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4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4日刊文《早稻田大学与中国文化的渊源与走向》说,今天,中国人已经有能力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上,审视与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并积极参加全球性现代文化的重构,中国文化正成为汇成世界新文化大潮的强大支流。于是,早稻田大学出现了中国赠送的孔子像。当然,今天的孔子像,代表的已不是旧礼教,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否定之否定后的结晶。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早稻田大学与中国交往的两则消息引起笔者的注意。一则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最近早稻田大学举办了介绍新中国首任总理周恩来与日本交流的摄影展;另一则是,去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为中国赠送给早稻田大学的孔子像举行揭幕仪式。
摄影展的一幅幅定格历史的照片,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往昔的峥嵘岁月。曾经的泱泱大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欺凌与屈辱。眼见母亲受难而无奈——世上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吗?!为了拯母于危难之中,中国的志士仁人到处寻找真理,年轻的周恩来就是在这股潮流中来到日本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在此前后,中国还有大批青年进入日本学习。早稻田大学在接受中国留学生方面,起了领风气之先的作用。1905年,早稻田大学成立清国留学生部,第一年即招收中国留学生762名,规模之大在日本各大学居于首位。胡锦涛主席在访问早稻田大学时,不无感激地表示:“早在上世纪初,早稻田大学就招收了数以千计的中国留学生。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廖仲恺、李大钊、陈独秀、彭湃等曾在这里负笈求学。”
留学生没有留恋国外的生活,“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年轻的周恩来就是这样义无返顾地回到烽火连天的祖国,与无数革命者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让新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如果要问,在这凤凰涅槃的过程中,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笔者想说,是文化变化。古老的中国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裂变。鲁迅说:我出世的时候是清朝的末年,“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国的时代”,“和四书上并无记载的法兰西和英吉利打仗而失败了”,“我的渴望到日本去留学,也就在那时候”。在日本等当时已步入工业化阶段的国家,这些莘莘学子接触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新的异质文化,打开了眼界,加深了对世界的了解,成为中国文化更新的重要力量。新文化的发展,召唤出社会革命的大潮,而社会革命的大潮又为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营养。如果用一个更学术些的讲法,则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是中国崛起的前提,而中华民族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迅速发展,又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今天,中国人已经有能力站在这种“文化自觉”的高度上,审视与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并积极参加全球性现代文化的重构,中国文化正成为汇成世界新文化大潮的强大支流。于是,早稻田大学出现了中国赠送的孔子像。当然,今天的孔子像,代表的已不是旧礼教,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否定之否定后的结晶。(王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