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畅游山东 > 各地名胜 > 济南

板桥古街忆旧

2003-08-22 00:00:00    作者:本报记者 秦娟 实习生 程禾   来源: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旧城风貌日渐逝去,花墙子街的清幽,剪子巷的繁华正在一步一步地走进回忆,那错综复杂的小巷,那在不经意间冒出的一汪泉水,那石头缝里探出脑袋的绿草青苔,已经成为了难以寻觅的影子……
  如果还有心情去怀旧,如果还能在大板桥旁耐心地坐上一会儿,或许,偶尔从耳边传来的“笃笃”鞋跟敲打青石板路面的声音,尚能勾起世人的些许遐思,朦胧间遥想起那正在消逝的水边的婉约……

  A

  “一曲溪流一板桥,树底横舟手自摇”
  板桥古街:难忘最美水乡韵趣

  一般讲来,有桥的深层含义是有水,水多了自然就会建桥。
  据老一辈的济南人讲,在上个世纪中期以前,因为济南有很多泉水,所以济南就有很多的桥,比如霸王桥,文化桥,解放桥,洪济桥,坛桥,东门桥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就是现在位于趵突泉公园北区的大板桥和小板桥。
  大板桥原称广会桥,迄今至少有350多年的历史了。在明清时期的济南方志中均有所记载:济南一名大板桥……桥南为趵突泉……青山之泉均与北水会,每值夏秋之交,山水涨发,奔腾澎湃……
  据今年已经70多岁的老济南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世  讲,广会桥名称的由来和从前济南城市西南部的发展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济南旧城的西南城门叫坤顺门,通往城外的桥叫坤顺门桥,始建于公元19世纪后期,清代光绪年间。在清末还没有开通坤顺门、落成坤顺门桥之前,人们从城内去趵突泉,必须出西门沿途经广会桥,由城西南经趵突泉至西门进城,广会桥也是交通要冲,因此它广而会合四方往来的游人客商,从而也就有了“广会”之名。尽管如此,广会桥还是渐渐被人们淡忘,早就广为人知的大板桥之名又将它重新代替。所以在老济南的印象里,只有大板桥,没有广会桥。
  小板桥原名众会桥,位于大板桥东,显然“众会”和“广会”的含义相去不远,长期以来人们也是很少提到众会桥,只知小板桥。小板桥街,便因本街有座横跨趵突泉支水道的小板桥而得名,小板桥街上有3座横跨趵突泉支水道的桥,一是众会桥,一是小板桥东石板桥,一是小板桥东南石板桥。
  这一带属于趵突泉泉群部分泉水向北泻入西护城河必经之处,河道交叉,泉源充沛,一年四季溪流潺潺,富有水乡韵趣。趵突泉水流出泉池,在大板桥处分为两股,将附近剪子巷南口的一片民居房舍从巷里分割出来。然后,泉水在剪子巷北口小板桥处汇合。水巷、民居、小桥、街道交错,融为一体。其情其景正如古诗所咏:“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自摇。”

  B

  “那才是老济南的风情哩”
  花墙子街:水乡模样,让人一辈子不忘

  跨过大板桥,北连剪子巷、南接青龙街西口的幽深小巷,就是有名的花墙子街了。
  花墙子街之名来源于街侧的花墙,至于名字源自何时,可能没人知道了。老济南们只知道,从他们记事起,趵突泉西侧就有一段用青砖砌成的花墙,院内游人可以看到街市容貌,街上行人也可任意观看墙内景物,内外莞尔相对,别有一番风味。“花墙子街与趵突泉‘三股水’隔墙相望,人们通过剪子巷在花墙子街上行走,便能听到趵突泉公园内泉水的汩汩声,那声响如雷轰鸣,那音律如歌欢唱。”遥想当年旧景,年逾七旬的陈衍涛老先生不禁再次沉醉其中。
  在陈老先生的记忆里,花墙子街路西有茶水铺开张,三五把铁壶在炉上蒸腾,店家便站在炉前忙碌,古铜色的面孔上布满了汗水并洋溢着老济南人的热情。茶水铺内无多少摆设,灰暗陈旧的设施在烟雾迷蒙中,三五张条凳方桌整齐摆放,有人在此喝茶小憩,一派优哉乐哉的模样儿。且不说沏出的茶水好喝与否,单是闲坐在这里品茗赏景,静听着“趵突”声声,眼观街上那湿漉漉的水乡模样,足能让人一辈子不能忘却。
  花墙子街是一条名泉汇聚的古街老巷。登州、望水、白云、青龙等都流经此处,与趵突泉泉水相汇北流入护城河。在这些泉中,最受市民青睐的当属居于街中段路西,与趵突泉隔街相对的杜康泉。杜康泉的泉池用砖石砌成,池底泉涌旺盛,一池清水,晶莹剔透、清冽甘美,不仅附近居民来这里取水做饭,城内的许多商家和住户,也指名汲取杜康泉水饮用。“当年,我在城里学徒,就经常受业主指派,提着水壶、铁桶到杜康泉取水。车拉、肩挑、手提,取水者络绎不绝。” 老市民徐家茂说。
  每每雨过天晴之后,青青石板小路上泉眼儿吐珠,水流成河,步行经过这里的人,或脚踏摆放水中的砖石上,或脱掉鞋袜,趟水而过,亲自找寻“清泉石上流,人在水上走”的感觉……
  “我知道,再怎么说,你们也找不到那时的感觉了。”徐家茂感慨地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花墙子街内,掀开石板就是汩汩清泉,清澈见底,渐汇成溪,妇女在河边洗衣,老人在树阴下纳凉,他和小伙伴们则趟水玩耍。
  ——“那才是老济南的风情哩。”

