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学部委员贝时璋教授。 中新社资料图 刘小军 摄
2008年9月14日,目前国内唯一健在的1984年中央研究院院士贝时璋的塑像在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揭幕。贝时璋院士今年105岁高龄,也是最年长的中科院院士。 中新社发 张娅子 摄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四日电 (记者 孙自法)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最年长院士贝时璋遗体告别仪式四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贝老生前同事、学生及亲朋故友等各界人士胸前别着一朵白花、手捧贝老遗像,在殡仪馆外排出数百米长的队伍,前来送别这位中国生物物理学领域的一代宗师。
贝时璋院士安卧于鲜花和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灵堂正后方墙上挂着写有“沉痛悼念贝时璋院士”的挽幛,挽幛下方正中位置是贝老的遗像,两侧摆放着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国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等前来为贝老送行。
八十二岁的杨福愉院士和八十四岁的林克椿教授当天一早就赶到八宝山,为的是送他们学术共同引路人贝老最后一程,杨福愉原来学的是化学,林克椿则是物理,在贝时璋的引领下,两人都进入生物物理学领域并均有建树。
从浙江到上海再到北京一直跟随贝老的杨福愉院士回忆说,贝老生前特别关心中国航天事业,一百多岁高龄时,还几次邀请杨利伟到家里,就航天员从空间失重状态下回到地面如何调节、恢复的问题进行探讨。他认为,心态平稳、淡泊名利,既是贝老长寿秘决,也是贝老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最值得在中国科技界传承和发扬。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今年刚入学的研究生孙含丽、刘丽辉和同学们一起来送别贝老。她们说,最钦佩贝老热爱科学,对科学非常热爱和执着,一百多岁时还关注科学发展,如今社会,年轻人面对诱惑太多容易浮躁,而贝老一贯淡泊名利的品格最值得年轻人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学习。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透露,贝时璋院士进入百岁高龄之后,依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时刻牵挂着国家的昌盛和科学的发展。就在辞世前一天上午,贝老还召集六位研究人员,一起讨论在已有创新课题基础上继续努力工作的问题,并语重心长地鼓励大家“我们要为国家争气”。
上月二十九日上午,贝时璋院士在家中睡眠中安详辞世,享年一百零七岁。
贝老一九○三年十月生于浙江,一九二一年秋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医学预科,同年赴德国留学,一九二九年学成回国,次年创建浙江大学生物学系并任系主任,一九四八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中国成立后,贝老一九四九年起参与中科院生物学科各研究所筹建工作,一九五○年出任实验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一九五五年首批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贝时璋院士开拓了中国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研究,指导中国核爆炸动物远后期辐射效应研究和中国第一批生物火箭的动物飞行实验等重大研究项目,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他还是中国实验生物学的开拓者之一,创立了“细胞重建学说”。
贝时璋的德国母校图宾根大学于一九七八年、一九八八年、二○○三年和二○○八年四次授予他荣誉博士;二○○三年,国际永久编号第三六○一五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贝时璋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