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东各地 > 山东各地新闻头条
本站搜索:

城市路面频频塌陷下沉 多因管线破损渗漏

2012-08-24 10:07:00     作者:    来源: 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路面塌陷 路面积水 地下管线 市政部门 渗漏
[提要] 从8月9日至17日,9天时间,哈尔滨城区发生7起坍塌事故,致2死2伤,2车坠坑。这样“步步惊心”的事情并不是个例,北京、大连等城市今年也接连发生类似情况。

  ▲8月19日,港西路与旅游路交叉口处出现路面塌陷,市政部门及时发现并进行了抢修。 本报记者 任志方 摄

本报记者 王光照 实习生 周昌 谢倩

  从8月9日至17日,9天时间,哈尔滨城区发生7起坍塌事故,致2死2伤,2车坠坑。这样“步步惊心”的事情并不是个例,北京、大连等城市今年也接连发生类似情况。
  据记者调查,今年济南也有多处路面出现塌陷、下沉,不过幸未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有关部门表示,路面塌陷、下沉主要是地下管线破损渗漏所致。
现状 >>多处路面出现塌陷、下沉
  8月19日,省城市民张先生反映,港西路与旅游路交叉口出现路面塌陷,形成一个大坑,非常危险。记者赶到现场看到,断裂的路面上出现一处黑洞,周边路面也都跟着沉了下去。险情发生后,历城区市政部门及时发现,对塌陷处进行了抢修。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路段也曾出现。本月以来,高新区经十东路银座汽车桥向东第一个信号灯东侧的快车道上,路面出现一处下沉,存在安全隐患;机床二厂路西段铁道东侧的一段水泥路面出现大坑,坑槽面积近20平方米。
  这些情况的接连发生,让不少市民禁不住担心:济南是否也会出现地面突然塌陷的情况?
  “济南没有发生过道路大面积塌陷事故,有些道路坑洼塌陷都是局部的,没出现过大问题。”22日,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相关人士表示,济南道路下沉、塌陷的情况近两年减少很多。历下区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只要有道路建设,就会存在这样的隐患,现在济南没发生事故,“谁也不敢保证一点问题也没有,最重要的是提前预防。”
原因 >>地下管线渗漏浸泡路基
  “地下管线破损渗漏,掏空了路基,是路面塌陷最根本的原因。”22日,历下区市政部门相关人士说,目前各大城市基本都被这一问题困扰。如果是雨季路面积水,不会浸泡到道路基础层,因此都是局部塌陷,不会有大问题。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相关人士表示,济南曾发生塌陷的区域,大部分也是地下管线、排水沟集中区。像和平路路口曾局部路面塌陷,就是因为地下管线渗漏,暗流将路基掏空了。而近日港西路与旅游路交叉口发生的路面塌陷,则是因为路面下有排水涵洞,当时道路建设时将涵洞用钢板盖住了,现在钢板被轧坏了,造成了路面塌陷。
  对于道路塌陷,有不少市民质疑是工程质量有问题,铺装管线时回填不实,形成空洞隐患。也有市民认为是开采地下水所致。对此,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相关人士表示,如果地下有管线破损,回填不好确实会加速路面塌陷。而有的城市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出现采空区造成地面下陷,济南地下水用量很少,基本不存在这种问题。
预防 >>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巡查
  路面塌陷能否预防?对于这一问题,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预防路面塌陷,首先就是要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管道破损渗漏的可能性。“现在市政工程建设时都非常重视质量,在地下管线回填、安装、焊接时都很注意。”
  “其次就是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该负责人说,
有的路面塌陷是有征兆的,比如路面下沉,地下自来水管线破损,路面上会出现积水。发现了这些征兆,工作人员会分析原因,及时维修。一旦发现突发情况,会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各相关单位立即组织抢修。

问责 >>济南尚无追究问责机制
  对于地面塌陷这类事故,不少专家认为,各地都应建立起更为清晰的管理问责机制。相关道路、管线的产权单位应对地面及地下附属物经常性检查检测,形成制度,责任到人,防止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清,互相推诿。“如果每次都不追问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类似的事件将难以避免。”
  “责权明确还需要‘有法可依’,但现在济南市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具体条文,可以用于追问责任进行处罚。”济南市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地下设施极为复杂,产权归属并不完全明晰,有时出现塌陷问题,很难界定到底是谁的责任,这给立法设规造成了困难。
  不过,尽管如此,济南市市政部门也在积极研究相关措施。“最近几年,我们自己也制定了很多详细的行业规范标准,目的就是区分责权,减小事故发生几率和对市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市政部门内部已经形成了对企业的有效行业监管。

王晓亮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