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济南

济南排水管径已从0.3米“长”到2.8米

2011-06-27 07:07:00    作者:   来源:山东商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排水压力 地下排水 大明湖 小清河 福寿沟
[提要] 据了解,济南地形相对比较特殊,城区南面是南部山区,北边紧邻黄河。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济南地势,这就使得济南城区的排水压力逐渐增大。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

  城市发展致使排洪压力倍增

  据了解,济南地形相对比较特殊,城区南面是南部山区,北边紧邻黄河。但由于黄河是地上悬河,所以在面对洪水、短时强降雨时,即使排水系统完善,也很容易受阻,使洪水无法顺利排出。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济南地势,这就使得济南城区的排水压力逐渐增大。记者从之前一项有关济南市内涝状况调查报告中了解到,济南古城区面积仅为3平方公里左右,原始排水系统由护城河、大明湖和小清河等构成,济南城内的泉水、雨水原本是经护城河排入小清河。而八里洼、羊头峪等处几条冲沟入东、西护城河,这样可使洪水绕济南老城区而过,从而不影响济南城。所以济南在过去即使遭遇暴雨洪灾,也很少会发生市区淹水的情况。但在近数十年的发展中,济南城区迅速扩大,原来城外的洪水沟都成了市区内的设施。因此,济南的城市排水压力也就短时间内增加了数倍。

  此外,由于城市地面相对封闭,加之建筑物和地面衬砌的影响,地面的透水面积减小,水泥、石板材以及其它密封性较好的设施也进一步阻绝了雨水或洪水的下泄和渗透作用,这就导致大雨强大于渗透速率时,地表流水因为不能及时下泄和渗透,城市中的内涝和汇流成洪水的速度加快。

  从十年前的0.3米到现在的2.8米

  作为地下排水系统的重要设施,地下排水管道是防止内涝进行排水的主力部分。记者昨天前往了济南永顺管道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为济南市多处道路及重要设施的建设整修提供了大量的管道设备,因而他们对于近十年来济南市政对管道要求十分了解。

  “2002年我们公司刚成立以及之前的时期,在城区建设中用的比较多、销量比较好的还是0.3米的那种管道。”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孙君彬告诉记者,在2002年到2011年这将近十年间,最大的变化就是城市对于管道口径的需求是越来越大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他们产品的口径也在年复一年的增大。“大口径管道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增加,因为符合城市需求,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生产的最大口径的管道已经达到了3米,现在1.5米的最好卖。”

  不过他也坦言,目前从他们厂子里出去、用在济南市政建设上的管道,最粗的是2.2米。实际上记者了解到,如今济南最粗的排水管道已经达到了2.8米。这与十年前普遍的0.3米口径的管道,已经扩了近10倍。

  3米口径管道

  每米耗价7000元

  孙君彬表示,其实济南城区范围内一开始就应该铺设口径尽可能大的管道。那样不仅有利于排水,更可以使管道的使用寿命延长、费用消耗减低。不过他也坦言,“不过这也是一个客观规律,2年前可能1米的管道够用,两年后也许就不够用了,既然不够用,那就得换。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一些设计方还是缺乏长远眼光。”孙君彬表示,另一个原因可能就在于经费,他拿3米口径的管道举例说,这样的管道每一米的耗价就在7000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其它相关的建设费用。此外,即使口径相差哪怕10厘米,价格也会相差很多。“如果全部按这种高标准来修,那政府的资金投入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济南古代没有

  地下排水管道

  “济南,在我们这些年的考古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现过地下排水管线的痕迹。”昨天下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宾告诉记者,除了之前在大明湖西南门对面的一家施工工地上发现过仅保留了三四米长的一段宋代地下排水管道,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现过。“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济南自古以来是没有那种大型的、比较系统的地下排水管道。”

  那古代济南是怎么应对城区大水的呢?据陈宾副所长说,在古代的济南,主要还是依靠大明湖、小清河以及地表排水。“众所周知,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古时候南部流往北面的积水,一般都是通过排到百花洲、大明湖,再由大明湖北边排入小清河。但现在看来,济南地势地形也是易于造成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至今未发现古代有像样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那么近现代是什么情况呢?特别是上世纪初,济南商埠建立时,是否有因为外国人的投资和入驻而营造过地下排水系统?对此,陈宾介绍说,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未在老商埠地区发现有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即使有,那也是很局部的。“整体来说,目前尚未发现在解放前,济南有系统的排水系统。我们现在使用或看到的,都是解放后修建的。因而从考古角度来说,还是有点遗憾的。”

  但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其实济南的北面原本有大量的洼地可供行洪分洪,但是随着城市的开发,这些洼地也逐渐被高楼大厦和水泥路代替,从而也减弱了济南的分洪能力。

  赣州 不会被淹没的城市

  在不少城市都因为严重的内涝而导致问题频出时,青岛因为依靠地理优势以及德国人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而免于遭遇此等问题,让不少人都羡慕不已。但殊不知,其实在江西赣州,建于宋代,至今已经900多年的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让整个赣州这么多年里都能遇洪不涝。

  据了解,赣州的福寿沟呈砖拱结构,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现存排水孔最大处宽1米、高1.6米;最小处宽、深各0.6米。赣州博物馆文博专家万幼楠表示,赣州能不发生洪涝完全得益于一套现在看来都相当先进而科学的城市排水系统。当时在此任知州的北宋官员刘彝,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

  为在雨季时,防止江水倒灌入城,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了十二水窗,这是一项最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

  同时,为了保证水窗内沟道畅通和具备足够的冲力,刘彝采取了改变断面,加大坡度等方法。有专家曾以度龙桥处水窗为例计算,该水窗断面尺寸宽1.15米、高1.65米,而度龙桥宽4米、高2.5米,于是通过度龙桥的水进入水窗时,流速陡然增加了2-3倍。

  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

刘宝才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