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风筝艺术,不仅因民俗文化传统的悠久而源远流长,而且因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而各有千秋。风筝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各个民族,与音乐,舞蹈,戏剧,民俗,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艺术体系。有潍坊风筝,北京风筝,天津风筝,南通风筝,安徽风筝,吉林风筝 ,江南风筝,台湾风筝等等不同派。
潍坊风筝同潍坊民间艺术泥塑,刺绣,首饰,木版年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映成辉,是民间艺术的姊妹之花。潍坊风筝自宋代开始流行民间,明代更加普及。潍坊风筝,是地方性和艺术传统的结合,又是实用性和美的结合。它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的风俗习惯紧密相连。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活泼的气韵,扎制技艺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尝试,不断创新,特别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把国画的传统技艺,运用到风筝的绘制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风筝的一个重要流派。这个流派可以用三种基本造型,三个分支流派,十一名家来概括。
三种基本造型:1.串式 2 .硬翅式 3 .桶形
三个分支流派:1.杨家埠风筝,也叫木版年画风筝 2. 国画风筝 3..象形风筝
十一名家:1. 陈氏扎彩 2. 唐家风筝铺 3 . 张衍禄的风筝店 4 . 牟丹风筝 5 . 郭遒馨 6 . 胡敬珠 7. 杨同科 8 . 杨万善 9. 韩连溪 10. 康万香 11. 庆春风筝社
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早在20世纪30年代,潍坊就曾举办过风筝会。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又焕发了生机,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风筝展览和放飞表演。1984年4月1日,在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热心帮助和山东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拉开帷幕。1988年4月1日,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召开主席团会议。会上,有美国西雅图风筝协会主席大卫·巧克列提议,与会代表一致通过,确定潍坊市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成立了由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风筝组织参加的“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总部设在潍坊。从此,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
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并有众多海外人士参与的大型地方节会。其创立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被全国各地广为借鉴。国际风筝会的举办,让世界了解了潍坊,也使潍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潍坊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好节会牌、唱好节会戏的新路子,从第16届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的办会模式,使风筝会越办越好,吸引了众多游客,风筝会期间还同时举办了鲁台贸洽会、寿光菜博会、潍坊工业产品展销会、昌乐珠宝展销订货会、临朐奇石展销会等经贸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风筝会期间,前来潍坊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经贸洽谈、观光旅游、对外交流、理论研讨、新闻报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国内外宾客近6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