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教
本站搜索:

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

2012-06-05 07:08:0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建设创新型 报告 建设经济 科学发展观 新跨越
[提要]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省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同时,在不断推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中,我们也积累了新的成功经验。

  山东省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目 录

  1 辉煌的成就 宝贵的经验 

  2 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3 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4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5 加快实施蓝黄引领战略

  6 加快建设创新型强省

  7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8 加快建设生态山东

  9 加快向文化强省迈进

  10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

  11 加强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

  12 营造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13 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1 辉煌的成就 宝贵的经验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省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同时,在不断推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中,我们也积累了新的成功经验。《报告》不但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重大成就,而且科学提炼了过去五年的宝贵经验。五年的辉煌成就,令人鼓舞,激励着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五年的发展经验,弥足珍贵,不仅是过去工作的实践启示,也是今后工作的基本要求。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五年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和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顺利完成了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正如姜异康书记在《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齐鲁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气象。”

  成就之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接连突破2万亿、3万亿和4万亿元。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5429.2亿元,年均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17美元。随着服务业发展的明显加快,经济结构向“新、特、优”提升,三次产业比例已经调整为8.8:52.9:38.3。工业调整振兴三年规划目标基本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万亿元,利税突破1万亿元。粮食连续9年增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0.9%。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地方财政收入3455.7亿元,年均增长20.5%。

  成就之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五年来,随着我省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192元增加到227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368元增加到8342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892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连续8年实现双过百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趋于完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累计向社会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72.7万套,顺利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三年任务。

  成就之三:文化建设成果丰硕。五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民道德水平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数量居全国前列。文化建设呈现出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的良好势头。公共文化设施明显改善,文化惠民工程惠及千家万户,文化产业实力大幅提升,一大批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尤其是在文化产业方面涌现出了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广电集团、大众报业集团等一批实力和竞争力都较强的文化企业集团,展现了山东文化发展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成就之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五年来,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在竞争中崛起,全省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地方工业企业达到9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别达到10家和8家。金融、财税、农村、价格、社会事业、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359.9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11.6亿美元,境外投资27.1亿美元,分别为2006年的2.5倍、2.2倍和6.8倍。

  成就之五: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来,我省不断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网络体系,扎实推进法治山东建设,公民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大、政协工作富有成效,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平安山东建设深入开展,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得到加强,连续五年居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前列。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服务群众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数量连续八届居全国首位。

  成就之六: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五年来,省委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根据我省党建工作的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和理论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打造“齐鲁先锋”为载体的党建品牌体系和具有山东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现了创先争优的总体目标和内容的具体化,开展了深入扎实的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

  过去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山东向着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施富民强省新跨越的更高层次迈进、更高目标攀登奠定了坚实基础。需要全省上下认真总结、深刻铭记的是,我们在推进改革深入和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不仅体现了过去多年的成功实践做法,也是推动未来山东科学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必须在今后工作中一以贯之地坚持。《报告》中用了六个“必须始终坚持”对这些宝贵经验进行了科学提炼和全面总结。

  经验之一:高举旗帜方针明确,科学发展方向正确。《报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讲政治、顾大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山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牢牢把握山东工作的正确方向。”这段论述的核心和要点在于充分强调了指导方针和工作方向的重要性。理念是战略决策的先导,它不仅决定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还决定战略决策的方向、规划与布局,进而决定战略决策的实施过程与效果。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支撑。五年的实践证明,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变化,我们都要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不动摇。发展必须是在科学发展总体要求下的发展,不仅要保持增长速度的快,更要突出发展质量的好,要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只有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才能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行。只有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山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牢牢把握住山东工作的正确方向,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才能取得实效。

  经验之二: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理清思路打造优势。《报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把握规律,深入谋划山东发展战略,提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不断完善‘一线三点’的工作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扩大内需,优化产业布局,注重发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示

  范引领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区域、海陆发展,着力打造山东发展新优势。”

