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比亚迪之父王传福:巴菲特看好的人

贾言秀)共持有1.50%.同时,广州融捷、王传福、夏佐全再分别把5%、4%、1%的  股权转让给吕向阳的太太张长虹、王传福的太太李绍华、夏佐全的太太杨志莲。巴菲特赠送王  传福钱包以增财气,而王传福则回赠巴菲特“比亚迪F6DM双模电动汽车模型”。

  比亚迪之父王传福:巴菲特看好的人 郑祥琥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定价:39.80元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新首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如何一步步把比亚迪打造成国产汽车的知名品牌。从工程师到电池大王,再到造车狂人,王传福用事实证明:梦想加技术可以改变世界。

  作者简介

  郑祥琥,江西高安人,南开大学文学硕士。长期关注中国本土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对管理学和产业经济学有深入研究,著有《当当情缘: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俞渝合传》、《聊出来的企鹅帝国:马化腾与腾讯管理模式》。

  第一章 从电池大王到车王

  王传福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他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将比亚迪扩

  展为一个在全世界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制造企业。王传福的“比亚迪奇迹”属于他

  个人,也属于这个时代。

  一、比亚迪,民族制造业的旗帜

  在2008年全球资本市场上,有一件备受关注的事:“股神”巴菲特通过其投

  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策略

  性投资及股份认购协议,以每股8 港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份,

  交易额高达18亿港元!

  同时,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颁给了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一下

  子全世界的媒体都在惊呼:比亚迪是何方神圣?

  王传福,从一个研究电池的专家成为世界级电池大王,他只用了7 年时间;

  从一个汽车业的外行,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民营汽车企业的总裁,他只用了4 年

  时间,其中F3也成为迄今为止国产自主品牌最为成功的车型之一。

  一时之间,媒体和大众纷纷把目光聚焦到比亚迪和他的创始人王传福身上。

  原来,比亚迪是一家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大陆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横跨IT和汽车制

  造业两大产业。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总部设在深圳,同时在北京、上海和西安

  等地区建有七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10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

  韩国、印度、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已超过

  13万人。

  更让人惊奇的是,比亚迪是一家创造奇迹的中国公司,而且这一切都是在政

  府和媒体不关注的状态下发生的。上世纪90年代,日本电池生产厂商一统天下,

  占据了全世界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后来1993年,日本方面鉴于镍铬电池对环境的

  污染,宣布放弃镍铬电池的生产。这让当时担任深圳比格电池公司总经理的王传

  福看到了机会,于是他当机立断下海创业。

  比亚迪成立的时候只有20多个人,但是发展非常快。通过自造生产设备,把

  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充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结

  果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比亚迪生产的电池成本比日本的要低40%,而性能还要强一些,这让比亚迪迅速

  占领了市场。

  1996年,比亚迪公司取代三洋成为中国台湾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的电池

  供应商。大霸是电信巨头朗讯的OEM(原始设备制造),比亚迪公司因此成为

  朗讯的间接供应商。1997年,比亚迪公司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 亿块,排

  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王传福又开始了镍氢电池的研发,并从199

  7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此时恰逢东南亚金融风暴,比亚迪产品的低价在

  金融风暴中越发显得有竞争力,这让日本厂商很难与之竞争。结果这一年,比亚

  迪公司镍氢电池销售量达到1900万块,一举进入世界前7名。

  此后,王传福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1998年至2000年,比亚迪欧洲

  分公司、美国分公司先后成立。1999年至2000年,比亚迪公司在这些市

  场势如破竹,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T和业界老大TT

  I等。

  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

  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2001年,比亚迪公

  司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

  实现了13.65 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

  到2008年,比亚迪以近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生

  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与日本三洋一决雌雄。目前,比亚迪方面的数据显示,比

  亚迪在镍镉电池领域全球排名第一,镍氢电池领域排名第一,锂电池领域也是全

  球排名第一。

  这就是比亚迪,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就成为全世界排名第二的电池制造企业,

  这堪称中国制造业的奇迹,也堪称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

  如果比亚迪仅仅局限在电池产业,那么大众也许永远不会了解比亚迪。2003

  年1 月23日,比亚迪公司对外宣布与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订了收购

  协议,比亚迪通过旗下的中国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出资2。695亿元

  人民币(约合2.54亿港元)收购秦川汽车77%股权。比亚迪正式控股秦川汽车

  公司,而王传福则成为秦川汽车有限公司的新任董事长。

  “比亚迪要改行造汽车了?”媒体和大众都在惊呼。

  “王传福是不是疯了?”有人在私下嘀咕,“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造电

  池的比亚迪居然想造汽车。”

  王传福疯狂,但是持有比亚迪股票的基金经理们更疯狂。为了给王传福的疯

  狂举动一点儿颜色看看,第二天比亚迪迎来了基金的“洗仓”,比亚迪股票大跌。

  一天之内,比亚迪股票跌幅超过21%.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是镇定的王传福控

  制住了局面,开始潜心打造自己的汽车王国。直到2005年9 月,比亚迪的新车F3

  在山东济南分站上市,引起轰动。随后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一季度,F3夺得

  了“三冠王”:全国产量增幅冠军(1045.04%)、销量增幅冠军(877 91% )、

  国内单一车型中级家庭轿车的销量冠军(11213 辆)。比亚迪F3也成为最快突破

  10万辆的自主品牌汽车,完成这一业绩仅用了20个月。

  F3的成功让王传福兑现了当初进入汽车业的诺言,但是真正让比亚迪站在历

  史潮头的还是比亚迪的电动车。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3DM上市,

  开启了世界汽车领域的电动车时代。

  正是由于握有电动车这一核武器,王传福在2007年甚至喊出了“比亚迪要在

  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汽车企业,在2025年成为全世界第一!”这样激动人心的口

  号。比亚迪要带领中国民族汽车产业走上振兴之路。

  回顾比亚迪成长的这15年,可以说比亚迪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比亚迪是中国

  制造业的旗帜。比亚迪重视研发,用比亚迪企业文化来概括就是“技术为王,创

  新为本”。比亚迪设立中央研究院、通讯电子研究院以及汽车工程研究院,专门

  负责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研发,拥有可以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方面提供产

  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完全自主开发经验与数据积累,

  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

  迅速发展的根本。

  比亚迪已经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制造业帝国。今天比亚迪一共有28个事业部,

  这里我们列出其中17个:第一事业部:镍镉/ 镍氢二次充电电池、柔性印刷线路

  板、手机充电器等。

  第二事业部:锂粒子充电电池,基本都是手机充电电池,主要客户是诺基亚、

  摩托罗拉。

  第三事业部:分拆上市的比亚迪电子的主体,主要产品是手机机壳和手机按

  键,主要客户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等。

  第四事业部:涉及LCD 制造、背光制造等。

  第五事业部:化学材料业务部门。

  第六事业部:微电子业务部门,产品包括电池相关芯片等。

  第七事业部:光电子业务部门。

  第八事业部:镁合金制造部门,主要竞争对手是可成和富士康;第九事业部

  :SMT 部门,专门服务于诺基亚、摩托罗拉的生产线。

  第十事业部:比德创展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手机ODM 研发中心),主要从事

  手机应用软件和整机方案设计业务。

  第十一事业部:汽车总装部门。

  第十二事业部:汽车模具部门。

  第十三事业部:汽车内饰件部门。

  第十四事业部:电机、电动车部门。

  第十五事业部:汽车电子部门。

  第十六事业部:涉及车身零件、底盘悬挂等部门。

  第十七事业部:发动机研发、制造中心

  今天的比亚迪横跨IT与汽车两大产业群,正在用它特有的“袋鼠模式”的垂

  直整合战略打造自己的制造王国。比亚迪IT产品已经包括了二次充电电池、液晶

  显示屏模组、塑胶壳、键盘、柔性电路板、摄像头、充电器等。而在汽车业,比

  亚迪几乎连全部汽车零部件、汽车模具都是自己生产。比亚迪的F3、F0都取得了

  非常不错的销售业绩,更让人期待的是比亚迪的电动车F3DM和E6. 比亚迪的电动

  车能改变世界吗?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第二章 成长之路

  王传福出身贫寒,他成长的道路充满艰辛,但也磨练了他的意志。他的那种

  韧劲,那种狂性,让一般的企业家难以望其项背。

  一、贫寒少年学业优秀

  1966年2 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的普通农民家庭。无为县是个小

  县城,隶属巢湖,靠近“长三角”,这大概是无为县最大的区位优势。

  王传福的父亲是一名技艺出色的木匠,后来入了党,曾经担任大队书记的职

  务。他为人正直、坚韧刚强、乐于助人,在当地受人尊重,有号召力。他在工作

  中公私分明,在群众中有口皆碑。由于是党员,王传福父亲的思想在农村中是比

  较开明先进的,去世时他响应党的号召,说服自己的亲人火葬。

  王传福的母亲则是传统的贤妻良母,教育孩子要忠厚本分。受家庭氛围的影

  响,子女们也都继承了刚强正直的性格和坚强不屈的精神。王传福亦是如此,这

  在他以后的创业历程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王传福有五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加上父母,一家十口人就靠世代

  传下的木工手艺活为生,日子倒也过得平静安详。但是好景不长,在王传福十三

  岁时,父亲因为长期的病痛折磨去世。家庭的经济情况开始每况愈下,王传福的

  五个姐姐先后出嫁,妹妹被寄养,而哥哥王传方也从此退学开始工作赚钱养家。

  日子的艰难不易,母亲和兄长的殷殷期盼,不断鞭策着王传福。在青少年时

  期,也许因为家庭的原因,他比同龄孩子显得稳重早熟,性格比较腼腆不大爱说

  话,也不愿意与他人过多交往。

  但是他比同龄的孩子更加知道用功读书,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来学习。因

  为他明白,家庭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他唯有以优异的成绩作为报答。所以在

  他的心里永远有一条信念,那就是“永远要比别人做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

  有多大。王传福不服输、不断超越自己的精神,奠定了他后来事业成功的基础。

  屋漏偏逢连夜雨。两年后,在王传福即将初中毕业的时候,母亲又突然去世。

  命运给相依为命的兄弟俩以最沉重的打击。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

  苦其心志。”生活的苦楚,年少的王传福是尝够了。深受打击的王传福,只能每

  日沉浸在学习中,以此忘掉痛苦孤独。

  生活的苦难也让王传福养成了坚强、独立、强势的性格。正像他自己说的

  “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支配,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管”。父母留给一对兄弟的

  全部财产就是四间茅草房,但是父母给他们留下的精神影响却让兄弟俩受益无穷,

  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王传福母亲去世时,正值初中毕业考试。王传福因此缺考了两门课程,没有

  考上当时热门的中专。人生的命运有时完全是偶然的,一个小小的因素就有可能

  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王传福的一生就是这样被改变的。在80年代中专管分配工作,

  因此是当时很多家境贫寒的初中毕业生的首选。但是90年代后由于国家教育政策

  的调整,中专毕业生都就业困难。

  王传福由于母亲的辞世,没有考上中专,而是进入无为县一所刚建立的普通

  高中。这种偶然给了王传福进一步读大学深造的上升空间。否则,一代技术狂人

  王传福可能会被淹没在平凡的生活中。

  因为家庭的不幸遭遇,王传福的哥哥王传方在18岁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中

  断学业工作赚钱。但无论生活多艰难,他始终要求弟弟要发奋读书。王传福看到

  家庭的困难、哥哥的辛苦,心里有所动摇时,哥哥却说:“再苦再累,卖房也要

  读书,只要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在王传方眼里,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

  书高”,他要求弟弟考上大学。

  当母亲去世时,大嫂张菊秀踏入了这个遭遇不幸的家庭。她身上所具有的中

  国传统妇女的贤良淑德重新温暖了兄弟俩的心窝。王传福高中的三年是整个家庭

  最艰难的时期,新进门的大嫂没有享受过一个新娘的快乐,而是要为柴米油盐发

  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王传福从高中起住校,每周末回家向嫂子取10元的生活费。有一次,家里实

  在没有钱,而嫂子又不舍得他委屈自己,就在村子里挨家挨户的借钱,最后才筹

  到不到5 元的散票子。

  而后来在王传福考上大学时,哥哥将结婚时所带的一块“上海牌”手表和家

  里全部的新东西都送给了弟弟,并一路陪同他到长沙。在王传福求学期间,哥哥

  也决定将自己的小生意搬到弟弟所在的城市,尽量能在生活上多照顾到他。王传

  方一直承担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直到研究生毕业。

  长兄如父,哥哥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弟弟,更教会他做人。勤俭节约、要有志

  气、尽量花自己的钱是哥哥常说的话。而兄弟俩在最困难的日子也没有到成家的

  姐姐家里过一个春节。

  手足情深,兄弟间的浓浓情谊延续至今。今天已经名动天下的王传福和哥嫂

  家住门对门,在生活上互相照应。在事业上,兄嫂全力支持着王传福,掌管后勤

  部门,为比亚迪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成绩考入位于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

  在王传福大三时,学校改名为中南工业大学。

  王传福的母校中南矿冶学院组建于1952年。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

  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这6 所

  院校的矿冶类学科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湘

  江之滨。1960年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1996年9

  月通过国家“211 工程”立项审核,成为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学校先后隶属于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98年9 月起再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在2000年大学合并的潮流中,经国务院批准,中南工业大学与湖南医科大学、

  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南大学。因此王传福是中南大学的校友,2008年

  10月26日,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业后起之秀的王传福回到母校,受聘为中南大学兼

  职教授,这也是衣锦还乡吧。王传福是中南大学的骄傲!

