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到处都在提政务公开,不少官员也都纷纷开博客,公开自己的QQ号码。然而老百姓发去的留言有几条能够真正被政府官员阅读,更别说批复和办理。”
“网络问政怕是作秀的成分多些吧。”
上述这些疑惑,是记者最近采访相关内容时常遇到的市民质疑。然而,最近发生在广州的一件“新鲜事”,将使这一疑惑得到彻底破解:
数万名网民轻点鼠标,首届广东网民论坛开坛,“南方民间智库”也随即宣告成立。
记者在网上看到,数以万计的网民同时在线,留下了数十万条留言。看见自己的帖子登堂入室成为论坛讨论的焦点,有网民在留言板上感慨,今天咱们草根网民的声音终于有了一个向政府反映的正式渠道了。
记者了解到,广东网民论坛从今年开始将每年围绕当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设置不同的主题举办一届高端论坛;每月组织线下的“拍砖会”性质的聚会邀请网民参加,激发普通民众参政热情,借网民之力推动广东发展,广东省政府为论坛的举办提供运作资金。
作为“南方民间智库”发起人之一、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彭澎一语点出了原委:广东决策者一直想把网络问政进行制度化。
记者还清晰地记得,广东的网络问政起步于2008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发布了致广东网民的一封信,表示愿和大家一起“灌水”,4月17日汪洋会见了26位网民并一起交流,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
2009年1月19日,广东主政者再次给网民发了拜年信,认可了网络问政的效果———“过去一年省委、省政府许多重大决策,都通过网络征求并吸纳了网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并鼓励网民继续“拍砖”。
今年4月4日,汪洋就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话题,再次会见了包括数位知名网民在内的12位民间人士,并表示让“南方民间智库”成为提升广东的软实力。
汪洋表示,除了听取网民建议,更重要的是想探索、培育、开创一条新的听取民意的渠道。“对网民的一些好的建议,会考虑吸收借鉴进入决策。”
为了将网络问政制度化,汪洋曾提出一些建议,比如,每年一次请网民谈一谈有什么高见、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每周收集一些网上集中讨论的问题供省委省政府领导决策参考、研究室可以不定期约见发表高见的网民、宣传部可以设立专门机构联络网民等。
在此背景下,今年8月18日,广东省委办公厅网络信息资源处正式建立了官方与网民直接对话的平台,并在省政府15个部门设立了网络发言人。该平台对网民留言按宏观、中观、微观等分类处理,并承诺“认真对待网民反映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公开回帖、电子邮箱、QQ或纸质书信等形式,适时给予回复”。
彭澎指出,广东网络问政的兴起,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广东在网络民主方面得以先行一步,与广东主政者的执政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认为,网民论坛其实是在公民社会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建设了网络问政的平台,把原来网络问政的无序状态引导为有序的、有组织的获取民意的形式,并将之进行制度化的一种体现。
汪玉凯说,网络问政有待完善,如怎样更好地制定规则、提高组织水平。而广东则率先给出了一个网络问政制度化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