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奠从“心”做起

2012-04-03 14:59:00    作者:李莉莉   来源:青岛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清明祭奠 孝道文化
[提要] 昨天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不少市民纷纷外出扫墓祭奠。记者相继走访青岛市殡仪馆、福宁园等祭扫场所,感受今年清明祭奠的新变化。

    昨天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不少市民纷纷外出扫墓祭奠。记者相继走访青岛市殡仪馆、福宁园等祭扫场所,感受今年清明祭奠的新变化。 
    昨天,家住洛阳路的王先生和老伴早早起来,准备前往位于福州北路的福宁纪念园扫墓。和往年不同,王先生既没买纸香,也没准备贡品,捧着一束提前买好的菊花,拎着一瓶红星二锅头就出门了。
    “以前老人的坟头就在这浮山上。”在福宁园入口处,王先生指着浮山方向告诉记者,他从小在田家村长大,祖辈们的坟头都是散落在浮山上,每年清明上山烧纸成了惯例。“自从2009年政府整治浮山散乱坟头,免费把老人请到福宁园,我们这祭扫习惯都跟着变了。” 
    作为浮山散乱坟岗整治的试点区域,福宁园南苑共安置了3000多个从浮山迁至此的坟头。记者看到,尽管正值祭扫高峰,墓区内却没有一个烧纸焚香的。“为了引导市民文明祭奠,前几年我们尝试‘以鲜花换纸香’的办法,并在墓区外划出小片区域用于市民焚烧纸香。几年下来,原先田家村等当地老百姓的祭扫习惯也在慢慢发生变化。”福宁园工会主席张元华向记者介绍道。 
     就在不远处的红十字生命奉献林里,一场特殊的祭奠仪式正在进行,青岛市“爱生命、讲奉献”文化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来自青岛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岛城遗体捐献志愿者、遗体捐献者家属等正在这里追思故人、祭奠奉献者。“这里住着将近200位遗体捐献者,他们把自己的身体捐献出来,用于医学研究……”从崂山区赶来参加活动的王奎海老人低声对身旁的小孙女讲解道,而王奎海老人的三位亲人也长眠于此,他本人也与市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清明节扫墓,不仅仅是对故人的怀念,更是对孝道文化、奉献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王奎海说,希望通过这样的祭奠仪式,从小培养孙女文明祭奠的意识。 
    “文明祭祀年年提,但我们离真正的 ‘文明’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昨日上午,市殡仪馆迎来祭扫高峰,焚烧区内烟灰飞舞。市殡葬管理所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到清明节,市殡仪馆都会开辟专门的文明祭奠区,对进入区域的市民免费赠送鲜花,希望借此引导市民 低 碳 祭扫。“从施行效果来看,近几年进入文明祭奠区的市民有所增加,但在焚烧场内烧纸焚香的仍占多数。”对此,这位负责人表示,4月4日清明节当天,市民政局团委将在市殡仪馆开展 “终极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为市民讲解海葬等文明殡葬知识,走进文明祭奠区对前来祭奠的市民进行文明劝导,倡导文明祭扫的理念,同时还将提供“追思信箱”服务,倡导市民采用书写信件寄托哀思的祭奠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当然,清明祭扫的习俗延续几千年,一时改变也很难。政府和相关部门只能起到引导作用,真正要实现文明祭奠的行为,还是要从你我他的心中做起,从观念的改变做起。” 本报记者 李莉莉

李润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