  进入大学后,出身贫寒的王传福埋头于学习之中,一心把专业课学好。爱因

  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传福想做科学家,肯钻研问题,因此他的

  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本科时王传福就开始接触电池,这为他未来的事业

  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国香港风险投资公司汇亚集团董事兼常务副总裁王干

  芝评价说:“王传福是我见到少有的非常专注的人,他大学学的是电池,研究生

  学电池,工作做的还是电池。”正是因为长期专注于电池领域,他才能做出成果。

  成功有时候靠的就是坚持。

  应该说王传福并不是那种死读书的学生,王传福是外向型性格,天性开朗,

  喜欢热闹。因此他在大学期间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尤其是喜欢参加舞

  蹈。这一点其实挺让人费解的,王传福毕竟是一个霸气十足,男人味十足的男人。

  这种人在大学里一般都是踢足球、打篮球,哪有喜欢跳舞的?也许思维异于常人

  的王传福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吧。不过王传福总是精于技术,他的舞技之好在当

  时校园内是公认的,甚至有人将他称为学校里的“舞林高手”。结果读大学期间,

  王传福的名声就在学校里传开了,不是因为他学习好,而是因为他喜欢跳舞。

  二、学者之路崭露头角

  1987年,王传福从中南大学毕业后考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

  士研究生。创建于1952年11月的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中规模

  最大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王传福的导师是著名专家李国勋。当时他正在主持“熔盐电解铝新型惰性阳

  极”课题研究,这是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攻关项目。为得到电解铝自动加料

  时铝电解质中氧化铝浓度的精确数据,王传福所在课题小组在1000摄氏度的高温

  环境下经历了数千次实验,最后不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测

  试方法。这个研究成果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专业杂志和学术会上交流。

  据王传福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硕士时最亲密的师伯董俊卿教授回忆,

  当时的王传福明显比其他学生稳重成熟。在大家进行学术问题讨论时,王传福的

  观点不少,而且往往有出语惊人的新见解,尤其是课题进展中遇到难题困扰时。

  “他不但勤奋,更善于思考,是难能可贵的学者型人才!”董教授这样评价王传

  福。

  王传福的导师李国勋非常器重他。李老师回忆说:“他对专业知识抱着追究

  到底的精神,每次研究都弄到半夜;学习成绩很好,是很聪明的人。一毕业,我

  就问他愿不愿意留下来和我一起做研究。”王传福答应了,他已经决定将一生的

  奋斗奉献在电池事业上。

  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在导师李国勋的推荐下,王传福留在中科院北京有色

  金属研究总院301 室工作,主持碱性镍铬镍氢二次充电电池的课题研究。经过刻

  苦研究,王传福突破了电池电极的利用效率和电池容量的技术瓶颈。之后又在电

  解质惰性阳极的优选研究中不断探索,取得了可喜突破。他的“稀土金属钕做电

  解阳极”和“影响金属陶瓷结构的氧化钇(Y2O3)”的研究报告又一次引起学术

  界的关注。在一次实验中用山东蓝色不透明宝石提取电极原料时,王传福发现宝

  石中掺进不同的金属离子,会使得宝石不但透明而且可以变幻出无穷的色彩。于

  是王传福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反复地试验,一本《宝石手册》就

  这样诞生了。这种用熔盐电解方法进行宝石改色的工艺当时可谓绝无仅有,其成

  果发表在英国权威刊物《宝石杂志》,并先后在全球各地的专业刊物上被广泛转

  载。

  由于做出这项研究成果,这时的王传福在世界上就有一点影响了。这时如果

  王传福选择出国,会比较容易,但王传福留在了国内。

  其实,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出国留学的热潮。当时,稍有

  想法的人都会想方设法出去“镀金”。王传福所在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同学

  中,绝大部分人都通过各种关系流洋海外,能公派最好,实在不行自费也有很多

  人愿意,可以说只要能够出去,那些人都不太愿意呆在国内发展!

  此时的王传福出国的机会很多,导师支持他出去“镀金”,国外的同学更是

  极力鼓动他,但最后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对于院里的公派名额王传福无动于衷,

  他坚持认为,自己的根在中国,祖国培养了我,自己就应该倾尽所能报效国家。

  “留洋固然好,但学成之后又有多少人回来了?”他当时总是这样反问那些劝自

  己出国的人。尽管有人认为他固执,但今天看来,这正是王传福的心结所在,他

  不认为国外的东西就一定比国内的强。

  第三章 电池大王是怎样炼成的

  日本将放弃镍铬电池生产的消息,让王传福看到了机会。王传福创办比亚迪,

  先生产镍电池,后来又生产锂电池,终于成就电池大王的霸业。

  一、大业初创

  1 亲人相助

  对全世界的创业者而言,他们第一个要面对的困难是钱从哪里来。王传福也

  是这样,当时国内没有风险投资的概念,王传福不可能从国外金融资本那里拉到

  启动资金,同时又不可能向银行借钱。有一段时间,王传福真是体会到了“一分

  钱难倒英雄汉”的尴尬,资金问题甚至要动摇他再坚持下去的决心!

  比亚迪副总裁吴经胜谈起比亚迪大业初创时期遇到的融资困境依然记忆犹新,

  他说:“说实话,没想到比亚迪今天会做这么大。比亚迪当年的注册资本仅有450

  万元,由于还有相当一部分技术入股,手头的现金总是十分匮乏,贷款成为难题。

  我还记得当时王总要求我:”一年能贷来300 万元就够了。‘而现在比亚迪的发

  展连我们自己都始料未及。“

  最开始寻找创业启动资金的时候,王传福找到了当时主投传统产业的汇亚基

  金负责人王干芝,王干芝对比亚迪的前景较有信心,可惜由于融资额度问题,并

  没有获得汇亚投资委员会最终认可。王传福生性倔强,第一次融资泡汤,让他大

  受打击,从此他再没有见过创业投资者。

  说实话,王传福能够创业成功,最需要感谢自己表哥吕向阳,正是他在王传

  福下海之初借出的250 万元启动资金,让王传福圆了比亚迪之梦。

  吕向阳是王传福的表哥,他1962年出生于安徽无为的一个农民家庭。很小就

  离开了学校,1978年在16岁的时候,他接父亲班进入了中国人民银行安徽分行工

  作,一干就是15年。1993年,吕向阳开始创建融捷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纺织

  品等传统行业的经营。凭借精明的头脑和极其广泛的人脉,吕向阳很快就积累了

  大量财富。

  1995年王传福准备下海创业,那么钱从哪里来?在从别处融资失败后,王传

  福找做房地产生意的表哥吕向阳借钱。一开始表哥也不支持他:“我和你不一样,

  你是国家干部,职业稳定,前途无量,为什么要冒险下海呢?一个决定错了就全

  盘皆输,到时你怎么办?”

  王传福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研究电池出身的,也有电池企业的管理经验,

  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你也知道我的能力。至于市场,你可以不相信我的眼光,但

  你一定要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

  久经商海的吕向阳听了王传福这番话,最终果断地借给了王传福250 万元。

  他相信王传福的人品,也相信王传福的能力。

  吕向阳对王传福的投资,当然是以亲情为纽带,但也跟其他的风险投资一样,

  追逐利润是永恒的目标。250 万元投资王传福也让吕向阳尝到了甜头,可以说投

  资比亚迪是吕向阳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决策。他的融捷公司不仅由此开始

  涉足高科技领域(充电电池),而且在一批能人的辅佐下,融捷公司开始了战略

  转型。由传统产业经营逐渐过渡到以专业投资为主,以充电电池等高科技产业和

  房地产业为辅的新格局,融捷公司也变成了融捷投资管理公司。

  吕向阳的前期投资主要都投向产业目标,是一种产业投资。2000年以前,吕

  向阳对风险投资或证券市场上的资本运作接触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快速的发展,

  到1999年,融捷集团及成员企业产值已达13亿元,经营利润约1.1 亿元,员工1.3

  万多人。随着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融捷公司将业务扩展到世界

  众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而在这个过程中,其经营也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产业资本逐渐向金融资本过渡。融捷集团的国际融投资目前托管着

  数亿元人民币投资基金和资产,为重要客户提供各类投资组合。这种转变,为融

  捷带来了更大的收益:2001年集团产值达30亿元人民币,投资服务业交易额3 亿

  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2 亿美元。

  王传福创业初期,资金比较缺乏,需要不断寻找投资者。比亚迪公司现在的

  大股东夏佐全就是在这段时间与王传福认识的。

  夏佐全也是比亚迪实业公司的创办人之一,是比亚迪公司在王传福、吕向阳

  之后的第三大股东。他是湖北人,生于1963年。他于1983年接父亲的班在湖北省

  保险公司参与财务管理工作。1985-1987年,他在中国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

  科技大学)修读计算机科学。后又回原单位,工作到1991年。1992年,他开始从

  事证券投资业务,并先后创办武汉晨鸣信息有限公司、武汉创景科技有限公司,

  并任董事长一职。

  有一次,王传福与夏佐全两人聚在一起探讨比亚迪二次充电电池的未来发展

  战略。由于两人对该领域都非常有想法,越谈越兴奋,越谈越有“英雄所见略同”

  的感觉。那一次两人彻夜长谈了两个晚上。王传福将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达给了

  他未来的盟友夏佐全,夏佐全也根据王传福对比亚迪现状以及未来的描述,提出

  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此次畅谈之后,夏佐全作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投

  巨额资金支持王传福,支持比亚迪。顺其自然,两人也成为了并肩战斗的挚友。

  2 打造创业团队1995年2 月,比亚迪就在深圳布吉镇租用的一幢厂房里成

  立了,王传福与他的创业伙伴的奋斗开始了。最早比亚迪只有20多人,因此必须

  不断吸引人才加盟。

  孙一藻是最早接到王传福创业邀请的人之一。孙一藻1990年毕业于江西广播

  电视大学。1994年10月,正在江西铜业上班的他接到王传福打来的电话,说自己

  和几个人想出来创业,需要一个对设备和机械制造有一定经验的人。虽然孙一藻

  之前和王传福只有一两次接触,但他早就厌恶了在一家国企里过着未来30年毫无

  悬念的生活。学矿山机械出身的孙一藻很快来到了比亚迪当时所在的深圳布吉。

  这是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团队,大家的吃、住、研发都挤在一间七层楼的顶层上,

  晚上几乎只能一字排开地睡觉。孙一藻被委以镍电池生产设备开发的重任,而实

  际上他一个人经常要兼任材料采购、设备制造和管理的多重任务。起初他觉得很

  简单,比如做个混料机,无非是把马达、控制电源和变速箱进行组合。但他很快

  发现,自己必须尽快成为一个电池行家,因为电池的特性决定了各种设备必须加

  以创新、改进,否则造的设备固然廉价,但毫无用途。这些叫不出名字的特殊设

  备就是今天比亚迪各个工厂里大批使用的非标准的、半自动化设备的雏形。

  1995年9 月,比亚迪已经由布吉迁至龙岗政华第六科技工业城,当时员工扩

  充到约300 人。比亚迪副总裁吴经胜就是在这段时间加入公司的,吴经胜回忆说,

  当时对比亚迪前景的确有些困惑。“但王传福是个有大理想的人,他不仅十分聪

  明,还十分开明,对任何变化反应极快,并能准确地把握一件事。虽然比亚迪当

  时规模不大,但他对公司远景已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同时他让人感觉很有凝

  聚力。他就说了一句‘你就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干吧’,让我留到了今天。”