  这段论述强调了工作中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把握规律的重要性,同时更体现了我省各级党组织开阔的视野和思路。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只有在坚决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战略部署的前提下,不断突破常规,开拓创新,才能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奋发有为、科学作为的活力和潜能,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只有具备了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开阔思路,我们才确立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和“一线三点”的正确思路,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才会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我省才会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和科学发展新优势,整个经济发展才开始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经验之三:执政为民富民强省,创新管理服务社会。《报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富民与强省相统一,切实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这段论述强调要富民、惠民,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际上是强调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首先要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高准则。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只有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富民与强省的最终价值取向也要最终落脚到这一点,这就必然要求科学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不断推进科学社会管理,我们才能不断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经验之四:深化改革增创活力,完善体制破解难题。《报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这段论述重申了改革和创新对于完善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性。改革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引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之所以存在诸多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矛盾和问题,有思想观念上的原因、工作方法上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不适应。实践证明,正是由于省委和各级党组织不断致力于深入改革,不断提高山东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省份,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定不移地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征程上才逐渐清除了发展障碍,发展的政治和体制环境才不断得到优化,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才不断得到释放与增强。

  经验之五:奋发进取创新实干,齐心协力务求实效。《报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激发和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保持昂扬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奋发进取,创新实干,不图虚名,务求实效,营造推动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这段论述主旨鲜明、言简意赅,实质是说明了激发人们的进取之心,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的重要性。进取心指人们在各自工作中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工作心理状态。它体现了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是成事之基,是力量之源。具有进取心的人,渴望有所建树,勇于迎接挑战,为自己设定较高的工作目标,要求自己工作成绩出色。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就是人们积极向上、创新实干的进取之心。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进取心,必然要营造推动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形成众志成城谋发展的生动局面。五年的发展成就证明,只有不断激发全省人民的创造激情和热情,不断营造团结和谐、同心同德的浓厚工作氛围,才能切实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使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竞相迸发,形成推动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强大合力。

  经验之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夯实筑牢执政根基。《报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抓好党的建设,强基固本,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段论述说明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推动我省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关键取决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取决于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取决于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决定了各项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只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胸襟宽、眼界宽、思路宽的干部队伍,才能促进我省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五年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省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贯穿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全过程,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我省才不断开创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政通人和的新局面。

  (张华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2 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关于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姜异康同志在十届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的硬仗,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文章,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走在前列,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这其中包括几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总基调和总目标。《报告》强调牢牢把握主题,也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主线,也就是转方式,调结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其中“稳”是增长的关键。我们既要保持一定的经验增长速度,又不能忽高、忽低,而是要稳中求进;总目标:是富民强省。富民强省的总目标从九届党代会就提了出来,这里保持了它的延续性。

  二是动力、着力点和工作重点。动力,还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点提了三个,即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和统筹发展;一个硬仗和两篇文章: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的硬仗,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文章。

  三是全面推进六个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这六个建设概括地非常全面,同时也构成了整个党代会报告的主体。除了生态文明建设,其它五个建设构成了《报告》的五个部分。而生态文明建设合并到经济建设中一起讲。这主要是因为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联系更加紧密。这里值得指出的是,社会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包括了民生改善等多项内容,改变了过去只重视经济建设,忽视了社会建设的思维定势。

  四是总体要求:即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这也是整个报告的大标题所表达的内容,体现了这次党代会的根本任务。这两句话,其中前一句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这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而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努力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美好生活其含义比过去的“富民”含义更加丰富。富民只强调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而“美好生活”,既包含了居民收入增加,还包含了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各种诉求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活得更有尊严,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幸福指数更高等多方面内涵。

  关于努力实现“一个提前”的奋斗目标。姜异康同志在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要努力做到“一个提前、六个更加”。所谓一个提前,也就是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山东省以往的规划中,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是2020年。报告提出,经过今后五年的奋斗,也就是到2017年,我省将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现在起,要对照我省实现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看看在哪些指标上,我们已经完成或有希望完成;还有哪些指标,我们差距还比较大,必须经过发奋努力才能完成,如何补齐短板,完成提前实现这一目标的承诺。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就是说,要在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始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开辟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

  关于“六个更加”的具体要求。报告提出,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做到“六个更加”。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在这里,报告提出了我省今后五年将要实现的两个经济指标。从经济总量上看,GDP要跃上7万亿的台阶,也就是要在目前4.5万亿的基础上,再增加2.5万亿。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觉得应该是有把握的。只要今后5年GDP保持每年7.5%左右的增长幅度,就可以实现。从人均水平上看,人均生产总值要超过1万美元。去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7300多美元。再经过5年奋斗,突破1万美元是完全可能的。这也意味着,我省将进入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报告指出,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科学,还必须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更大进展,三次产业比例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倍增,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因此,报告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15%以上等可以量化的指标。

