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聊城

冠县:一泓碧水折射发展理念之变

2013年05月23日 09:03作者:本报记者 李梦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王振乾 郭洪恩来源:大众日报

冠县曾被列为全省重点帮扶的30个经济弱县之一,去年公共财政收入仅为5.42亿元。就是这样一个财政小县,却大手笔筹资12亿元,谋划城区污水“入地”、“进厂”工程,三年实现城区污水全部收集,全部处理,将有名的臭水沟改造成风光旖旎的清泉河。一条河的变迁,反映出该县发展理念之变。

  李 梦 王兆锋 报道  △今日清泉河风景秀丽。
冠县曾被列为全省重点帮扶的30个经济弱县之一,去年公共财政收入仅为5.42亿元。就是这样一个财政小县,却大手笔筹资12亿元,谋划城区污水“入地”、“进厂”工程,三年实现城区污水全部收集,全部处理,将有名的臭水沟改造成风光旖旎的清泉河。一条河的变迁,反映出该县发展理念之变。
  □本报记者 李 梦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王振乾 郭洪恩
    ◆变化1  臭水沟成生态水系景观带
5月20日一早,家住冠县滨河路旁的李保忠推开了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他倍感清爽。
窗对面是清泉河,晨曦中,草儿青青,柳枝拂动,碧波轻漾,画舟穿梭,李保忠心情格外舒畅。天气转暖,敢于开窗,是李保忠近几年生活习惯的一大改变。可前些年,他家里的窗户是四季紧闭的。“清泉河原来是臭水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都流进这里。一开窗户,刺鼻的臭气熏得人发晕,每到夏季蚊蝇乱飞,天气越热越不敢开窗户。”李保忠说。
横贯冠县城区的清泉河宽10米,其功能原为行洪排污,全县城区污水全部排进河内,致使河水污染严重,河周边气味难闻,极大影响周边市民的生活。“冠县城区有河,但市民30年没有听到蛤蟆叫,没有在水里见到鱼虾。”冠县县委书记洪玉振说。
为彻底解决群众皱眉头的事,冠县投重资对清泉河实行综合治理——首先让污水“入地”:相继完成了四大截污管道建设工程,铺设管道155公里,建成“毛细血管”遍布、“主动脉”畅通的污水收集管网,将全城区100%的污水全部收集到地下管道中。其次让污水“进厂”:在截污管网的尽头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
污水治理的同时,还对清泉河开展河道清淤、驳岸衬砌、景观带建设、绿化及其他附属设施建设等,建成滨河景观走廊、生态湿地公园等十大功能区。其中,沿河附近建起便民广场18处,每个广场均按不同风格设计,与清水荡漾的清泉河融合一体,形成了面积达66.3万平方米的绿色长廊,河湖相连生态水系面积41万平方米。一泓碧水,使这个位于黄河故道风沙区的小城,增添了不少清秀与灵气。

    ◆变化2  污水汇集地成清泉“发源地”
10万人的生活污水,如何收纳?自2009年始,冠县投资5000万元用于地下管网建设。“体育场路是第一条铺设地下污水处理管道的道路,此后只要修路,就铺设地下管网,同时实行雨污分流,年截蓄雨水2000万立方米。”冠县住建局总工程师赵艳丽介绍。  
污水收集后,全部流向冠县嘉诚水质净化中心处理。在该中心提升泵前记者看到,十几米深的污水池内,污臭不堪,经处理净化后的出水口生物指示池里,水样清澈,各色金鱼欢快翔游。
嘉诚水质净化中心经理杨旗介绍,“冠县全城日均排放污水3.9万吨左右,这个权限唯一的处理厂日均处理能力4万吨,达到污水全部收集全部无害化处理。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级B类排放标准,再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排入清泉河,成为清泉河的主要补充水源。” 在位于排水口外的人口湿地,生物岛栅上,千屈菜、黄菖蒲、鸢尾、水生玉带草等水生植物长势正旺。通过这些植物的根部吸收、吸附作用,水体中的主要有机物得到大部分降解;再利用土壤、微生物的吸附、滞留、过滤等作用,进一步对中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标准,年可消减COD 292吨、氨氮87.6吨。
值得一提的是,修建嘉诚水质净化中心,冠县没有花一分钱。由北京标准水务集团投资5400万元建设并负责管理。处理一方污水,由冠县支付0.82元。净化中心每天处理污水产生30吨污泥,用于制砖,可谓将污水“吃干榨尽”。

    ◆变化3  一泓碧水活了冠县
对于一个经济弱县来说,拿出如此多的钱投入治污,冠县做的是不是赔本买卖?答案是否定的。
冠县住建局副局长于振周介绍:“清泉河开发之前,河两岸的土地最多每亩不到40万元,现在拍到了140万元。河岸的房子,在清泉河开发之前每平米1500元,现在卖到了4000元。”
环境的改善为沿岸百姓带来商机。崇文街道东关村位于清泉河南岸,村民张颜山原来开了一家小餐馆,一直惨淡经营,几欲关门。景观带修好后,前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他的生意也陡然红火起来。今年,他将门店扩大,新设了15个包间,重新进行了装修。“门前有广场、有绿地、有清水,吸引了人气,现在天天客满,多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能达到一万多元。”张颜山高兴地说。
水聚灵气,水聚人气。良好城市环境,吸引来众多外地客商。浙江客商投资10亿元的建安商贸城项目一期竣工,全部售罄。近日,四川西江月公司与冠县签订了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合约,在第一时间就将一亿元的订金打到了政府的户头。目前已有近20家外地客商在冠县投资从事旅游业和房地产业。江西客商投资2.6亿元建设温泉度假村,如今已成为山东、北京、河北、山西等地的旅游目的地。
    ◆书记点评 冠县县委书记 洪玉振
    生态文明 是民心所向
生态文明是民心所向,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又是黄河故道生态脆弱县,投巨资治污,看似小舍,实则大得。既改善了环境,又凝聚了人心,还吸引来外来投资,可谓一举多得。
由此引发我思考一个问题:地方党委、政府如何回应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我想,我们应该把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解决好,凝聚人心,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正能量。城里的百姓30年听不到蛙鸣,多么可怕;当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成为奢侈品,多么可悲。这实际上是一个发展理念的问题,只有抓好生态建设,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让全县人民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从而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原标题:冠县:一泓碧水折射发展理念之变 看财政小县如何大手笔治污

责任编辑:解西伟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