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下的传统母爱,“暴走妈妈”触动久违温情;
■大爱要传播,更需要保障。成为典型的“暴走妈妈”只有一个,还有许多同样遭受不幸的人,网友呼吁“应完善与落实相关社保体系”。
211天,每天暴走10公里。终于,奇迹发生了,重度脂肪肝消失了。母亲陈玉蓉,用大山一般的坚韧叩响了割肝救子之门。
3日清晨,央视两个报道组分别进驻同济医院病房和手术室。随后,中央1套、中央4套、新闻频道分别在新闻节目里分时段直播手术进展情况。前日,“暴走妈妈”割肝救子手术成功的消息出来后,短短几个小时,腾讯网跟帖已经达到3000多条,温情涌动,祝福声声,网友们纷纷表示向伟大的母爱致敬。
“天下的母亲都会这么做”
“暴走妈妈”这个搭配怪异的词是什么意思?很快,有人在百度百科上创建出了“暴走妈妈”的词条。
一心减肥救子的陈玉蓉也许想不到,她为网络时代贡献了一个新闻热词。与“钓鱼”、“挟尸要价”不同,这是一个代表着爱的力量的温情词语。
每天都在迸发无数新鲜热点的网络时代,传统的母爱却轻易夺得人心。
“暴走妈妈”这个突然暴红的新词,是对传统母爱的最好诠释。网友们纷纷感言,“这才是天地间最大的爱!”
“希望多点这样的新闻”
母爱总是在特别的时刻特别地凸现出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记者第一次进入已化为废墟的北川县城时,一处严重损毁的屋角处,压在房屋下的是两个不幸遇难的大人,被他们护在身下的是一名眨着大眼睛的小女孩。
而更多的母爱,就融于平淡生活中,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由人及己,“暴走妈妈”唤起了更多儿女心中对平凡母亲的感激。有网友留言:“眼泪都掉碗里了,妈妈我拿什么回报您的爱!”
“暴走妈妈”显然还触动了现代人深埋心底的温情,有网友感叹:“这才是感天动地!走在乏味的城市里,麻木地混着盲目的人情,突然想起,好久好久都没有这么当众泪如雨下了!”网友们期望:“希望多点这样的新闻啊!”
或许,我们太久没有被这样完美地感动过了。
“典型暴走妈妈只有一个”
除了赞美和感恩,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我爸看完说,当父母的看到孩子这样都能这么做。我当即就心酸了,我哪里舍得父母做这样的牺牲?换位一下,如果能有一线希望我也会为父母那样做的。”一名网友的留言引来众多网友的共鸣:“父母的爱深似海,我们是否做到了一个合格的子女,应多多思考!”
“如果60万元手术费用不全免,首批13万元善款不到位,那么后果是什么?如果没有遇见好心人后果又是什么?”有网友的发问指向了脆弱的医疗保障。
“暴走妈妈”割肝救子的每一步都可谓幸运:医生尽责,手术顺利,更加上善款到位,医院又费用全免。
但在公众的眼光触及之外,更多深爱着孩子的父母却因为没钱,只能眼睁睁地放手。
“成为典型的暴走妈妈只有一个,而背后还有许许多多同样遭受不幸的人,应完善与落实相关社保体系。”网友呼吁。
■舆论专家善良尚存人间有爱
“事件得到高度关注,‘暴走妈妈’这个词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现在网络语言与现实生活日益交融,它新鲜、概括力强、有色彩、容易吸引人的关注、方便传播,再加上网络有一个聚合放大的作用,在传统媒体下易被忽略掉的事件也能引发舆论热潮。
“加上这件事本来就很感人,很容易就能打动人们柔软的内心,”喻国明说,“在现代物质化社会,人们也在渴望一种感情回归,表现出对重构人际关系和价值体系的愿望。
他指出,社会的捐款和医院的免费,是一种慈善行为。“很多人需要社会救助,但幸运只落在了这家人身上。”他指出,从根本上说,要建立起长效的体制,比如说社会救助机制、医疗保障机制等。“但是在这种长效机制建立之前,我们感动于社会表现出这样的一种善良,这种善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需要的。” 南方日报记者徐剑桥 实习生李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