  创办比亚迪之后,王传福就开始按照自己制定的电池产业发展计划来开辟比

  亚迪电池事业的未来。

  刚创业的时候比亚迪各方面的人手都非常缺乏,在岗员工工作都非常忙。包

  括王传福在内的比亚迪高层不少领导甚至有好几天会一直都呆在公司里,忙得没

  有时间回家。晚上工作累了,也就是靠在办公桌上趴一会,打个盹之后立即起来

  继续工作。而王传福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1 、2 点钟才能忙完一天的工作。王传

  福的妻子生女儿的那段时间,由于正处于电池开发的关键阶段,王传福忙得不可

  开交,都没亲眼看到女生诞生的那一刻。直到几天之后,王传福忙完了手头的工

  作,才和妻子、刚出生的女儿享受天伦之乐。

  品质是产品的生命,是企业的灵魂。众所周知,世界上先进的电池生产工艺

  都是全封闭全自动流水线作业,而比亚迪采用的手工组装的生产线在品质上如何

  与流水线作业对抗,并不断满足日益挑剔的市场需求呢?当时的王传福已经认识

  到了加强技术品质建设的重要性,就在人才市场上招聘了10名生化专业的技术人

  才充实自己的管理队伍。十人之中有一位名叫肖平良的人,他之前曾在一家外企

  供职,有相当的管理经验,于是很自然地担起了这批人才的排头兵角色。

  从此,比亚迪的品质建设之路开始一步步稳健地迈了出去。1996年2 月,比

  亚迪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0 认证,1998年通过ISO9001 认证,2000

  年通过QS9000认证,并于同年又通过了ISO14000认证。一系列先进的质量管理体

  系保障着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实现了比亚迪电池产销量的连年翻番。

  比亚迪成立之初是相当弱势的,原料供应商的频繁更换不可避免。当时镍网

  的性能很有差异,随供货渠道变化其性能也有所变化。1995年一个周末的晚上,

  品质部加班的技术员发现,正极材料附着不到新购进的镍网上,肖平良亲自过来

  也没能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夜已经很深了,无奈中,肖平良拨通了王传福的电话,

  没想到王传福真的还在办公室。王传福很快来到品质部,站在那个简陋的实验室,

  从镍网和附着材料的构造、性能以及制造工艺方面给大家“讲课”。这位电池专

  家讲起他的本行来自然是滔滔不绝,在那儿一站就讲了一个小时!“没想到,一

  个作坊式小厂的老板对行业技术如此精通!”肖平良对这段经历异常深刻。

  1998年初,王传福决定电池负极用钢带替换一直沿用的镍网,并成立了一个

  三人课题攻关小组,任命肖平良为组长。当时,电池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赤膊战

  的白热化程度了,谁能更有效地降低成本,谁就能冲出这个惨烈的泥潭。所以,

  王传福下了死命令,要在短时间内拿下这个技改项目。在无任何资料可借鉴的情

  况下,他们硬是通宵达旦地“窝”在实验室里,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搞出来了,

  并很快应用到了生产线上。

  传统的Ni-Cd 、Ni-H电池的电解液注入采用的是浸泡后甩干,利用离心力实

  现注入量的控制,费时费力又浪费。通过技改攻关,比亚迪很快执行了定量注入

  的新工艺,将开口化成工艺改进成为封口化成工艺,这是比亚迪电池制造工艺上

  的一个里程碑,为比亚迪电池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 登上巅峰

  比亚迪的上市让其在电池制造行业一时风光无两,而面对电池巨头三洋、索

  尼的围追堵截,王传福和他的团队沉着应对,用行动证明:中国企业不怕专利战!

  一、成功上市

  1 上市路演

  1998年为开发锂电池,王传福成立了深圳里比电池公司。比亚迪公司和王传福太太李绍华各持股40% 和29.5%.2001年6月6日,该公司更名为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

  2000年1 月,王传福开始集中收购股份。吕向阳的广州天新首先出售持有的

  比亚迪实业4.67% 的股权,王传福接手。广州融捷随后转让所持比亚迪实业10.33%

  的股权,王传福再接手。

  到2001年,最早的投资者深圳丽达斯贸易有限公司出售和转让在比亚迪实业

  公司中的注册资本中所有权益,王传福全部接盘。公司股东精简到广州融捷(50%

  )、王传福(40%)、夏佐全(10% )。这样一个股权结构是简单清晰的。

  到2002年3 月6 日,新的一轮股权交易再次开始,已经简单的结构再次复杂

  化,广州融捷和夏佐全分别将持有的23.55%和1.40% 股权转让,王传福获得0.97%

  ,吕向阳获得8.72%,公司管理层获得13.76%,三名个人投资者(戴常、古伟妮、

  贾言秀)共持有1.50%.同时,广州融捷、王传福、夏佐全再分别把5%、4%、1%的

  股权转让给吕向阳的太太张长虹、王传福的太太李绍华、夏佐全的太太杨志莲。

  此时,王传福持股36.97%,广州融捷持股21.45%,夏佐全持股7.60% ,管理层持

  有13.76%. 比亚迪实业的股权分配好之后,比亚迪锂电池公司也经历了一系列股

  权变更。1999年9 月,比亚迪持有比亚迪锂电池公司35.68%,王传福太太李绍华

  持股26.99%,其余25名股东持股37.33%. 这25名股东都是比亚迪的高管,王传福

  有意让他们获得部分股权,以使他们自觉将自己的未来与比亚迪公司的发展紧密

  联系起来。这些高管包括杨龙忠、王念强、吴经胜、李柯、毛德和、孙一藻、刘

  焕明、何龙、张金涛、刘卫平、万秋阳、夏治冰、何志奇、吴昌会、肖平良、朱

  爱云、方芳、渠冰、刘伟华、李竺杭、王海全、谢琼及肖峰。

  2000年经过一系列交易,比亚迪退出锂电池公司,股东都变成了个人:李绍

  华持股33.21%,吕向阳持股20.22%,王传福持股0.91% ,其余25名股东持有45.66%.

  到年底,股东数目再增加到31个。到2001年9 月,李绍华退出,王传福很自然地

  接盘,成为比亚迪锂电池公司的大股东。

  2002年4 月,比亚迪开始为中国香港上市做准备,比亚迪锂电池公司股东将

  90% 权利以39元的价格转让给比亚迪,价格虽然低廉,但比亚迪完成了公司结构

  重组的第一步。

  2002年4 月30日,吕向阳的太太张长虹、王传福太太李绍华、夏佐全太太杨

  志莲分别将刚刚获得的5%、4%和1%股权,以3 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广州融捷。

  同时,广州融捷又将19.97%比亚迪以39元人民币价格转让给比亚迪的其他股东。

  这一系列的操作其实都是为2002年6 月11日比亚迪股份制改造埋下伏笔。王

  传福的比亚迪实业要准备在中国香港上市了。无疑,成为上市公司对比亚迪的发

  展是有利的。上市即IPO ,IPO 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 (首次公开募股)

  指某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按照IPO 程序,首先,要公开募股的公司必须向监管部门提交一份招股说明

  书,只有招股说明书通过了审核该公司才能继续被允许公开募股。接着,该公司

  需要四处路演(Road Show )以向公众宣传自己。经过这一步骤,一些公司或金

  融机构投资者会对IPO 的公司产生兴趣。他们作为风险资本投资者(Venture Capitalist)

  来投资IPO 的公司。

  其中一个金融机构也许会被聘请为IPO 公司的承销商(Underwriter )。由

  承销商负责IPO 新发行股票的所有上市过程中的工作,以及负责将所有的股票发

  售到市场。IPO 新股定价属于承销商的工作,承销商通过估值模型来进行合理的

  估值,并有责任尽力保障新股发行后股价的稳定性及不发生较大的波动。IPO 新

  股定价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通过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计上市公司的理论价值,

  其次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来体现市场的供求,并最终确定价格。

  为了在中国香港上市,比亚迪已经将股权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分配。接下来就

  是按照IPO 的程序进行了。

  比亚迪的保荐人是巴黎百富勤公司。说起百富勤与比亚迪的结合,其中还有

  一段故事。1999年底,基于对国内制造业前景的良好预期,巴黎百富勤寻找到一

  家生产锂电池的企业,欲将其包装上市。但在调查中,却发现这个企业的目标是

  5 年后赶上比亚迪。自然而然,百富勤将注意力转向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当时比

  亚迪的年利润只有5000万元,并不急于上市。然而百富勤作为国际财务顾问一陪

  便是3 年,直到2002年7 月30日,比亚迪上市时其当年利润预测已达5 亿多元。

  3 年内,巴黎百富勤一直跟踪比亚迪,帮助比亚迪做企业重组和商业建议书等,

  默默地等待比亚迪上市时机的成熟。

  2002年7 月11日至25日的在百富勤的支持下,比亚迪进行了环球路演,比亚

  迪路演团当时跑了中国香港、新加坡、米兰、伦敦、爱丁堡、波士顿、纽约等10

  余个城市,会见了大约600 位基金经理。“从早餐会开始,我们就展开路演。BNP

  百富勤还特意安排我们与大基金进行面对面的对话。”王传福说。

  这些日子,王传福很紧张,担心股票发不出去。王传福回忆说:“有时候晚

  上睡不着觉。在差不多11天里,会见了约有600个基金经理。最多一天有九

  场会议,从早餐到晚餐,最后到夜宵都是和基金经理在一起,我们感到很高兴,

  就是说这些基金经理都愿意见我们。”

  在到新加坡去路演的时候,王传福还遇到了一位一直期待着比亚迪上市的日

  本基金经理小川将。

  “我没有想到会碰到如此兴奋的投资人。”王传福回忆说,“这个故事非常

  有趣,我们在新加坡推荐的时候,因为我们企业是做充电电池的,属于那种元器

  件类的,因此宣传不是很多,我们上市的时候这个基金经理才发现,找到了比亚

  迪。他说在两年前他买过三洋的股票,他曾问三洋未来谁是你的竞争对手,三洋

  说,中国的比亚迪是他未来最强劲的一个竞争对手,他回去就开始查,两年前我

  们没有上市,自然查不到,他一直等待。终于,在新加坡一个午餐推荐会上我们

  遇到了,他非常兴奋,说要买很多股票。”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像小川将这么对比亚迪有如此多的期待,也

  有很多基金经理非常有针对性地问一些问题,有时非常刁钻。让王传福记忆犹新

  的是一家美国公司的基金经理,他的问题让比亚迪路演团很尴尬。

  在会谈中,王传福提到某品牌的一个无绳电话,说比亚迪给这个品牌供应电

  池。这个基金经理说这个牌子的无绳电话性能很差。这样直白的语言一下子让比

  亚迪路演团成员们颜面丧尽,下不了台。王传福回忆说:“当时我们许多人都生

  气了,我是唯一一个没有脾气的。”

  接下来这位经理又问:“你们的技术专利是不是抄三洋的,抄日本的,抄韩

  国的?”

