内容。画面虽具备直观优势,但它仅仅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反映,无法体现内在东西。而文字既可描述具体事物,又可表达抽象内容。因此,一旦作为事实论据的画面出现难以圆满回答的内容时,文字就要作补充、说明,以完善画面形象。(三)恰当保留听觉空白,给观众留出观看画面和理解评论内容的时间。图像评论是利用画面与声音两种符号传播事实、表达观点的。在声音(主要是论述语言)和画面紧密结合的情况下,语言文字没有必要再去描绘画面已经表现的新闻事实(通常作论据使用)的现场情景、事物的外在表现等,而可以中断声音,保留画面的连续性,腾出一段没有声音的时间,让观众看画面或思考问题,为他们更好地理解评论内容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