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报道》10岁了。
1994年5月14日22:00,一个崭新的新闻节目跃上山东电视台荧屏,从此,《今日报道》与广大观众朋友相依相伴。
1995年,中国电视奖一等奖;
1998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
2003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2003年,中国新闻名专栏奖……
这是一串闪亮的足迹。10年间四获国家级新闻大奖,然而这一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今日报道》所有编采人员在新闻探索方面所做出的辛勤耕耘。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闻宣传工作做出的要求。回顾10年创作历程,《今日报道》正是实践了这样一条道路。
创办之初,正值全国电视新闻界发生一次影响深远的变革,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启动了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一次革命。中国的电视新闻开始走出传统宣传为主的老套路,开始眼光向下,直击社会问题。电视新闻也不再生硬刻板,进一步贴近普通百姓。
有别于传统的《新闻联播》传播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聚焦国是,《今日报道》将栏目定位于社会新闻,将镜头对准普通的百姓,对准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日常生活,对准身边人身边事,弘扬人间的真善美,鞭挞社会的假恶丑。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曾被认为是上不得大雅之堂、在过去的新闻节目中难得一见的生活琐事,登上了电视荧屏,《今日报道》节目曾聚焦居民的菜篮子,聚焦百姓的衣食住行;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过去曾被当作负面新闻难以报道,《今日报道》节目增加了新闻事件的报道力度,用镜头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小情;假冒伪劣商品、公路乱收费、医疗事故、司法不公等,虽然报道起来困难重重,但是《今日报道》义无反顾,坚决予以曝光,彰显正义之声。
2002年,寿光市民反映,该市某街道办事处强迫辖区居民交钱进行城市道路改造,并打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幌子,《今日报道》记者三进寿光,冲破重重阻力,将事件的来龙去脉采访得清清楚楚,属于典型的乱收费。节目播出后,事情很快得到解决。
2001年,《今日报道》聚焦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周越,生命弥留之际想捐献自己的遗体却遭遇政策瓶颈,小周越只得抱憾而去,这一报道引发了遗体捐献的大讨论,直接促成了山东省遗体捐献条例的出台。
济南一位患者因为医疗事故身亡,其家人想讨说法,却是处处碰壁,《今日报道》追踪报道,经过努力最终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民工进城工资被拖欠,残疾人合法权益受侵害,农民买到假种子导致丰收的希望泡汤,每当电话铃响起,《今日报道》的记者便铁肩担道义,帮助弱势群体讨得公道。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今日报道》10年的历史上,数不胜数。
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做老百姓喜欢的新闻,10年间,《今日报道》的采编人员换了好几茬,但在这方面大家都形成了共识,《今日报道》的记者也因此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平民记者。因为平民性,《今日报道》获得了观众的肯定,全国的每个省级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晚间新闻节目,名堂不一样,但是基本定位一致,10年下来,像《今日报道》始终如一没改过名的没有几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节目品牌的稳定性。根据央视索福瑞公司的收视调查,《今日报道》节目的收视率常年稳定在8%左右,最高时曾经高达15%。
10年探索,《今日报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2001年节目定位被定格为24个字:“全国视野,平民视角,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敏锐思想,独立观点”。
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关注民生。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生活越来越精彩,同时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也不断涌现。在政治生活中,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在经济生活中,因为入世中国正在融入全球的大循环;传统与现代,各种观念正在发生着激烈的碰撞。这些变化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到人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选择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对这些变化从平民的视角进行解读,对一档新闻节目来说,义不容辞。
比如城市化问题,比如农业税费改革问题,比如就业问题,比如教育问题,比如劳动保障问题,比如住房问题,比如商贸消费问题,比如弱势群体的权益问题等等,《今日报道》10年来持续关注,今后也必将继续关注。
其二,电视手段的运用更加注重可视性,更加符合百姓的收视心理。
“事件是新闻的主体,现场是电视的本质,见识是记者的生命,追踪是对观众的负责,感动是情感的基地”,电视新闻“趣味比深度重要,故事比道理重要”。强调事件与现场,强调故事性和趣味性,摆脱画面与解说两张皮的毛病,让电视活起来。行文语言方式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新华八股腔,叙述方式趋向口语化,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老百姓关心的事、讲述关心老百姓的事。平视观众,永远不要俯视观众。
其三,眼光向下,走到老百姓中间去,到群众中间发现新闻。
观众来信,热线电话,“欢迎提供新闻线索”,让老百姓告诉你他身边发生的故事。最高时,《今日报道》每天能收到观众来信上百封,热线电话几百个。也正是常年如一日地保持与观众的交流沟通,《今日报道》也才有了不竭的动力和节目源。离开了观众,节目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过去讲让百姓参与,现在的理念则是百姓不仅仅是参与,他们更应该是节目的主宰。很多新闻节目已经开始启用民间的新闻发烧友,百姓新闻自己拍,这种手段在《今日报道》也已经开始尝试。
当前,中国的电视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南京零距离》等节目的异军突起,有专家称中国的电视新闻正面临着一次新的革命。上次的电视新闻革命始于10年前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深度报道,这次革命的标志便是“民生新闻”概念的提出并为广大电视新闻从业者所接受。民生新闻,不是过去社会新闻概念的简单替换,而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深的拓展,是社会新闻的深化,是社会新闻经过10年左右的积累和沉淀之后的一次新闻理念的质变。
10年再回首,《今日报道》正是在实践民生新闻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的挑战,作为一档在全国有影响的老牌电视新闻节目,已经走过10个年头的《今日报道》又将开启新的一页,几乎席卷全国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浪潮无疑为《今日报道》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