  面对挑衅,王传福泰然处之,回答说:“如果有一天你到工厂看,我们的工

  艺、我们的生产线和日本是截然不同的。日本是用纯干燥室来做锂离子电池的,

  我们比亚迪是不用干燥室做锂离子电池,这是截然不同的。”

  对这样百般刁难的基金经理,王传福还是抱着理解的态度,他说:“我感觉

  到这个人在与比亚迪会谈之前上过当。不可否认,一些企业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太

  好的数据,令他很反感,后来他要股票的时候,我们蔡总说要不要给他股票,我

  说还得给他股票,他后来还是要了。”

  在比亚迪进行路演的时候,由于美国公司丑闻的不断曝光,全球股市处于动

  荡之中,但路演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比亚迪成功上市之后,比亚迪的这次

  路演还取得了最短路演的记录。

  2 亚洲之星华丽上市

  经过前期的股权分配与环球路演之后,2002年7 月31日,比亚迪(1211HK)

  在中国香港主板如期上市。在中银中国香港和长江生命跌破发行价以及大陆个别

  民企备受中国香港投资者质疑的市道中,这只“传统电池股”居然以10.95 港元

  的高价发行成功,顺利达到募资16亿港元的目标,此后更呈日日攀升之势。

  据业内人士评判,此次IPO 比亚迪创下了数个纪录,一是发行价在54只H 股

  中位列第一;二是BNP 百富勤保荐企业中路演时间最短的公司;三是面向散户10

  %的公售部分获得了2.4 倍的超额认购,而面向机构投资者配售获得了惊人的7

  倍超额认购;四是成为道琼斯指数下挫20%,全球投资者惶恐期中成功发行的罕

  见个案。

  通过比亚迪在港股主板的优异表现,2002年10月王传福则首次跻身《福布斯

  》中国大陆富豪榜,并且取得了41名的好成绩。当时福布斯杂志给出的数据是:

  “2002年夏天成功地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去年的销售收入达1.55亿美元(合12.56

  亿人民币),纳税0.24亿美元。”王传福的表兄吕向阳也以1.45亿美元首次冲上

  富豪榜的第48位。真是“上阵亲兄弟,杀敌父子兵”,2002年夏天,王传福吕向

  阳这对表兄弟演绎了一个激情绽放的财富神话。

  按照比亚迪的股权分配,王传福本人在比亚迪股份的持股比例仅为28%,

  而其他34位高管获得了高达22%的股份。这样在2002年夏天,比亚迪诞生了

  几十位千万富翁。“比亚迪真是一架造富机器啊。”外界感叹道。

  比亚迪在股市上的优异表现,让所有荣誉都朝王传福蜂拥而至。2002年11月

  王传福获中国香港“紫荆花杰出企业家”奖,同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2年比亚迪公司被全球权威刊物《亚洲货币(Asia Money)》评审为“2002年

  最佳新上市公司管理奖”第一名,并被全球权威刊物《财资(The Asset )》评

  审为“2002最佳中型企业上市集资项目”。

  2003年6 月,王传福以华人企业家身份获得美国《商业周刊》一年一度的

  “亚洲之星”,当选的25位“亚洲之星”中,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只有王传福一

  人。王传福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手中接过了“亚洲之星”的证书,王传福与克林

  顿亲切握手。与福布斯富豪榜上榜富豪的桂冠相比,霸气十足的王传福更喜欢

  “亚洲之星”这个称号。

  比亚迪的在股市上的抢眼表现,让很多投资人后悔不迭。早在1997年,中国

  香港汇亚集团的董事和执行副总裁王干芝就和王传福接触过,当时比亚迪的规模

  还不大。双方协议的投资额只有50万美元,这笔钱小到让汇亚投资委员会不屑考

  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汇亚还是与比亚迪擦肩而过。王干芝和王传福二人

  后来在去西安的飞机上偶遇,此时比亚迪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充电电池生产基地。

  在一万多米的高空,王干芝看着BNP 百富勤和工商东亚争夺这块从自己手中溜走

  的香饽饽,心中很不平静。

  比亚迪成功上市,引起工商界和新闻媒体的震惊。怎么忽然杀出一匹黑马?

  比亚迪是何方神圣?当时大家都有这样的疑惑。外界一直奇怪,中国不乏电池企

  业,甚至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在国内知名度颇高,但为什么偏偏是名不见经传的比

  亚迪抓住了国际市场的机会。

  王传福本人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所有的奇迹都是在7 年半默默无闻的艰苦

  奋斗中创造的。七年之中,王传福使成立之初仅20人的比亚迪发展到了15000 人

  的规模。除了1997年和2001年只增长了70%之外,比亚迪公司其他年份的增长都

  在100 %以上。比亚迪在招股说明书中对未来年均业绩增长的承诺是40%,并且

  每年实施不低于利润30%的派息。而对2002年的业绩承诺是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

  实现利润5.6 亿元。

  王传福称:“这些数字都很保守。”

  此时的王传福意气风发,他的目标是在3 年内超越三洋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型

  充电电池供应商。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王传福的底气在于比

  亚迪的成本优势。

  他说:“成本法宝已使比亚迪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当国际电池市场需求旺盛

  时可以赚很多钱,但当市场变冷,其他厂商几乎无利可图时,比亚迪仍然有钱赚。”

  “比亚迪的总体成本要比日本对手低40%。因为充电电池业实际上是高科技与劳

  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重视成本控制和工艺的可操作性往往可以起到四两拨千

  斤的效果。”“一个企业要看在逆境中是否有生命力,成本优势已使比亚迪可以

  逆流而上,去年大部分日本电池厂商都亏损,而比亚迪却赚了2 个多亿。今年市

  场转暖,我们更会大赚特赚。”

  王传福做的是实业,他不是投机者,虽然这次上市,使BNP 百富勤和比亚迪

  都名利双收。但王传福并不是急于上市圈钱,他一直在等,直到2002年他觉得时

  机成熟才真正着手准备上市。他说:“1999年到2000年是VC(全称Venture Capital

  风险投资)蜂拥比亚迪的两年,但我们并不急着吸引资金或上市,一方面原因是

  由于我们对资本市场认识不足。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比亚迪做的还不够大。”

  “比亚迪并不急着吸引资金或上市,更习惯用历年的利润积累去发展。”

  王传福说:“我们企业从1995年成立到现在差不多八年时间,我们在内

  功方面,时时刻刻把品质和成本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去抓,只有这两点提高才能提

  高我们的盈利能力,这样使我们的投资者总是相信在未来三至五年里面,有绝对

  强的盈利能力,绝对能够令他们赚钱。”

  这次成功在中国香港上市,让王传福第一次尝到了国际资本的甜头,他说:

  “我最大的收获不仅是募资16亿元的成功,而是认识了相当一批国际投资基金,

  视野前所未有的开阔。”

  仅仅两周的环球路演,让王传福认识了世界各地的基金经理。而比亚迪上市

  的结果也在证明它受到有实力的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追捧,90%比例的配售部分获

  得了7 倍超额认购。包括Captial International 这样拥有数千亿美元资金的巨

  型基金也青睐于比亚迪。

  王传福分析说:“国际大型基金的投资期一般长达五年,这将决定比亚迪股

  价的稳定并带来长远的资本支持。”“摒弃短线投资者,争取长线投资者是比亚

  迪的目标,我们不需要炒家。”

  比亚迪成功上市,另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比亚迪成为一架货真价实的造

  富机器。除了吕向阳、夏佐全这些比亚迪早期投资者获得丰厚回报外。比亚迪上

  市后,王传福的持股比例为28%,虽然他是单一最大股东,但比亚迪其他34位高

  级管理人员也获得了高达22%的股份,比亚迪的上市令他们一夜暴富,一夜之间

  在比亚迪管理层几十位千万富翁诞生了。比亚迪分利管理层的股权结构与过去几

  年在A 股市场上市的多家创业者控股的民营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些企业只是

  富了几个人,大多数人还是打工仔。

  王传福的慷慨大度,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好感,他也被认为真正的企业家。王

  传福乐于分享财富的思想使他身边聚集了一批精英分子和他共同做大一份事业。

  王传福打造了一支非常高效的管理团队,创造了一个赢利能力惊人的企业。

  谈起平分股权给管理层,王传福显得很平淡,他认为这是让比亚迪快速平稳

  发展的有效方法。王传福说:“一个企业就像一棵树,表面有花有果,但更需要

  健康的树干和树根,并知道如何汲取营养。上市实际上使比亚迪变成了一家完全

  透明的公司,可以让投资者看清所有的东西。比亚迪历史清楚,并不是一家突然

  冒出来的公司;股权结构合理、没有一股独大的危险;技术有专利,来源清楚;

  客户清晰,是人人皆知的国际级品牌。这些都保证了我们将继续枝繁叶茂。”

  第五章 造车狂人入主秦川

  突发奇想,转行造车,王传福顶住外界质疑的压力,彰显偏执狂的本色。从

  F2的出师不利到F3的一战成名,比亚迪成就造车狂人。

  一、收购秦川

  1 消息一出股票下挫

  创业七年以来,比亚迪在电池制造上走的一帆风顺。2002年7 月,比亚迪成

  功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王传福也第一次荣登《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局面

  对比亚迪是如此有利,在外界看来,比亚迪应该继续全力发展电池主业,扩充实

  力最终与三洋一较高下。

  但是喜好冒险的王传福却给世人爆出一个惊天大新闻:比亚迪要改行造汽车!

  在经过仅仅三个月的火速谈判后,2003年1 月23日,比亚迪公司对外宣布与

  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订了收购协议,比亚迪通过旗下的中国香港主

  板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收购秦川汽车77%股权,比亚迪正式控股秦川汽车公司,

  而王传福则成为秦川汽车有限公司的新任董事长。

  按照协议,比亚迪出资2。695亿元人民币(约合2.54亿港元)收购秦川

  汽车77%的股权。收购之后的股权结构,秦川汽车公司将占全部股权的13%,

  另一股东陕西电力投资公司占10%的股权。

  在收购秦川汽车协议签订的前夕,王传福在企业内部召开了一个征求意见的

  股东会,参会的20多位股东没有人对比亚迪进入汽车产业提出异议。可能大家习

  惯了王传福的说一不二,王传福是天才的战略家,他的看法总是对的。

  在企业内部同意意见后,本着对投资人负责的理念,王传福将比亚迪准备注

  资控股秦川汽车的消息通知了持有比亚迪股份的几家基金。结果,与比亚迪股东

  的一致赞同相反,有关的投资人一致希望王传福撤销入主秦川汽车的决定。

  直到协议签订前几天,仍然有中国香港地区的基金经理给王传福打劝阻电话,

  他们认为比亚迪一直是做电池的企业,贸然进入汽车领域可能会遭遇惨败。有的

  基金经理甚至威胁王传福,如果不听劝阻执意收购,那么他们就将抛售比亚迪的

  股票。那天下午,比亚迪高层正在开会,中国香港一位国际大基金的经理打电话

  给王传福,他直接在电话里对王传福大声说道:“王总,我们就是要抛你的股票,

  抛死为止。”声音大得几乎在座的人都能听到。大家马上意识到公司股票即将发

  生剧烈波动了,会场气氛顷刻间变得紧张和凝重起来。

  王传福一贯是个雷厉风行的技术冒险家,他没有理会投资人的劝阻。他看准

  了机会,现在只需要把机会抓住。

  2003年1 月23日,比亚迪宣布完成收购计划,中国香港的投资人怒了,这一

  天比亚迪的股票下挫了四块多,跌幅超过21% ,成交金额近3.6 亿元,几乎创比

  亚迪上市以来最高成交纪录。

  投资人要给“不听话”的王传福一点颜色看看,1 月24日一开市,比亚迪就

  迎来基金机构“洗仓”,股价从18港元急跌至14.45 港元。两天内公司市值蒸发

  近27亿港元且后续跌幅加剧,最低达12.5港元。夏治冰回忆此事,觉得有点像噩

  梦,他说:“跨入汽车产业时,我们在中国香港的股市跌了9 块多钱,一个基金

  公司的经理打电话给我,要抛售比亚迪公司的股份,让我做好心理准备。”在这

  次抛售风潮中,唯一让比亚迪王传福觉得欣慰的是持有比亚迪10%股份的美资基

  金(The Capital Group )按兵不动,并未抛售比亚迪股票。

  面对股价的急跌,王传福连忙召开基金分析员电话会议,下午又匆忙与传媒

  召开电话会议,向外界解释此次收购的真实意图和实际意义。同时,比亚迪的承

  销商百富勤也展开斡旋,但所有这些并没有能够马上阻挡股价的继续下跌。局势

  真是有失控的趋势,比亚迪已经在悬崖边上了,夏治冰回忆:“虽然公司进军轿

  车业的决心并未动摇,但是看得出王总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如果是我恐怕早就崩

  溃了。”

  王传福是坚强的,他甚至坚强到了偏执。正像英特尔公司前任CEO 安迪。格

  鲁夫特说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王传福就是偏执狂。此后不久,王传福赶

  到中国香港,就此次收购回答记者提问时公开表示:“我想干这件事是坚定不移

  的,而且我相信一定可以做成,此举对于比亚迪企业价值的提高,也是必然的。”

  外界实在无法理解王传福的疯狂举动,此前毫无汽车制造经验的比亚迪公司,

  竟然在谈判不足3 个月的情况下就火速收购了业绩极为差劲的西安秦川汽车公司。

  王传福到底想干什么?

  王传福向外界解释自己的想法:“做电动汽车是比亚迪进入汽车业的初衷。

  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虽少,但对能源、环保的压力已经很大。当今世界上大大

  小小的战争无不包含对能源的企图,比亚迪做电动汽车就是要让中国三峡大坝的

  水都变成油,让中国所有城市的天空都像西藏一样蓝。”

  王传福认为,电动汽车、混合电动车及驱动电池拥有庞大的增长潜力,必然

  在未来取代传统汽车。而收购秦川汽车有助于公司开发电动汽车用的充电电池,

  能够将比亚迪制造电池的技术有效利用。

  虽然王传福很执著,但是投资人还是半信半疑,电动汽车当然是未来的趋势,

  可是毕竟目前是不现实的。此时投入要冒非常高的风险,比亚迪行吗?

