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 卿
在 2009 年山东的高校录取中,第一次有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这源于临沂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家教授参与高招录取,退档了 12 名综合素质不适合考生,首开山东省乃至全国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招录取“硬挂钩”的先河。
1月27日,记者采访了省人大代表、临沂师范学院院长韩延明。时隔半年,再次提起“高分退档”,他有了更多的思考。
“ ‘ 高分退档’ 看似改革的一小步,却有非凡的‘破冰’意义。当时我正在国外访问,电话都快被记者打爆了。”韩延明笑着说,“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事后我把所有关于这件事的评论都整理出来,无论是赞扬的还是谩骂的,都仔细看了一遍。”
韩延明介绍说,临沂师院招生录取方式的改革,其实是山东省教育总体改革思路框架内的一个节点,“当时山东确定了两所学校作为试点,另一所高校由于专业原因没有退档的学生,我们学校希望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选拔出全面发展、素质优良的学生,所以才有了‘退档’。”
省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也向记者阐述了高考改革的初衷,一是探索教授专家参与高招录取的可行性;二是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录取程序“引领”高中素质教育的可行性。“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建立,如果没有高考‘动力’的介入将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只有综合素质评价不再是个‘摆设’,真的管用了,高中学校才会认真起来,用心地做。”
“虽然结果是‘退档’,但我并不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高低、好坏之分,有的只是‘差异’,是学生的均衡发展问题,我们也只是根据学校的需要作了取舍。” 面对来自各方的热议和压力,韩延明有自己的考虑:“综合素质评价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其导向是好的,只有从‘分数决定取舍’中解脱出来,才更有助于大学生学以致用,人尽其才。”他认为,不能因为综合素质评价存在问题就否认教育改革,走回头路,要保证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快推进高考改革和高校改革。“ 高考进行到现在,已经有了‘八股味’,综合素质测评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要使综合素质评价真正受到中学重视,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 ‘ 素质高考’也是希望通过改革使高校处于真正的办学竞争之中,让学生能够选择高校,高校也能够根据自己培养人才的需求来录取学生。 现在综合素质评价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参与太有限。”韩延明说。
“ 在 2010 年高考录取中,我们会加大对素质教育测评原始资料的使用,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档案和平时成绩,同时吸纳更多的专家教授参与进来,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韩延明说,“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搞好内涵建设’这句话非常赞同,考查学生分数之外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命中率有积极作用,推行‘素质高考’,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不容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