  C

  前店后坊,终日顾客盈门
  剪子巷的名称就这样叫响了

  剪子巷是济南最具特色的街道之一。
  剪子巷位于西门外路南,现在的趵突泉公园北端西侧,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当年巷内店铺密集,水流纵横,清澈的泉水终年奔流不息。
  据山东民俗专家姜波讲,剪子巷的历史并不久远,在清初以前,这里还是趵突泉下游的一块藕池,只有三两椽茅舍。后来随着西关的繁荣,这里因是西门通往城外的要道,店铺就逐渐多起来。来此落脚的人填平了藕池,加紧了建设,不久就形成了大板桥、小板桥、曹家巷等几条水巷。到了清末,这一带已是真正的繁华之地了。那时出了西门就是剪子巷,剪子巷直通韦平街,再向西出永绥门便是通往长清和北京的官道。当时剪子巷店铺林立,宅院密集。西门之外,剪子巷北口,多为经营剪刀、车马配件的铁器店,店铺多为二层楼房,前店后坊,生意十分火爆,终日顾客盈门,使同行们看了眼热,剪子巷的名称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叫响了。 
  在剪子巷的南首,因为有泉水之便,大多开为染坊。这些染坊一般规模不大,只染些丝线批发给估衣市街上的成衣铺和四乡的小贩。民国以后,有的染坊才发展成近代染厂。而剪子巷东南就是趵突泉,泉边则是小商小贩和说书卖艺人云集之地。所有小商小贩、本地的和外地的艺人、到泉边的游人,都必须经过剪子巷,剪子巷因此热闹非凡。因为有许多人来此赶集,巷子里还有大小数家旅店和饭店。其中大板桥巷的一处三重院落,结构独特,为地方上增添了不少光彩。 
  “其实剪子巷最动人之处还不是这些老店铺,巷子与附近的水巷桥梁才真正构成了老济南的独特风貌。”姜波说。

  桥栏颓败,泉水停涌
  行将消失的老街小巷

  板桥的最终结局是无奈的。建国后,趵突泉公园扩建,开辟了公园东门,隔断了吕祖阁向北的后门,这样,大小板桥所在地就成了一冷落地带。除趵突泉水仍经广会桥北流外,金线、柳絮、漱玉、马跑诸泉水改道自坤顺桥西入护城河,夹河桥下已无流水,桥栏颓败,仅为附近僻处一角的十数人家的出入道路。后虽重予整修,夹河桥下也恢复流水,并于泺源桥以西,开辟公园北门,但如今却因泉水的停涌而日渐败落,河中腐水异味四溢。
  泉水的命运是有目共睹的,目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期盼着诸泉的再次喷涌。与之息息相关的古街幽巷呢?一位民俗学者曾经说到,济南市之所以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取得成功,在历史街区方面主要有三条依据,其中之一便是以剪子巷为代表,与趵突泉水系融合的老城街区。但是原来一片完整的古民居,如今却大搞商业开发,沿街店铺林立,花墙子街踪迹难觅。
  而今,趵突泉公园又向北扩展,将原本的大小板桥和花墙子街皆归入园内。日前,据公园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透露,北区恢复原貌的规划已经成形,不日即可动工。尽管恢复程度如何尚不可知,但这对于那些怀旧的老济南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罢!

lh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板桥古街忆旧">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