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版是一张报纸的龙头和窗口。“丢大石头,起大波澜”,是大众日报一版多年来一以贯之的风格化的版面传统。 本文作者参与或独立策划、设计的大众日报2000年8月28日一版、2001年7月14日一版、2002年3月11日一版、2003年10月16日一版,连续四届蝉联山东新闻奖一等奖。这组“获奖版面得失谈”,通过对四个获奖版面的剖析,在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的前提下,透视大众日报在版面编排理念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及省报一版版式的走势预期。 在版式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今天,希望这组稿件能给报界同仁带来启示、争论和思考。 好的版面可以成为一张报纸的标识和徽记。好的版面甚至可以倾诉。然而,即使是好的版面,也未必就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既符合报业市场的竞争要求,又能获奖,鱼与熊掌兼得。 《大众日报》2000年8月28日一版在获山东新闻奖一等奖后,还获得了当年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个版面之所以能多次获奖,视觉重心位置的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当说,由四幅图片、两篇文稿组成的题为《情浓暖新家》的“‘三峡移民,山东欢迎你’图文系列报道”,是这个版面的得意之笔。从右侧位置最高的报耳区开始下垂、一直扩展到全版的腹地——报心,差不多占去了整个版面1/2的面积,理所当然地成为版面上的视觉重心——最吸引读者眼球的区域或模块。假如这组报道不是始于报耳区,而是一般化地安排到报心区或中下区,版面的视觉冲击力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这个版面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这组新闻图片版面处理上的创新,其中,视觉重心的大胆、合理上移是个冲破点。 值得一提的是,把视觉重心安排到一版的上半区,是一张报纸读者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在版式上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这样的版面,与那些把导读(图文结合)放到报头区或报头区之下的版面,出发点都是相同的——报纸被报贩折叠起来挂到报摊上,读者能看到的恰恰就是最吸引他们眼球的那部分版面——视觉重心。当然,对我们来说,在这个问题上最难的是保持常态,也就是所谓的静态化版式。 从美学的角度说,一个版面就是一幅图画。如何在版面这个面积有限的平面空间里,绘制出生动别致、吸引读者的“图画”来,视觉重心的选择特别关键。随着经济的发展,新闻改革的深入,电脑、数码相机的广泛使用,新闻图片作为重要的新闻报道手段,在版面上特别是一版上的作用凸现。新闻图片早已不再是一版的点缀物。新闻图片在一版上的数量不仅越来越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且甚至开始超过文字,变为一版的主导部分和视觉重心的首选。一般而言,按传播功能分类,版面上的图片可分为辅助性图片和主体性图片。辅助性图片指版面中不能传递新闻信息佐证文字内容,只起装饰点缀作用的图片。主体性图片指独立传播新闻信息,或佐证文字内容与文字稿融为一体传播完整信息的图片。主体性图片往往构成版面的视觉重心,其教科书上的位置都是在版面的上半区。 作为报头区非通栏样式的报纸来说,一版要活,要有冲击力,报耳区、报心区是关键。因此有“报耳活,全版活”、“报心活,全版活”等要诀。这是对一版把握视觉重心的经验之谈和规律性总结。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国内报业市场中那些市场锐度较高、版面又经营得好的报纸,甚至部分省报,无不把一版报耳区、报心区的图片作为视觉重心,精心经营,力求出新。当然,强调新闻图片在一版的重要性,并非否定文字的作用。图片与文字是报纸所有版面元素中最重要的两个,以各尽所长而又相互融汇的双主体特点而存在。双方的有机融汇与默契互证,才会使版面的报道内容更为确凿、翔实、耐读,也才会更为读者所喜爱。 一个好的版面设计在选择视觉重心的同时,还要兼顾到版面上的视觉平衡点。按照现代平面设计理论的要求,视觉重心需要视觉平衡元素来点缀,以分散受众视觉上的注意力,消除视觉上的疲劳感,让受众“在更大的限度上欣赏整个图形(版面)”,以获取读者对这张报纸更长时间的阅读欲望。以《大众日报》2000年8月28日一版为例,左下有关青岛啤酒节的图片,与右上的视觉重心区遥相呼应;左上的头条区与右下倒头条区的两个竖题以及版面中列区垂直排列的四个横题,实际上都在视觉上起到了很好的对称和平衡作用。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版面的成功之处得益于对新闻图片的创新处理,但也恰恰是对新闻图片的非规范化处理,使这个版面留下了遗憾。按照惯例,一张报纸同一版面的主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主体性图片)与副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辅助性图片)的大小应当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通常情况下,也就是说没有重大事件性新闻的情况下,最大的副片应当小于等于主片的1/2,最小的副片应当大于等于主片的1/4。特别是在同一组合中,主、副片的大小比例最好在1/4以上。之所以做这样的规定,是为了确保视觉重心在版面上的主导地位和排他性(同一版面只能有一个视觉重心)。这个版面上的主片(女性移民双手高举《居民户口簿》),无论是与同一组合中右下的第一副片,还是左下那幅青岛啤酒节的组合外的副片,相比之下都给人一种不够大的感觉,未能在面积上(形式上)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也就是说,主片该大没大起来,副片该小没小下去。 还有,就是一个版面上,特别是在一版上,到底用几张新闻图片合适?其实,这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前些年,西方一些自称“质报”的报纸曾坚持少用图片,理由是保持新闻的纯度,但随着图片拍摄技术的进步和传递方式的改进,他们已经放弃了这种“风格”。曾被称为“灰贵妇”,有150多年历史的《纽约时报》,不但从1998年开始彩色照片也上了头版,而且一用就是六七张。倒是有一个问题说明了进入“读图时代”后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重要作用:如果不用新闻图片,我们将如何办报? 这个版,从整个版面看,留白不够。有专家认为,大胆、规范的留白,是宽报式大报在版式方面的趋势性取向。这个版面的文与题、文与文、文与片、文与线之间基本不留白,显得拘谨而不够舒朗、清爽。当然,4年前的省报,留白留出水平来的,很少。 这个版面有模块式的雏形,但也有旧式版式的痕迹。像头条下方的《今日省内报纸集粹》的题文格式,明显有南派版式穿插咬合的影子。12个标题中,竖题5个,明显偏多。 从内容看,稿件筛选的国际化视野和多元化视野有点欠缺。 在静态式版式、模块化设计成为报界前沿时尚的今天,这个版面的历史局限性好像多了点。这个世界变化快。不到4年时间,当时的好东西已经有了历史局限性。 最后,什么是版面视觉重心?就是编辑部通过一个版面的定位最想让读者阅读的那个点。这个点,往往通过新闻图片(图表)做大、做重、强化,但它的内核却是思想和思考。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