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未了 > 闻香

颜色青岛

2012-03-27 09:04:00    作者:徐宏力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著名学者 蓝色基调 混血文化
[提要] 岛城文化有蓝色基调,像上海。开埠的日耳曼人做足了面朝远洋的文章,最重要的不在欧陆建筑风格,不在欧化生活方式,而在灵魂深处的心理朝向。青岛人喜欢面海而居,张望天际线那边的世界,永远向外寻找机会,“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这本是欧洲人的视角与文化暗示。
    徐宏力
    上世纪二十年代,闻一多、梁实秋等著名学者受聘来青岛大学教书。那时的岛城没有多少可以徘徊的高雅去处,周末就聚到“顺兴楼”、“厚德福”,喝酒猜拳,三十斤一坛的花雕,罄尽而归。他们情投意合的酒友有八位,自称“饮中八仙”,其中还有一个女性,与铁拐李他们那个八仙过海的团队相像。此一赌酒组合不时地出击山东各地,有时还到北京、南京打擂,叫号“酒压胶济一线,拳打南北二京”。文人无形,是因为文化无聊,心绪无奈。有人说青岛是文化沙漠,这并非无稽之谈。与京派文化的厚重、海派文化的敏锐相比,青岛的特点的确模糊。所以,大学者们没有着陆感觉。
  岛城文化有蓝色基调,像上海。开埠的日耳曼人做足了面朝远洋的文章,最重要的不在欧陆建筑风格,不在欧化生活方式,而在灵魂深处的心理朝向。青岛人喜欢面海而居,张望天际线那边的世界,永远向外寻找机会,“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这本是欧洲人的视角与文化暗示。城市拥抱海湾,海湾探入城市,被视为城区内湖。在山海关系中安排人居,以海向为高。看到海的房子,都得多掏银子,能看多远多大,就拿多少钱,视野就是货币。海景房主,每天应该多瞧几眼水面,不然活着亏了。我家也能远远地从楼宇间见海,但我并不常看,以后要不时地向外探头探脑,瞧一眼赚一眼。
  岛城文化有黄色基调,像北京。当年“尊贤尚功”的姜太公被封于齐,青岛是其治下的渔村。齐国以农为本,虽然靠海,但并不面向大海,而是背向大海的,海是终点,不是起点。栈桥的回澜阁成为青岛的地标建筑,并不偶然。初到青岛时,看到在租借文化明显的地方,突兀地出现中式亭阁,觉得有些不伦不类。住下二十年后,偏得青岛草根民风滋养,觉得这阁是本土文化的深处标记,忽略不得。当然,齐文化与鲁文化毕竟不同,已经注入了湛蓝染色体,“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已有工商文明元素,“稷下学宫”的公养之士倡导“百家争鸣”,也有了些许海洋文明的开放特征。
  青岛不像北京,也不像上海。黄色文明背向大海,蓝色文明面向大海。但只要一个华丽的转身,大陆就成了背景,海就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了。背对大陆扎实,面向大海舒展。外来的激活传统的,传统的滋养着外来的,这是中国文化健康的发展方略。“京派”代表黄色的内陆文明;“海派”代表蓝色的海洋文明。青岛的文化基因既有前者的敦厚,也有后者的好奇,处于黄蓝之间。越是物质,越西方化,越具有外向性;越是精神,越东方化,越具有民族性。在画家的调色板上,黄色与蓝色相融就是绿色。青岛的“青”字即“绿”,寓意混血文化的间性。
  北京尚大气,上海尚灵气,青岛尚生气,绿色就是生命的象征。北京像一位喝龙井穿长衫的博雅居士,上海像一位喝咖啡着西装的沙龙主人。至于青岛,则是个青春靓丽、家境富足、热爱生活,有些洋味儿、有些高傲又有些肤浅的女孩子。她还在成长中,尚未定型。可能正是因为不成熟,才更有活力。
李润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