  此次收购之后,比亚迪占秦川汽车77%的股份,胃口大开的王传福还意犹未

  尽。2004年2 月20日,比亚迪秘密增持股份,与陕西投资集团公司和北方秦川机

  械订立收购协议,以5250万人民币(约合4952万港元)的价格再次收购比亚迪汽

  车15% 的股权,比亚迪公司对比亚迪汽车的股本权益由77% 上升到92% ,此次收

  购是在秘密状况下进行的,外界很少知道。然后2005年7 月比亚迪完成对部分外

  持股权的第二次收购。至此,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已由原来的92% 增加到

  99% ,基本已经将秦川汽车公司牢牢控制了。

  2 造车的理由

  王传福是狂人,但绝不是蠢人,他做这么大的企业决策肯定是有详细周密的

  分析与谋划的,那么王传福到底在想些什么?

  也许王传福的一段话能够解释这个疑问。王传福曾说:“企业就如生命体一

  样,经受不住一项业务衰落和另一项业务兴起之间的一个时间间隔。它们在核心

  产业衰退之前必须毫不迟延地创造新业务。”

  从王传福的话可以看出,比亚迪的电池制造遇到了瓶颈,王传福希望突破瓶

  颈,因此在王传福看来,汽车业恰恰就是比亚迪未来所依靠的新业务。

  在国内电池制造业,王传福应该算是较早的吃螃蟹的人之一,比亚迪能够成

  功部分原因在于王传福在别人之前看到了机会,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了机会。

  但是随着比亚迪名声的传播,必然会让其他的投资者看到电池业潜藏的机会,于

  是纷纷投资,不断成立新的电池公司来抢夺比亚迪的市场份额。

  比亚迪能够竞争过索尼等日本电池企业,一是靠过硬的技术,二是靠低廉的

  成本。对中国其他的电池企业来说,完全可以复制比亚迪的模式,然后再与比亚

  迪竞争。就算不把比亚迪击败,也会让比亚迪大受损失。在王传福看来电池制造

  业的进入门槛太低,自己成功之后,很容易引来其他投资者同自己竞争。一时间

  电池领域涌现了一百多家公司,互相竞争,使得电池领域过度竞争,利润不断下

  降。几年来,充电电池每年的价格均有10%的下调幅度。

  正是因为比亚迪的电池制造已经遇到销售天花板,很难再有大的突破,所以

  深谋远虑的王传福必须筹划公司的转型。比亚迪手中拥有12.4亿人民币的现金,

  这笔大额的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比亚迪的电池业已经不需要更大的投入了。那么

  王传福必须为这些闲置资金找到一个投资领域,否则只能是浪费资源。在种种原

  因的决定下,比亚迪必须拓展业务,比亚迪必须谋求转型!

  当时比亚迪面临的一种选择是可以全面转向手机领域,比亚迪可以尝试拥有

  自主品牌的手机。但是由于比亚迪电池的客户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制造商,

  所以如果比亚迪全面进入手机行业,那么比亚迪电池的销售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冲

  击。权衡之下,最终王传福选择了汽车制造业。

  其实比亚迪选择改行造汽车,还是有一个行业背景的。在整个2003年中国盛

  行一股外行造车风,比亚迪控股秦川只是这股“造车热”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

  2003年,汽车业的丰厚利润在制造业激发起一股强烈的“造车冲动”,家电业、

  手机业、烟草业等行业的巨额资本像潮水一般涌入汽车业,所有人都想在汽车市

  场分到一块蛋糕。

  2003年8 月份,美的空调与昆明高新区招商局签署协议,美的5 年内将总投

  入20亿元人民币,对云南客车厂、云南客车改装厂等企业进行改造,准备打造

  “云南美的汽车工业城”。此后,美的又积极与湖南的三湘客车进行接触,10月

  份,又与三湘客车达成协议,开始接管这家企业。一年之内,美的梅开二度,准

  备在汽车界大展拳脚,成为家电业进军汽车风头最劲的一家企业。

  2003年10月,奥克斯集团出资5000万元,收购沈阳双马汽车95%的股权。奥

  克斯成功拥有了越野车和拖拉机等车种的生产牌照。11月,奥克斯生产的第一款

  汽车——“朗杰”SUV在沈阳下线。

  12月,顾雏军在扬州宣布,格林柯尔出资4.17亿元人民币收购亚星客车67.67

  %的股份,格林柯尔正式进军汽车业。顾雏军宣称,他入主亚星并不是为了买个

  壳,而是要扎下心来做汽车,要用3 到5 年时间把亚星客车打造成中国客车行业

  的旗舰。

  2003年还传出消息,波导将和浙江省政府合作,投入30亿元进入汽车业。五

  粮液准备涉足汽车外观模具。同时在前几年转型货车制造的云南红塔集团,在这

  一年开始涉足轿车生产。

  那么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进入汽车行业呢?显然是由于丰厚的利润,所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2年前10个月汽车工业所属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52 亿元,同比增长64.6%;新增利润138 亿元,对

  全部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225 %,位居各大工业行业之首。在汽车行

  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的直接拉动下,整个工业企业效益出现转折性变化。与此同

  时,汽车对国家税收的贡献也大大增强。2002年,仅汽车工业增值税和销售税及

  附加两项税收就达262 亿元,同比增长27.5%,大大高于全部工业税收增长11.5

  %的水平。汽车工业缴纳的税收已占工业企业税金的5 %,新增税收的贡献更达

  到了11.2%。

  2002年,汽车行业非但没有在入世冲击中艰难求生,反而增长迅速。中国汽

  车工业协会的统计结果显示: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达325.12万辆,同比增长38.49

  %;销售完成324.81万辆,同比增长36.65 %。

  因为“爆发性增长”,2002年被命名为汽车行业的“井喷之年”。自然而然,

  进入2003年,汽车行业吸引了众多热钱的涌入。大家不约而同产生出强烈的“造

  车冲动”,因此可以说,2003年是不折不扣的“造车年”。但是很快这些资本几

  乎都从汽车业败退,只有比亚迪获得了成功。王传福的加入造车大军并不是跟风,

  王传福是“独裁者”,他有他独特的想法。

  汽车制造业是什么?按照王传福的说法:“汽车业是一个做了100 多年的传

  统产业,传统产业其实就是一个低科技产业。”不愧是技术狂人,王传福这句话,

  鲜明表现了他对通用、福特、丰田等老牌汽车公司技术垄断的藐视。他认为手机

  业才是真正的高科技产业,“手机里面的零部件才是高科技,LPC 、摄像头、LCD

  、精密塑胶,那个比汽车的难度要大得多。”那么既然比亚迪在手机零部件行业里

  可以叱咤风云,区区造车又何惧之有呢?

  在体育界有句话叫做“一通百通”,是说在某个项目做得好的人,转到别的

  项目也非常容易上手。比亚迪正是这样,在电池业,在手机零部件制造业,比亚

  迪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可以说已经通了,那么当它转向汽车制造业的时候也会

  很快上手。所以王传福其实一点都不怕横亘在比亚迪之前的技术关。王传福怎么

  会怕呢?他自己就是技术出身,对他而言,学习汽车理论知识简直是小菜一碟。

  就像一个数学系博士改行学习计算机,用不了两年,他就会非常厉害,甚至有时

  候会超过计算机系的尖子。

  王传福敢于改行造车,自然是因为他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没有像那些贸然

  进入汽车行业的其他公司一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王传福信心百倍,另外他

  手里还握有一张王牌。也正是因为手上有这张牌,王传福才敢在对造车业一无所

  知的情况下,高调进入。

  众所周知,石油资源会在21世纪枯竭,接下来人类必须使用各种替代能源,

  这其中主要就是电池,尤其是太阳能电池。比亚迪就是制造电池起家的,在电池

  制造领域有深厚的积累,那如果几年之内比亚迪能够开发出高效的车用电池,那

  么比亚迪就将抢先占领市场。而且实际上外国汽车公司最主要的技术优势就在汽

  车发动机上,一旦全世界的汽车都使用电池,那么外国汽车公司上百年的技术垄

  断也就一夜之间被打破。

  为此,王传福必须提前进入汽车行业,熟悉汽车制造,同时等待比亚迪的工

  程师尽快开发出高效的车用电池,然后二者一整合,比亚迪登上世界汽车制造业

  新的王者霸主地位。王传福认为,未来3 年依靠电池产业比亚迪就可保持高速的

  业绩增加,而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实为未来5 -1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盈利作打算,

  电动汽车项目将决定比亚迪的未来。

  王传福的算盘就是这样打的,虽然有些地方实现起来有困难,但是他坚信这

  是一条明路。可以轻轻松松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把民族汽车制造业的大旗插上

  世界之巅。这绝对不是神话,这依靠的是技术,技术改变世界。

  3 为什么选择秦川

  王传福后来说,收购秦川汽车的念头据称来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自己与上

  海朋友的闲聊。当时王传福的朋友无意中提到了秦川汽车正在寻求买家。王传福

  一听,当即断定这是个机会:手机肯定不能做了——不能和下游企业竞争;家电

  也不能做了——竞争太激烈;房地产也不能做了——门槛很低。王传福的逻辑很

  简单:要找一个玩家少一点的、门槛高一点的、竞争程度相对低一点的行业进入。

  “想来想去,只有汽车,现在是进入的最佳时机。”

  综合各方面考虑之后,比亚迪最终选择收购秦川汽车公司。在成功收购西安

  秦川汽车后,比亚迪一举成为继吉利之后的第二家民营轿车企业。

  西安秦川汽车是国家批准的西北地区唯一一家轿车生产企业,其在西北工业

  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秦川汽车项目始于1985年。1997年,为加速秦川汽车的发展,

  组建了省部合作企业秦川汽车公司,从此公司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2001年年

  初,公司已投入7 2 亿元完成了生产线建设和新车型开发工作。到2002年底,

  公司已完成了“四大工艺”生产线建设,具备了5 万辆的年生产能力。

  秦川汽车出身军工行业,在中国早些年军工企业转型过程中,有四个企业得

  到了来自日本铃木的汽车制造技术,由此形成了中国大陆小型轿车领域之“四大

  奥拓”的格局,它们分别是:重庆长安奥拓、湖南江南奥拓、西安秦川奥拓与吉

  林江北奥拓。

  只有秦川奥拓与长安奥拓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1998-1999年间,两家主要

  的奥拓生产厂曾展开过一场竞争,以长安奥拓全面取胜结束。此后秦川公司推出

  自主研发的“福莱尔”轿车,并声称是“中国最便宜的轿车”,与长安奥拓、吉

  利汽车之间展开竞争。2001年以后,秦川福莱尔销售业绩有所增长,特别是得到

  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在西安出租车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但秦川由于出身老牌军工企业,资金问题始终困扰企业发展,即使在2002年

  福莱尔汽车取得了卖出17000 辆车销售业绩的背景下,秦川汽车2002年的净利也

  仅有70多万元。2002年,秦川一直谋求与他人合作。上半年,吉利李书福曾一度

  进入秦川,但由于重组成本过大而最终放弃。2002年5 月,在华晨发生产权变动

  之前,该公司董事长仰融曾以中国正通控股公司董事长名义造访秦川洽谈收购,

  当时,仰融计划由其下属公司申华控股的汽车产业资本投资公司——亚通控股与

  秦川合作成立汽车生产基地。最后由于辽宁省对于仰融问题的追查而导致此项收

  购最终流产。

  最终比亚迪变成最大的黑马,仅仅谈判三个月就成功收购秦川。

  比亚迪能够闪电战收购秦川汽车成功,关键还是比亚迪是真正做制造业的,

  这种诚意让秦川方面很感动。

  当时为了深入了解比亚迪,秦川公司的四位老总一起来到深圳比亚迪总部参

  观。之前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报道了解了比亚迪的成长奇迹。但是到比亚迪总部参

  观还是让他们从心理上受到冲击:比亚迪的办公环境用透明玻璃窗相隔全然透明

  ;比亚迪员工在厂区内走路时全靠两边走成一条线,井然有序;公司每个基地都

  有大面积的足球场、篮球场、全塑胶的跑道,以及活动室、电影放映厅等等。夏

  治冰还特意带他们去参观了“明斯克号”航空母舰,并对他们说:“希望未来大

  家能一起打造一个汽车业的明斯克航母。”

