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长马平昌:"六个一体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2010-01-30 09:56: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莱芜市是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1月28日,参加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莱芜市市长马平昌接受大众网专访,畅谈莱芜市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

  相关报道:

  答网友:航空运动之城,要借网络“卖旅游”

 

省人大代表、莱芜市市长马平昌接受大众网专访

    大众网济南1月29日讯记者 陈宏发 刘国栋 司君波)莱芜市是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1月28日,参加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莱芜市市长马平昌接受大众网专访,畅谈莱芜市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
    “六个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
    马平昌介绍说,2009年,莱芜市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城市。作为加快莱芜发展的重大机遇、高位平台和强大动力,莱芜市政府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
    去年6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方案论证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省发改委等权威机构的领导和专家论证通过了莱芜市《试点方案》,编制完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产业、人口等12个专项规划,并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相关部门组织编制145个不同风格的居住设计样式到镇村巡回展示,供群众自主选择。
    2009年,莱芜市围绕“六个一体化”和“三个集中”,实施了19项示范性工程,重点推进了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将中心城区以外的864个行政村规划建设为87个农村新社区、224个基层村,形成中心城、重点镇、农村新社区和基层村梯次分明、布局合力的城乡空间新格局。同时,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医疗一体化等示范工程也取得较大进展。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近年来,城乡二元体制制约着农村的快速发展,莱芜市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和抵押融资,并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促进要素流动。
    目前莱芜市已发放集体林权抵押贷款1.6亿元,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900多万元。同时,当地积极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农村宅基地空间转移的路子,对旧村改造中腾地复垦为耕地的每亩奖励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目前已腾出土地8000多亩,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又增加改造村的耕地面积,还有效地解决城镇建设发展用地紧张问题,实现一举多赢。
    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叫响服务型政府
    “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是莱芜市便民工作的亮点之一,为了提高服务水平,莱芜市在1010个村居、社区设立代办点,聘请代办员1400人,对关系百姓生产生活的婚姻生育、求职创业、法律维权等行政服务和审批事项进行全过程免费代理。马平昌说,“便民服务全程代理,搭起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为基层干部找到了为群众服务的新抓手。”
    同时,莱芜市推行乡镇开放式集中办公和建立区镇机关干部“去向告知”制度,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面貌改观,去年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1000万元,其中8个过5000万元、3个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全省率先推行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
    马平昌说,经法发展的同时,莱芜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把就业摆到民生工作的首位,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以大规模免费培训促就业、以优惠政策支持就业、以赠送公益性岗位扶持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保持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动态消零”。
    莱芜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全市50岁以上农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参保率达86.2%;去年底又抓住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机遇,按国家试点标准自费改革,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同时,医疗、住房、救助等民生保障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将城中村居民、农民工和农村低保家庭纳入城乡住房保障范围。继续坚持为民办实事制度,便民市场建设、“农家书屋”建设、乡村卫生院(室)改造等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余梁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