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山东
本站搜索:

医改专家反思:“广种薄收”的医生培养模式该变变了

2012-08-14 15:16:44     作者: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培养模式,医学生,医改
[提要] “医改推进了多年,核心因素是人,卓越医生改革是在为医改‘加力’。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著名医改专家李玲同时提示,我国医生培养体系还需“大改”。陈育德认为,如今医学生的教育模式,也不利于塑造“能适应基层的”全科医生。

  每年有60万医学毕业生,仅10万穿上“白大褂”

  “医改推进了多年,核心因素是人,卓越医生改革是在为医改‘加力’。”这是我国医改专家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普遍评价。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著名医改专家李玲同时提示,我国医生培养体系还需“大改”。

  “国家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据我掌握的一个数字,只有约10万人能穿上‘白大褂’。‘广种薄收’式的医生培养模式该变变了。”她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育德都认为,从患者利益出发,医生培养模式有必要转为“量少质优”。

  “广种薄收”影响医生临床技能

  在校学习的前5年基本“不临床”,后几年才在医院见习与实习,但还要做研究写论文……这是陈育德眼中,作为顶尖医生培养殿堂之一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对未来医生的培养模式。“8年应该出个好医生了,但由于‘重理论轻临床’的课程设置,结果连医学博士的看病能力,都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的医学生学制一般分为5年制本科、7年制本硕连读和8年制本硕博连读三种。据卫生部《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底,我国的执业(助理)医生已达到246.6万人。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此数字位居世界第一。印度和美国约为75万,英国仅为16万。

  媒体报道显示,我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的医学生,约有60万人。李玲认为,在当前培养模式下,不仅大量人才被浪费,而且很难保证每个医学生在临床技能上都被“精耕细作”。

  陈育德告诉记者,在美国学医,一般分为“双4年”,后4年完全用于临床医学。但在国内学医,在被一再压缩的临床实习环节,近年来因扩招而频频遭遇临床实习医院严重不足、有责任心的医生“师傅”越来越少等尴尬。

  “有一年,我们学院的本科医学生一下增加了1000多人。为了安排实习,学校只有想尽办法往现有的实习医院‘塞人’,再降低要求,让周边县市区水平参差不齐的大小医院都成了实习医院。没有学生愿意到没有教学经验、医疗水平也不高的医院实习,但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一位医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感叹。

  中国青年报记者随机采访了8位地方院校的医学本科生后发现,类似遭遇在6个人身上不同程度地上演。有的实习点因为“人满为患”,只能打扫医生办公室、整理粘贴病人化验单、查房;8人中有3人的有效实习时间不超过半年,对基本术前准备工作、写病例等基本功,也自感“不能规范操作”。

  “医生是实践的学科,如果靠‘大把地进、大把地出’,没有尽职尽责的好医生带领,没有足够的实习基地,甚至解剖也不用尸体,怎么能磨练出一名卓越医生,又怎么能让患者放心地‘以健康相托’?”李玲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感觉“学不到真东西”,一部分医学生,已把这一年实习期,当成了复习考研、准备转行的缓冲期。另一部分“坚守者”则在走上医生岗位后,还不得不继续尚未完成的实习。

system

editor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