  比亚迪做汽车的决心,让秦川方面感动。

  当然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光是秦川选择比亚迪,也有比亚迪选择秦

  川的成分。在决定进入汽车业前,比亚迪曾考察了湖南和吉林的多家企业,但是

  最后还是选中了秦川。之所以并购秦川,王传福有几个考虑。

  首先,秦川拥有轿车目录。轿车目录相当于国家发改委的轿车生产许可证。

  国家发改委每年都会发布几期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只有榜上有名才能够生

  产。有很多企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是不能够获得这份目录,只能眼巴巴地

  看着其他企业分食汽车产业这块大蛋糕。例如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为了一张进

  入轿车门槛的“准生证”而数度奔走呼号。最后吉利造车的目录,竟然是通过收

  购四川某濒临倒闭的生产囚车的车厂才拿到的。李书福提到自己的这段经历总是

  苦涩一笑,李书福认为民营企业在中国受到太多的限制。

  王传福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果断地用2 7 亿将秦川汽车收购下来,正是

  看中了秦川拥有轿车目录,比亚迪进入后就可以直接开始筹划生产,不用为获得

  国家发改委的许可而四处奔走。王传福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之所以匆匆忙忙

  就收购秦川,就是看中了这张目录。机会不等人,如果当时不收购,现在想进就

  很难了。”

  第二,秦川拥有先进的四大工艺。秦川汽车2001年引进了德国DURR公司设计

  制造的涂装生产线、西班牙FAGOR 公司的全数控冲压生产线、日本狄原公司设计

  制造的车身冲压模具和焊装生产线及日本万岁公司的汽车整车检验线在内的整车

  厂所必备的“四大工艺”。拥有国际先进工艺水平、年产5 万辆轿车的综合生产

  能力。虽然“秦川”只是一个1997年才开工的新丁,但是王传福认为“秦川”造

  的车是老百姓坐得起的车,争夺的是微型车市场,更加有利的一个现实是,国内

  的微型车市场还没有一个绝对领先者。

  第三,秦川拥有的完全自主开发过福莱尔的200 多名工程师和一套经验、技

  术,这是比亚迪需要的。福莱尔是秦川公司历时1 年半,用实力打造出的具有完

  全知识产权的精品家轿。它的特点是:车身造型满足百姓求美求新的消费心理;

  具有同级轿车中最大的使用空间;科技含量高,安全可靠,具备高级轿车的装备

  水平;排放满足欧Ⅱ标准。秦川汽车的这些工程师能够打造出福莱尔,这就充分

  说明了他们的研发能力和攻关能力。这是崇尚技术、崇尚创新的王传福所格外看

  中的。

  第四,秦川作为国有企业,在包括业绩考核、财务制度、风险控制等制度方

  面,有着过人的长处,甚至比亚迪还曾将其推广到自己的电池、手机企业中去。

  当然秦川汽车也有显著的短板。而比亚迪自己,也拥有着作为国有企业的秦

  川不具有的优势:资金、管理理念、成本品质控制和盈利能力。两者结合,可以

  达到优劣互补。王传福认为,秦川汽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不够,

  收购后他们将转变销售观念,加大在品牌宣传上的投入;二是研发能力不足,今

  后,秦川汽车将在原有车型的基础上大规模研发新的产品。

  随后,比亚迪开始将秦川的员工送到深圳的工厂进行培训,感受电池生产线

  的成熟管理理念,对久在国营企业的他们灌输民营企业的紧迫感。

  第六章 决胜富士康

  郭台铭VS王传福,江湖老手与后起之秀间的对决。争夺手机代工业务二人势

  成水火,富比之争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鹿死谁手,其未可知。

  二、一波三折富比之争

  1 富士康阻击比亚迪

  2007年3 月比亚迪发布公告,宣称正在筹备将手机代工业务分拆上市。这时

  候郭台铭出手了。他要终结比亚迪的高速发展。于是一场被媒体称为“富比之争”

  的两家制造业巨头的龙虎争霸,正式上演。

  2007年6 月12日,郭台铭的富士康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深圳富泰宏精密

  工业有限公司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向中国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

  :比亚迪在知情情况下,使用来自富士康的机密业务资料,建立了一个与富士康

  极度相似的手机生产系统,令公司损失了价值51.3亿元的合同。他们指出,比亚

  迪必须立即停止使用上述保密资料,交出因使用机密资料所获得的利润并赔偿富

  士康的损失。

  在听证会上,富士康方面披露,2002年11月27日,为了洽谈合作项

  目,富士康集团大陆总部邀请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一行参观考察了富士康公司的

  手机工厂生产线,后来因故未能达成合作意向。同年,比亚迪着手建立第三事业

  部,开始代理加工手机零部件产品。

  然而从2003年年初开始,比亚迪不断以各种手段利诱富士康的员工离职,

  跳槽到比亚迪工作,至今跳槽的人数已多达400余人,其中包括富士康花费几

  十万元派往欧洲培养的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富士康还不断发现比亚迪

  的技术人员向富士康内部员工发送电子邮件,利诱他们跳槽到比亚迪工作,并承

  诺跳槽者均可获得优厚待遇。

  富士康在诉讼状中强调,比亚迪的手机业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种爆发式

  的增长十分不正常,而这个增长过程与富士康商业秘密文件(即系统文件)大量

  的流失,大量的员工跳槽,在时间上是相互吻合的。

  而据中国台湾一家媒体透露,富士康之所以要控告比亚迪窃取商业机密,直

  接原因就是比亚迪挖走了富士康在日本的研发高级主管,并连带了一项关键技术,

  这是一种将任何金属粉末提高精度和密度的冶金提炼合成技术,不但能提高产量、

  降低损耗、防腐化和延长使用期限,而且还能降低成本。

  富士康一位高层人士表示,公司之间的挖角原本无可厚非,但这次非同小可,

  因为比亚迪的挖角涉及公司的商业秘密。据该人士透露,比亚迪已经多次从富士

  康挖角,甚至成立了挖角办公室。

  应该说富士康的某些指责也是实情。2003年,比亚迪进军手机代工业务,一

  时之间,人才供应不上,无奈之下只能从其他公司挖人。比亚迪从2003年开始挖

  富士康墙脚,2005年有多名高管转投比亚迪,到2008年据说一共有四百名富士康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被挖到了比亚迪。郭台铭真是无比愤怒。

  他认为,比亚迪作为一个靠手机电池起家的公司,几年时间迅速崛起,业务

  已覆盖了手机电池、液晶屏、键盘等除手机芯片之外几乎所有的手机零部件。仅

  2007年上半年,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就占比亚迪业绩的37%.显然比亚迪手机业务

  如此快速发展,与它不断从富士康挖人直接相关。

  富士康实在是忍无可忍,于是对比亚迪提起诉讼。当然这其实并不是富士康

  第一次起诉比亚迪,在这次起诉之前,富士康对比亚迪有过一次起诉。

  2006年8 月31日,富士康向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名原富士康离职员工索

  赔7000万。被诉的这两名离职员工名为柳相军、司少青,是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职员,两人于

  2006年跳槽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以侵害商业技术秘密起诉这两名员工

  以及比亚迪公司,向上述被告索赔金额高达7000万元,要求法院判令比亚迪股份

  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商业技术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这是富士康继起诉《第一财经日报》编委翁宝和记者王佑后爆出的另一起天

  价索赔案。2006年6 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刊发了记者王佑采写的《富士康员

  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的报道。鸿富锦公司起诉该报记者王佑和编委翁宝“侵

  犯名誉权”,索赔3000万元。

  起诉比亚迪后第二天,富士康经过考虑将索赔金额从7000万降至500 万。几

  天后公安机关释放了柳相军的内弟。柳相军的内弟在富士康工作,由于受到柳相

  军跳槽的影响,之前被富士康以泄漏公司机密为由扣押并交送公安机关。

  这个案子断断续续审了一年,一直没有结果。到2007年6 月,为了阻挡比亚

  迪电子分拆上市的步伐,富士康再次以相同的理由向中国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

  :比亚迪在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来自富士康的机密业务资料,建立了一个与富士

  康极度相似的手机生产系统,令公司损失了价值51.3亿元的合同。

  2007年10月5 日,为了加速中国香港诉讼案裁决,富士康在撤销了中国香港

  的诉讼后的第四天再次以相同的理由递交诉状,并请求法院支持其650.7 万元的

  赔偿要求。它减缓了比亚迪意欲在中国香港的上市进程,被认为严重动摇了投资

  人的信心。11月2 日,正在积极准备将手机零部件等电子业务分拆独立上市的比

  亚迪向法院申请搁置有关诉讼,此举随即遭到富士康方面的强烈反对。

  面对富士康的凶猛阻击,为了给比亚迪电子分拆上市“保驾护航”,比亚迪

  对外承诺,凡属比亚迪因诉讼“产生、导致或有关的所有负债、亏损、损害赔偿、

  成本及费用(如有),本公司拟向比亚迪国际及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等提供补偿

  保证”,同时此保证“只会于比亚迪国际上市后生效”。

  2007年11月7 日,深圳中院受理富士康、比亚迪的案子已有一年半的时间,

  虽然还未能给出任何说法,但随着富士康接连在中国香港提起诉讼,深圳中院的

  案子终于有了实质性突破。

  2007年11月6 日,最高人民法院委派北京九州世初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在

  北京为“富士康诉比亚迪恶意侵犯其商业秘密案”进行司法鉴定,鉴定对象为柳

  相军、司少青等人在比亚迪办公电脑硬盘中的资料。

  对于这套系统文件,双方各执一词。富士康称这套系统文件属于自己,被比

  亚迪盗取;比亚迪则称自己的文件是从公开渠道获得。因此,这套系统文件是否

  属于公知就成了鉴定的核心内容。

  据担任该案主审法官的于春辉事后透露,这是国内唯一一个由中级人民法院

  受理,却由最高法院委托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的案子。当天,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国台办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代表悉数到场。

  随着比亚迪电子上市日期的临近,双方也打起了“口水战”。2007年12月7

  日,由比亚迪电子公开招股,招股价介于每股10.75 至14港元。王传福在前一天

  出席视频会议与中国香港媒体会面时指出,“富士康对比亚迪侵犯知识产权的诉

  讼,纯属无中生有”,同时重申“是竞争对手太恐惧我们的增长所产生的行为…

  …我非常有信心打赢这场官司”。王传福不怕富士康,几年前日本三洋、索尼分

  别起诉比亚迪,最后依然不能动比亚迪一丝一毫。

  对于王传福的言论,富士康鸿海在第一时间重磅回击。富士康方面反驳道:

  首先,鸿海指出,深圳中院在比亚迪公司的办公地点查扣了柳湘军和司少青(二

  人原本为富士康高级管理人员)在比亚迪办公使用的电脑硬盘内容,发现该硬盘

  中包括写有富士康文头的WORD版文件,有的文件上面有富士康公司的标志、

  标识,下面还有富士康相关主管人的签字。有的信件文件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到

  富士康挖人”。而目前涉案人员已被判刑,确定无疑。比亚迪何故会说此案“无

  中生有”?

  其次,比亚迪上市前曾承诺,凡属比亚迪因诉讼“产生、导致或有关的所有

  负债、亏损、损害赔偿、成本及费用(如有),本公司拟向比亚迪国际及比亚迪

  电子有限公司等提供补偿保证”。如果已有足够的信心打赢此官司,又为何要求

  股东大会做此承诺?

  再次,高盛曾发布通报称,富士康对比亚迪提出50亿元的巨额赔偿金,而比

  亚迪却没有为此可能存在败诉的风险作任何财务预提。诚信是维护股东权益投资

  人利益最基本的原则,而对于那些为比亚迪即将上市做出奉献的股东及对此内幕

  毫不知情的投资人,谁来为他们可能遭受的巨大风险承担责任?比亚迪诚信何在?