  二是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在谈到过去五年山东发展存在的问题时,报告曾指出我省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城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为此,这里提出了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我省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蓝色经济区建设等区域战略要大力推进,提出海洋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23%以上。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也就是说,未来五年,我省城镇化率每年要保持提高一个百分点,才能完成这一任务。报告还首次提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要打造新的经济隆起带和科学发展高地,形成城乡一体、区域联动,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实现跨越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这一新的概括可以说是有点——科学发展高地;有线——经济隆起带;有面——东部、中部、西部。是山东区域发展最全面的概括。

  三是文化更加繁荣发展。加快山东的文化强省建设,文化繁荣发展是重头戏。报告明确提出,这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这里,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硬任务,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这就需要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报告明确,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这是一个硬指标,充分说明了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同时,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山东要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这也是山东成为文化强省的重要标志。

  四是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数据,展现出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重视。报告提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0%以上。这标志着我省的财政真正实现了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的转型。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从而实现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的提高。报告还提出了老百姓最关心的一项数据,就是今后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实现翻一番。居民收入水平要在五年内基本实现翻番,要求每年的增幅要达到13%—15%,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居民收入五年倍增的目标,表明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决心。

  五是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生态山东建设要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全面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降低。这对于山东这个重化工业大省来说,能下决心提出这样的指标是不容易的。我省作为一个能耗高,排放量大的制造业大省,完成这任务需要付出一些代价。就是说,我们宁肯发展地慢一些,项目少上一些,也要保证我们的青山绿水,保证城乡环境宜居水平显著提高,展现生态山东、绿色山东的新形象。

  六是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我省的法治建设水平,通过推进平安山东建设,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社会矛盾调处化解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使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的生活更有安全感。这也是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前提。报告提出,通过法治山东建设和平安山东建设,必将会使诚信发展、充满活力、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社会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秦庆武 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3 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将“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作为“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六大任务的首要任务提出来,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把稳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相结合,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当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外向型经济冲击不断增大,且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日益显著时,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凸显。可以说,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型需求,增加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但是,近年来山东省消费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山东省内需不振、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工业结构偏重,资本要素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较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影响居民就业与收入水平的提高;大企业占比过高,中小企业发展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发达;城市化水平低;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受限等等。因此,需要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财政政策体系等作为根本性对策,从而提高消费水平,化解经济压力,转变发展方式。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一是从提高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和论证,不断提高投资效率,坚决抑制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二是在保持合理的政府投资规模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保证投资的多元化。三是将投资的重点转向民生领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业比重,大力推进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构建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产业高端提升。为此,就要抓住全球经济调整的战略机遇,构建山东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当前应突出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的进程。山东目前仍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推进工业化仍是未来经济发展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现在的问题是,不能走传统的靠大量要素投入的工业化老路,而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提高工业部门的技术含量,同时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推进工业由过多依赖要素投入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发展的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山东省已经制订了“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而且明确,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10%左右,2020年力争达到20%左右。目前,应抓住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和海洋开发等产业发展壮大,努力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使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三是把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切实加快服务业发展。山东已步入了比较成熟的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正处于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过渡的时期,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推动园区提升和产业集群式发展

  《报告》强调要实施园区提升和产业集群壮大工程。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企业专业化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和规模经济;有助于发挥资源共享与群体协同效应,获得外部经济和低成本优势;可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创新创业优势;能提高区域对特定产业活动的“黏着力”,对经济贡献具有乘数效应。国家及省各类园区应成为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创新要素集聚的核心载体,深化创新创业、金融、人才、国际化等工作,推动各类园区转型升级,使各类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主导区、调整产业结构的先行区和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山东省可以根据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坚持布局科学合理、产业相对集聚、用地节约集约的原则,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海洋等产业和产业链,规划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兴产业基地园区,通过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引导技术、人才、信息资源和资本向基地园区聚集,在优势区域、主要中心城市形成若干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较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基地,推动其产业规模快速膨胀,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刘宝才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