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华工日记90年后现广饶 记录华工的艰险

2011-11-29 10:13:00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华工 一战期间 旅欧同人会简章 十二月歌 欧战 欧洲战场 菊花黄
[提要] 近日,广饶县的蒋德山老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个人收藏的一本日记,这本日记是他的祖父蒋镜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到欧洲做劳工时所写。蒋德山还找到了日记中有关当时华工的一些规定章程,他说,祖父曾参与组建旅欧同人会,制定了《旅欧同人会简章》,把在欧洲的华工组织起来,互相帮助。

◥蒋德山在翻看祖父的日记。

  近日,广饶县的蒋德山老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个人收藏的一本日记,这本日记是他的祖父蒋镜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到欧洲做劳工时所写。一本小日记,记录了一段九十多年前的大历史。

  一战期间,英法两国曾从中国招募14万华工,驰援欧洲战场。“这些华工大多是农民,尽管对一战作出重大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逐渐被人们忘却。”蒋德山说。

  蒋德山说,1917年祖父蒋镜海远赴欧洲。祖父读过书上过学,算是知识分子,这本日记,就是他在法国做华工时写成的。祖父于1921年回国,此后在本村创办学校,义务教学。

  “正月里梅花开迎接新春,闻听说大英国来招工人,修铁路保马路整理房舍,绝不派战斗事扛炮当军……”从日记中可以知道,蒋镜海从青岛坐船出发后,经过了两个多月才到达法国的华工分发地,他们是以修铁路为名去的,却大部分被送到战场上当劳工,不少人客死他乡。

  “九月里菊花黄寒风又凉,可叹俺华工人缺少军装,合同上言明是一概都有,为甚么天冷了不换……”这是蒋镜海的日记中《十二月歌》的文字。

  “以前在箱子里不知道,整理书籍时才发现。”蒋德山说,日记本是一个300多页厚的本子,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这首《十二月歌》,就把华工的苦难经历描写得感人肺腑。

  日记中还有蒋镜海写的很多诗歌与短文,甚至各参战国的伤亡人数,“他可能是看到当时报纸上的报道后记录下来的。”蒋德山说。

  蒋德山还找到了日记中有关当时华工的一些规定章程,他说,祖父曾参与组建旅欧同人会,制定了《旅欧同人会简章》,把在欧洲的华工组织起来,互相帮助。日记中记载的《旅欧同人会简章》,证明华工在外国时有自己的组织,恐怕是这方面唯一的记录。

  □日记摘录 十几名华工 吃饭时被炸飞

  蒋德山祖父的日记记载,当时劳工挖战壕、送炮弹、抬伤员、在工厂做工的,甚至还负责种地,祖父蒋镜海在日记中记录了不少生活中的苦楚,还有对华工死亡的痛惜之情。

  日记中有一段文字,大体意思是:在一处营地中,十几名华工围聚在一起露天就餐,忽然一声巨响,刚刚还凑在一起吃饭的华工全部丧身,原来,德军撤退时在附近埋下了炸弹。

  “西历一千九百一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十一点整,阴历十月初八,欧战告终。现将列国死伤人数列后……”蒋镜海用繁体字工整地记录了一战结束时的情形,并写了小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结束的喜悦。

高娜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