  因此,富士康鸿海强烈呼吁,诚信是企业立业之本,希望比亚迪不要为了上

  市而恶意隐瞒鉴定结果,以免误导投资大众。

  虽然富士康全力阻击,但是2007年12月20比亚迪电子还是成功在中国香港上

  市。而富比之争并没有因为比亚迪电子上市而停止。

  2008年1 月10日,在经过两个月前的司法鉴定后,“富比案”有了新的进展

  :最高人民法院委派的北京九州世初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为“富士康诉比亚迪

  恶意侵犯其商业秘密案”的官方鉴定报告出炉。该鉴定报告认为,比亚迪使用的

  为数不少的文件与富士康非公开文件记载的信息整体构成相同。比亚迪在诉讼中

  提供的文件中超过60% 带有非公知信息;被查获硬盘载有100 多份属于富士康的

  文件,其中超过55% 带有非公知信息。硬盘中发现比亚迪正在使用的两份文件,

  与其中一份原告在被查获硬盘中的非公知文件记载的信息相同。

  对此,比亚迪方面驳诉认为,鉴定报告及相关附录的大部分乃富士康单方面

  呈交的,自己对此毫不知情。此外,对有关资料机密性质的断定,也不能作为判

  断比亚迪是否侵权的依据。

  2008年2 月26日,“富比案”再次在深圳中院低调开庭。当日焦点集中在对

  一个多月前,北京九州世初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的鉴定结果上。比亚迪方面认

  为这个鉴定结果不公正。比亚迪方面称,深圳中院送交北京九州世初知识产权司

  法鉴定中心鉴定的电脑硬盘,所涉及的文件数目以及之前发布的官方鉴定报告所

  述文件数目比移送北京检测时多出17份。

  因此比亚迪法律顾问对硬盘中资料的真实性和是否能作为证据提出质疑。他

  们认为,这块作为富士康指认比亚迪窃取其商业机密的重要证据之一的比亚迪硬

  盘,其数据很可能被篡改。以此为由比亚迪申请核查,案件审理也随之陷入僵局。

  2 夏佐全被拘

  面对富士康的全力阻击,在瑞银与比亚迪的共同努力下,比亚迪电子分拆上

  市虽然没有预先设想的那么辉煌,最后还是成功了。这让郭台铭有些沮丧。于是

  富士康谋求把富比之争扩大化。

  2008年3 月14日,富士康发布公告,称当地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后发现,2007

  年11月进行司法鉴定的案子可能涉及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富士康公司

  撤销此前对比亚迪侵犯商业秘密的民事诉讼,同时将此案件在深圳法院申请刑事

  诉讼。富士康的发言人指出,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比亚迪对富士康有关知识产权

  的侵权,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因此基于上述认识,富士康公司再进行民事诉讼有

  些不妥,所以公司于近日进行了新的上诉。

  富士康要把告比亚迪侵犯商业秘密由民事诉讼上升为刑事诉讼。

  富士康在公告中称,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经审查现有证据后,认为有犯罪

  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公安局遂依法对比亚迪涉嫌进行单位刑事犯罪活动立案

  侦查。公告中同时说,作为直接负责人的比亚迪董事及其他职员可能因比亚迪的

  任何单位刑事犯罪活动而受到惩处,而王传福被拘押的可能性最大。

  正好这段时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正在美国进行商务会谈,据说深圳警方已

  经对他下了最后通牒,要求王传福在4 月1 日前回国,以便随时接受警方的问讯。

  富士康方面的人士甚至分析认为,假如王传福在警方限定日期内没有归国,深圳

  警方则很有可能采取强制措施将王传福引渡归国,而到了那时,比亚迪集团及王

  传福的命运恐怕就无法自己掌握了。

  最后,不幸让富士康言中。2008年3 月21日,比亚迪的副总裁、创始人之一

  的夏佐全被深圳公安机关逮捕,协助调查。这一突发事件,把本来波澜不惊的富

  比之争,引向了扣人心弦的地步。富士康方面大为振奋,认为是富士康公司反败

  为胜的好机会。

  这真是一个惊天大新闻,严重程度仅次于半年多以后发生的国美董事长黄光

  裕被北京市公安机关逮捕的事件。夏佐全的被拘捕,让比亚迪非常难堪,幸好这

  个消息当时并没有公开,暂未对比亚迪造成任何影响。而且四天之后,夏佐全就

  被释放。

  由于担心这件事还有可能闹大,比亚迪公司果断进行了处理。4月7 日比亚

  迪发布公告称,比亚迪公司副总裁夏佐全先生由于个人原因,已于2006年12月15

  日辞任。他的辞呈于2008年3 月20日获批准,并从3 月20日起由执行董事调任为

  非执行董事。显然比亚迪想要暂时先疏远夏佐全与公司的关系,以防之后让他人

  找到口实。

  但是夏佐全被拘捕的消息是掩盖不住的。2008年4 月10日晚间富士康发布公

  告,得意洋洋地宣布,比亚迪公司副总裁、创始人之一的夏佐全已被深圳公安机

  关刑事拘留。

  同时,富士康公布了另一与侵权案相关案件的进展。公安局对涉及侵犯富士

  康科技集团商业秘密案件的前比亚迪员工柳相军和司少青分别进行调查。两名前

  富士康全资附属公司富泰宏的雇员离职后,均获得比亚迪聘用并任职高管。基于

  公安局调查结果,柳相军和司少青被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及深圳市龙岗区人

  民检察院分别控以侵犯富士康科技集团商业秘密罪。

  深圳宝安法院发现,柳相军通过指示鸿富锦精密工业前雇员后受聘于比亚迪

  的张健,自富泰宏另一名前雇员王维处取得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数份文档,从而非

  法取得属于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商业秘密。司少青也在受聘于富泰宏期间违反对富

  泰宏的保密责任,自富泰宏之处所带出了若干档案,用于比亚迪同类档案的编撰

  制定。

  深圳宝安法院参考了中国科学技术部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就柳相军取得的文件

  作出的鉴定结论,同时也参考了北京九州岛世初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从柳相

  军在比亚迪办公室的计算机中取得的被查获硬盘中的文档作出的鉴定结论。经过

  当庭质证,深圳宝安法院认可了两份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及可靠性,并接纳了被鉴

  定的文件载有非公知信息及可对拥有该信息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结论。

  2008年3 月31日,柳相军被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判决侵犯富士康科技集团

  商业秘密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四年。2008年3 月24日,司少青被深圳市龙岗

  区人民法院判决侵犯富士康科技集团商业秘密罪名成立,判处之刑罚包括有期徒

  刑一年零四个月。

  富士康公告全文如下:

  中国单位犯罪刑事调查公安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

  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而追究比亚迪法团(单位)刑事责任,并于2008年3 月12日

  立案(案件编号[2008] 02670)后,本公司于2008年3 月19日,获公安局通知

  ;公安局已就中国单位犯罪刑事调查对夏佐全(「夏氏」)发出一项拘留令(拘

  留令编号:深公宝(2008)01656 号)。本公司又于2008年3 月21日接获通知,

  公安局已于同年3 月20日拘留夏氏。根据比亚迪公布的资料显示,夏氏不仅是比

  亚迪创办人之一,更因负责全集团的一般营运,自2002年6 月11日起为比亚迪主

  席外的唯一执行董事,而据比亚迪2008年4 月7 日延迟的公布显示,夏氏已于2008

  年3 月20日因个人因素辞退执行董事及副总裁职务。

  中国刑事定罪除中国单位犯罪刑事调查的进度外,公安局亦曾就侵犯富士康

  科技集团商业秘密之罪行,对柳相军(「柳氏」)及司少青(「司氏」)的行为

  分别进行调查。柳氏及司氏均为本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并为新诉讼原告之一的深

  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富泰宏」)之前僱员。柳氏及司氏在富泰宏离职

  后,均获得比亚迪聘用︰柳氏为比亚迪的IT产业群体主管兼海外商务部经理,司

  氏为比亚迪的系统管理办公室主管。基于公安局调查结果,柳氏及司氏被深圳市

  宝安区人民检察院及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分别控以侵犯富士康科技集团商业

  秘密罪。

  于2008年3 月31日,柳氏被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深圳宝安法院」)判

  决侵犯富士康科技集团商业秘密罪名成立,判处之刑罚包括有期徒刑四年。其中

  深圳宝安法院发现,柳氏透过指示鸿富士康(深圳)有限公司(本公司母公司旗

  下之附属公司并为新诉讼的原告之一)前僱员并之后受聘于比亚迪的张健,自富

  泰宏另一名前僱员王维处取得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数份文件,从而非法取得属于富

  士康科技集团的商业秘密。

  在裁判过程中,深圳宝安法院参考了中国科学技术部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就柳

  氏取得的文件作出的鉴定结论。深圳宝安法院亦参考了北京九州世初知识产权司

  法鉴定中心就包括从柳氏在其比亚迪办公室的电脑中取得的被查获硬盘中的文件

  作出的鉴定结论。经过当庭质证,深圳宝安法院认可了两份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及

  可靠性,并接纳了被鉴定的文件载有非公知信息及可对拥有该信息者带来经济利

  益的结论。

  于2008年3 月24日,司氏亦被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深圳龙岗法院」)

  判决侵犯富士康科技集团商业秘密罪名成立,判处之刑罚包括有期徒刑一年零四

  个月。其中深圳龙岗法院发现,司氏在受聘于富泰宏期间违反对富泰宏的保密责

  任,自富泰宏之处所带出了若干文件,用于比亚迪同类文件的编撰制定。

  在裁判过程中,深圳龙岗法院参考了中国科学技术部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就司

  氏取得的文件作出的鉴定结论。经过当庭质证,深圳龙岗法院认可了该份鉴定结

  论的合法性及可靠性,并接纳了被鉴定的文件载有非公知信息、可对拥有该信息

  者带来经济利益及具有可应用性的结论。

  承董事会命主席兼行政总裁陈伟良中国香港二零零八年四月十日

  2008年4 月11日晚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3 月20日被警方拘

  留的比亚迪创始人夏佐全,已在拘留后的第4 天因证据不足被释放;而另外两名

  分别获刑一年零4 个月及4 年的员工,在定罪前已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属于个

  人犯罪,与比亚迪无关。并且两人任职期间也非公司高层。

  比亚迪的公告全文如下:

  本公司谨此证清,夏佐全先生于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被深圳

  公安局拘留,只因协助调查,且由于缺乏证据,夏先生已于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

  四日获深圳公安局释放。根据本公司中国法律顾问的意见,按照有关中国刑事程

  序法律,一名人士在中国被公安局正式逮捕前,会被拘留调查,而该人士只会在

  被正式逮捕后始会被中国检察院起诉。此外,被深圳中国人民法院定罪的柳相军

  先生及司少青先生为本公司前雇员。其与本公司的雇佣关系已于其被定罪前终止,

  且彼等任职本公司期间均非高级管理层成员。彼等是个人被定罪,故本集团无需

  因其被定罪而负责。董事相信,本集团整体业务、营运或财务状况,不会因任何

  上述事件而受重大不利影响。

  同时比亚迪方面辩护说,夏佐全任职比亚迪执行董事及副总裁期间,负责法

  律及审查部门、电脑中心工作,监管集团一般营运,但从未参与日常业务运作、

  生产及销售分部及研发部门的工作。

  虽然比亚迪公司全力去抵御由于夏佐全被拘捕带了的负面影响,4 月11日在

  富士康公布了夏佐全被捕的消息后,比亚迪股价现跌9.53% ,报13.1元,成交金

  额3 ,811 万元。比亚迪电子也急挫8.37% ,报9.31元,成交金额1 ,268 万。

  在夏佐全被拘的消息传出后,甚至还传出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也可能被捕的消

  息,后来证明这是谣言,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有业内人士认为,“富比案”的

  判决结果,可能关系手机代工“后起之秀”比亚迪电子的生死。

  那么,富士康与比亚迪到底谁会笑到最后?

