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青未了 > 新知

秋季适宜“低温养生”

2010-10-14 10:57: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苹果放在冰箱里,两三天后依然鲜美如初。虽然人不可能躲进冰箱来求得永葆青春,却无意中触及到中医养生的一大法宝———“低温养生”。《黄帝内经》就提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意思就是高处气温低,人的寿命长;低处气温高,人的寿命短。

    目前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大多生活在亚寒带和寒带,如日本和北欧。总人口只有500万人的格鲁吉亚,百岁以上的寿星竟有2000人之多,就是受益于低温的生活环境。有研究也表明,生活在寒带的人,寿命比热带人平均要长10岁到30岁。

    今年秋天不妨给身体“降降温”

    “低温养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人体温度,而是以降低细胞代谢速度,进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寒冷使细胞分裂慢,新陈代谢也慢,所以衰老来得晚,寿命自然长。”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这样解释。

    中医养生名家孔令谦说,相对传统中医主张的悠闲与恬淡生活,当下都市生活中的压力,也可说是一种燥热。就如同一个开关,你来回开关次数多了,寿命自然变短。人类生命活动是遵循能量的消耗规律而运作的,消耗越快,寿命越短;而低温养生则能调控“生命能量”的消耗速度,使其慢些再慢些,寿命便有可能随之延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温长路认为,现代都市人群因精神压力过大、熬夜以及过食肥甘厚味等诸多原因,造成都市人群体质大都以内热为多,尤以阴虚内热者更为常见。内热、火旺成为许多都市人的体征,也成为百病之源。低温养生则能培养更为合理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节身心的作用。

    低温养生现在正当时,俗语就有“春捂秋冻”一说,在秋冬季节阴气旺盛、阳气衰微的时候蓄养阴气,犹如天助,正如给一棵干渴待饮的植物浇水。

    春夏阳气盛,养阴犹如中午浇水,会被蒸发浪费掉大半,傍晚浇水则不但蒸发减少,还可以兼得夜露补充。因此,秋季开始低温养生,就好比傍晚浇水,是最佳季节。

    少吃辣、接近绿色植物可让身体降温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低温养生呢?这可不是少穿一件衣服这么简单的,而是要从饮食、睡眠、环境等三个方面着手。

    从饮食着手。

    一、低温烹调。低温烹调能减少高温烹饪时致癌物出现的几率,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物中的养分,可谓一举两得。

    二、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麻辣烫、火锅等现代人爱吃的食物会给秋燥“火上浇油”,凉性食物则有助于身体气息平衡,去除燥热,比如水鸭、鱼虾等体温偏低的肉类食物,稻、藕、笋等水生植物,大白菜、萝卜等蔬菜,冬菇、蘑菇等背阴处生长的菇类,冬枣、苹果等秋冬季成熟的水果,都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

    三、饭吃八分饱。进食越多,人体产生的热量也越多,易使体温升高。国外研究显示,少食可使动物体温下降,使其死亡几率降低1/3以上。

    从睡眠着手。

    一、睡个“低温觉”。我们的体温并非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晚间9点至11点开始下降,凌晨1点到3点降到低谷,清晨8点左右开始缓慢上升,晚餐后(晚7点到9点)达到顶峰。因此,夜间睡眠是“低温养生”的好时机,必须杜绝熬夜,每晚要确保7至8个小时的睡眠,切忌夜生活过度,甚至通宵达旦地疯玩。

    二、避免“光压力”。在灯光中入睡会导致体温上升,使人体产生“光压力”,影响正常代谢功能,因此,人们最好在黑暗的环境中入睡。从环境着手。

    一、多接近绿色植物。室外多栽种树木与绿色攀爬植物。比较起来,植物蒸腾吸收热量的贡献大于树木遮挡太阳辐射所减少的热量,“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二、弃用厚重的窗帘。换成薄些的、看起来淡雅清爽的轻纱或者棉质窗帘。

    三、家具也能降温。多采用造型简洁、色调偏冷的藤、竹、木制品,达到吸收部分热量之目的,发挥辅助降温作用。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