  3 富比案逆转

  2008年12月2 日晚间,中国香港上市的比亚迪发布公告,披露了富比案半年

  来的新进展。比亚迪公布的进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原文如下:

  一,近日,本公司收到公安局出具的《撤销案件决定书》,因案件证据发生

  重大变化,公安机关撤消了对本公司的刑事调查。为案件进行司法鉴定的北京九

  州世初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有关负责人赵军、陈勇及刘付兴,因涉嫌帮助毁灭、

  伪造证据和收受贿赂,已经被公安机关执行逮捕。

  二,原比亚迪员工张朝正,涉嫌非法接受富士康贿赂,为富士康非法窃取本

  公司保密文件,目前其已被公安机关逮捕,由检察机关控罪并追究刑事责任。

  三,本公司非执行董事夏佐全收到公安机关出具的《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

  据此,公安机关基于案件证据发生重大变化终止了对夏先生的所有调查。

  比亚迪公布的三条新进展使得整个富比案出现了逆转。比亚迪称得上是绝地

  反击。此前,比亚迪一直是案件的被告,从双方长达两年半的历次交锋来看,比

  亚迪几乎总是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这一次终于“反咬一口”,给了富士康一个

  下马威。

  在整个富比案中,公安机关从比亚迪公司查封的一些电脑内资料是否构成证

  据成为了关键,双方对此有不同看法。北京九州世初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在2008

  年1 月对这些证据进行了鉴定。正是由于这一次鉴定,使得整个案件的进展急速

  突然朝向不利比亚迪的方向发展。

  而比亚迪就是在这里找到了突破口。揭发出为案件进行司法鉴定的北京九州

  世初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有关负责人赵军、陈勇及刘付兴,涉嫌帮助毁灭、伪

  造证据和收受贿赂,而行贿的显然就是富士康公司了。

  如此一来,证据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相关部门对比亚迪的调查几乎一笔勾

  销,包括撤销对比亚迪公司的刑事调查,终止对夏佐全的所有调查。到此时,这

  个被称为“中国高科技领域知识产权第一案”的富比之争,看来离结案不远了。

  王传福再一次立于不败之地。

  比亚迪之父王传福:巴菲特看好的人 郑祥琥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定价:39.80元

  第七章 逆市上扬

  在金融海啸中全球汽车业危机四起,比亚迪却如一匹黑马逆市上扬,令业界

  惊叹。而“股神”巴菲特的入股,无疑成为当时比亚迪最好的广告和注脚。

  二、邂逅巴菲特

  1 巴菲特入股比亚迪

  2008年8月底,股神沃伦。巴菲特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财经论坛》栏目

  采访时曾放言:“在合适的环境下,你会在中国看到我的大量投资。”大家都在

  期待,到底巴菲特会看中哪家企业。

  两个月后答案揭晓,股神巴菲特相中了比亚迪。

  2008年9 月29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MidAmerican

  (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斥资2.3 亿美元(合18亿港元)入股比亚迪,占10%

  股权。这是巴菲特在华尔街金融风暴之后在海外进行的首笔重大投资,也是他看

  好的第一个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此前,巴菲特投资的中资企业多为排名

  全球500 强的大型央企。而在中国经济蓬勃向上的今天,比亚迪成为巴菲特选择

  入股的首个民营企业。

  中美能源是一家提供能源产品的全球领先公司,是巴菲特投资的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旗下逾70多家子公司中规模最大者,企业价值估计逾400 亿美元。中

  美能源在美国中西部、西北太平洋地区和英国都有电厂,并控制着美国两条天然

  气管道。中美能源的总裁索科尔(David Sokol )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的巴菲特的

  继任者。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先生说:“能够成为

  比亚迪和中国人民的合作伙伴,我们对此非常兴奋,王传福先生拥有独特的管理

  运营能力和优良记录,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与他合作。”

  “我们投资比亚迪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公司突破,寻找新的技术。这不

  光是金钱上的投资,而是一个商业上的结合,是伙伴关系。”中美能源总裁索科

  尔介绍说,中美能源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电动车发展技术,通过中美能源董事同时

  也是比亚迪的股东、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总裁芒格(Charlie Munger)的介

  绍,他在7 月底来中国参观考察比亚迪,并交流了双方在投资和发展方面的愿景。

  “比亚迪有着卓越的管理团队,其研发能力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还

  特别钦佩比亚迪将研发成果转化为高科技产品的能力。”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本身也非常想寻找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特别是

  在美国。电动车的商业化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梦想。在北美,依托于巴菲特和其企

  业的声望,加上中美能源的帮助,比亚迪能更快地实现这个梦想。”他同时指出,

  中美能源在全美广泛的能源网络和电力输送网络能帮助比亚迪将来在美国进行电

  动车充电站设施的建设。

  此次合作协议下,索科尔将进入比亚迪的董事会,王传福说:“索科尔先生

  带来了多年的管理经验,能够帮助比亚迪制定全球发展战略。”王传福表示,中

  美能源一开始提出的投资额更大,达到五亿美元,“但是考虑到我们公司对资金

  的需求和发展,最终还是尊重了我们的要求”,形成了以每股8 港元认购2.25亿

  股比亚迪股份的最终方案。

  入股比亚迪,对巴菲特而言其实数目不大,仅仅不到两个多亿美元,但是对

  比亚迪却是有重要影响的。2007年,王传福对外宣布比亚迪要在2015年达到中国

  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当时其实信的人不多,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中国曾经有很多企业家说过各式各样的狂话,最后都是成了笑柄。而这一次巴菲

  特的入股,让国人真正见识了比亚迪的魅力。巴菲特的入股大大提升了比亚迪的

  品牌影响力。这是比亚迪方面欢迎巴菲特入股的首要原因。

  除此之外,王传福还有另外的考虑,他说:“比亚迪将以新能源汽车作为进

  入北美和欧洲市场的敲门砖。这也是我们欢迎巴菲特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

  投资可以加速比亚迪在北美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我们将通过F3DM混合双模动

  力车和纯电动车来打入欧洲市场,计划2010年试运行,2011年正式推出,并和在

  美国市场的发展计划保持同步。”

  而比亚迪吸引巴菲特的,显然是比亚迪的电动车前景。经过在电池领域十多

  年的研究,在汽车领域六年的研究,比亚迪已经占据了电动车制高点。就在巴菲

  特签署投资给比亚迪的前一周,以色列的一家名为Clal的行业投资机构与比亚迪

  签约,它将进口比亚迪的电动车并在其国内销售。王传福说:“我们现在已经有

  电动车进入了欧洲市场。丹麦和其他一些国家、地区也都很欢迎我们的车去试运

  行。”“未来的汽车市场将是新能源车的天下,既然我们已经在这个新领域占据

  了制高点,为什么还要低着头跟在别人的后面,拿低端车型去分点微薄的利润呢?”

  此外,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在半年后还引起了一点小纷争,起因是郭台铭。

  郭台铭与王传福的矛盾已经闹了几年了,郭台铭是不放过一切机会攻击王传福的。

  2009年5 月2 日,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总部所在地美国奥

  马哈城举行年度股东大会。受金融危机影响,巴菲特2008年业绩惨淡,旗下公司

  2008年第四季度投资收益骤降96% ,是他1965年接手公司以来的最糟糕表现。不

  仅如此,他执掌的公司在过去一年里股价缩水将近四成,而且伯克希尔。哈撒韦

  公司保险业务的评级,也首次从“AAA ”级降成了“Aa2 ”级。

  在这次股东大会上,郭台铭本人不是股东没有到场,但是他通过中国台湾媒

  体向巴菲特提出三个问题。郭台铭同时表示如果巴菲特不回答,明年他一定买一、

  二股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在股东大会上亲自向巴菲特请教。郭台铭的三问是:一

  问:“巴菲特不是一直标榜只投资有诚信、长期经营的公司,为何投资偷窃富士

  康商业机密的比亚迪?”二问:“巴菲特不要只敢在公司股东大会现场展示比亚

  迪汽车,敢不敢驾驶比亚迪整天自夸的F3DM电动双模车上、下班?”三问:“丰

  田、本田、福特、通用等国际大车厂投资油电混合车领域很久以后,才开始赚钱,

  巴菲特是用何种专业知识判断比亚迪的潜力?”

  看来郭台铭对比亚迪简直是恨之入骨,由于巴菲特投资比亚迪,郭台铭的恼

  怒已经转向巴菲特了。巴菲特并没有直接回答郭台铭的质疑,他的助手、伯克希

  尔。哈撒韦公司第二号人物芒格回答说:“我认为王传福正在这个世界上做出伟

  大的事情。”

  2 巴菲特的投资史

  巴菲特入股比亚迪一时之间成为中国企业界的爆炸性新闻,王传福坦言:

  “巴菲特找到比亚迪让我们也很诧异。”但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比亚迪总裁王传

  福也从没有目睹过股神的庐山真面目,谈判一直是由巴菲特的副手索科尔完成的。

  巴菲特在2008年7 月派索科尔在比亚迪考察了4 天。索科尔对比亚迪的产品创新、

  模式创新及管理团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09年1 月,比亚迪出席美国底特律车展。在车展期间,王传福才第一次见

  到了股神巴菲特先生。会谈期间,巴菲特表示非常欣赏王传福,对比亚迪及王传

  福所带领的团队信心十足,并估计未来会有大批像比亚迪一样的中国技术型企业

  崛起,中国未来会是国际资本的一个首选投资目的地。在会晤期间,股神巴菲特

  还主动佩戴上“BYD ”LOGO,表示自己是BYD 一分子,力挺比亚迪的发展。

  在会晤快结束的时候,股神巴菲特和王传福相互赠送了礼物。巴菲特赠送王

  传福钱包以增财气,而王传福则回赠巴菲特“比亚迪F6DM双模电动汽车模型”。

  王传福对巴菲特入股比亚迪表示非常感谢。后来他曾评价说:“巴菲特入股

  对比亚迪的品牌,尤其是在全球的品牌价值的提升,非常重要。巴菲特公司是非

  常令人尊重的公司。而且它的投资也是长期的。有它的投资,比亚迪的电动车,

  包括新能源产品,在全美的销售、品牌的价值当然就会提升了。”

  显然巴菲特的入股提升了比亚迪的品牌,成为比亚迪可以对外宣传的一个亮

  点。

  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1930年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

  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

  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

  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

  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这一年

  他读到了一本名为《赚1000美元的1000招》的书,他对朋友说要在35岁前成为百

  万富翁。后来他的财富远远超过于此。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1949年巴

  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巴菲特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巴菲特在给他的朋友

  杰尔。奥瑞斯的信中写道:“哈佛那些家伙太自命不凡了,他们认为,我只有19

  岁,太年轻了,不能被录取,并建议我再等一两年。”

  哈佛之梦破灭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

  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

  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

  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极具天赋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的成绩。

  然而,以“A+”成绩毕业的巴菲特在找工作时,却多次碰壁。1956年,

  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乡。在一次聚会里,他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

  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1956年巴菲特建立了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亲朋好友凑了

  10.5万美元,其中有他的100美元。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投资生涯。1957

  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 年,巴菲

  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 万美元,其中有100 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

  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

  到10万美元。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 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

  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

  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标准的廉价股票了。1968年5 月,当股市一路凯歌的

  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

  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 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 月,每种股票都要

  比上年初下降50% ,甚至更多。华尔街的著名股票一个接一个猛跌。此时,巴菲

  特的投资才华再次显露,他投资生涯中更加耀眼的第二幕开始了。他建立起一种

  新的基金,取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是新英格兰一家老纺织公司的名字。

  当时,老公司早已荡然无存,没有一座工厂,没有一个工人,只留下一块招牌。

  后来,这家小企业在巴菲特手中成了最负盛名的控股公司,它是美国好几家

  大跨国公司的主要股东:可口可乐的8%,吉列的8。5%,美国运通的11%,

  迪斯尼的3%,《华盛顿邮报》的17%……到2000年年底,这些股份的总

  价值为372亿美元。

  从1965到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

  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 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

  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

  了发财的火箭。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 ,累计

  增长361156% ;同期标准普尔500 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 ,累计增

  长幅为6479%.巴菲特个人投资史上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1988年他入股可口可乐。

  1988年,巴菲特以每股10.96 美元的价格悄悄地购买了1400多万股可口可乐公司

  股票,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上的投资达到了5.92亿

  美元。第二年,巴菲特又增购了91775 万股,使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可口

  可乐公司股票上的投资超过了10亿美元。1989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在

  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上潜在的盈利高达7.8 亿美元。此后巴菲特在投资可口可乐公

  司上的收益更大。

  2008年,巴菲特由于所持股票大涨,身家从100 亿美元猛增至620 亿美元,

  第一次问鼎全球首富,墨西哥电信大亨斯利姆以600 亿美元位居第二,13年蝉联

  首富桂冠的微软主席盖茨退居第三。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

  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

  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

  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

  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

  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

  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

  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

  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

  资。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投机者,他喜好作

  长线投资。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 年的。巴菲

  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

  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同时巴菲特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从不跟风。世纪之交,网络股高潮的时候,

  热钱都疯狂地向互联网经济涌入。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罗夫甚至发出了这

  样的呼喊:“赶快跳上电子商务的高速列车,否则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巴菲特却并没有投资互联网新经济。那时投资界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

  据说他的一些股东对他很不满,想要逼他退休。但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股

  价大跌,埋葬了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

  成为最大的赢家。

  巴菲特也有失算的时候。例如作为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2000年巴菲特迫使

  可口可乐取消140 亿美元收购食品公司桂格公司的计划。但在2001年,百事可乐

  以同样的价格收购桂格,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然这些小的失误,不能掩盖巴菲

  特的巨大成功。

  巴菲特自己把他的成功归结为“专注”。他的传记作家施罗德写道:“他除

  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

  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激情。”毫无疑问,巴菲特是人类史

  上最伟大的投资天才之一。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