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中国山东 > 山东民营经济

滕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

2006-08-31 12:11:58
   
 
   新华网山东频道8月8日电 (牛启忠)进入新世纪,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已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顺应形势变化,山东省滕州市坚持以新理念催生新思路、推进新发展,紧紧抓住提升执行力、作用力、保障力这一主线,紧紧抓住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这个根本,以文明生态村、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为引领,撬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支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让百万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第一、多管齐下,强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执行力

    作为山东省第一人口大县和传统农业大县,面对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艰巨任务,滕州市深入调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深刻理解中央支农惠农的政策和方针,迅速形成了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共识和合力。

    1、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一是统一到对形势的把握上。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不仅与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而且是由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的。农业是弱质产业,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实力弱,长期以来,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消除,工农关系失调、城乡关系失衡的机制尚未根本改变,处于艰难爬坡阶段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急需国家给予扶持保护。二是统一到对决策的理解上。十六大以来,中央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这是统揽全局、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党对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的重大调整,代表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三是统一到对意义的认识上。反哺农业、支持农村,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社会公平度,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加强国家政权基础的必然要求。

    2、用现实反差激发热情。一是城与乡相比反差明显。尽管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上学难、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短缺与流失的问题依然突出。二是村与村相比反差明显。一边是少数薄弱村需要扶贫才能走出困境,一边是一大批生态村富裕文明、欣欣向荣,让城里人也羡慕不已。像滕州市大宗村入选山东"十大名村",家家别墅、路路鲜花,有工业园、火车头,有图书馆、健身点、文化广场,走上了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子,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典范,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增添了动力,为实施反哺激发出了强大的热情和干劲。

    3、用加快发展集聚能量。反哺农业、支持农村,滕州市把核心放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上。一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突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十五"期间,共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480个,完成投资239亿元,其中过亿元重点项目79个。突出打造"一园多区"发展模式。市经济开发区累计入园项目达200个,总投资128.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66家,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首批审核。与此同时,重点依托驻地大企业,发展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加快盈泰食品、鲁宏建材、鲁南高科技化工、田陈煤电化等企业园区建设,培育特色经济板块。突出发展民营经济。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市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协会担保能力达到1亿元,累计提供信贷担保2.48亿元。2005年,全市3826家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176.8亿元。突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培植壮大了能源、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医药、建材、纺织等六大支柱产业和冷食、标件、童车等特色产业,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99家,比上年增加69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8亿元、利税44亿元、利润25亿元。二是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围绕高起点规划,委托中国规划设计院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围绕高速度膨胀,重点加快了东城区、北辛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大规模改造旧城、开发新城、绿化全城,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9.5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58%。围绕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创业环境,实施了城市道路、煤气暖气供水管网、主干道亮化美化、火车站汽车站新建扩建等一批重点工程,持续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着力构建了现代金融、科技、物流、信息、人才五大体系,城市的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小城镇建设。突出中心镇、重点镇的带动作用,全面搞好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规模提高辐射能力,壮产业增强经济实力。"十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城乡建设投资51.16亿元,城乡开发面积达734万平方米,城区人口39万,城镇化率达到41.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滕州市经济实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第五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列第31位。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75.6亿元,境内财政收入2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2亿元。"十五"期间,市财政资金直接投入"三农"近5亿元,是"九五"的2.06倍,已初步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格局。

    二、多轮驱动,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作用力

    1、体现创新性,反哺形式明显突破。在面上,创造性地开展了"一村一社"建设。2004年起,按照枣庄市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提出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的总体目标,制定了"户户通"(硬化路)、绿化率达到35%等具体标准。实行"资金投入多元化",突出群众创建主体地位,各级财政、帮包部门、职能单位、工商大户等联合创建;"梯次推进科学化",各村有选择地创建文明一条街、滕州市级生态村、枣庄市级生态村;"生态创建特色化",不搞千篇一律,力求百花齐放。目前,已建成文明生态村118个。2005年,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滕召开,重点推广了滕州市经验做法。针对偏远村庄农民缺服务少文化的实际,以组织部牵头,20多个部门开设服务,在离镇政府驻地较远又具备一定实力的36个村,建起了村级综合服务社。供销超市、健身广场、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职介、保险、邮政、通讯、医疗、远程教育、科普画廊鳞次栉比,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综合化服务,村级组织实现了向公共服务型的转变。

    在点上,滕州市进行了村庄搬迁、景区开发的有益探索。村庄整体搬迁创新了两种模式。一是结合"城中村"改造和开发区建设,高标准建成了农民新村--善国苑小区,完善了公共配套设施,4个村780户农民高高兴兴搬进了"花园"新居。二是对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受限的胡套村,实施了新村建设和整体搬迁,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重点开发建设了微山湖红荷湿地和莲青山等风景区,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有力带动了沿线镇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善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2、体现敏锐性,惠农力度明显加大。突出"提前量",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2005年,在全省县级中较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年度减负7793万元,人均减负63元。作为全省试点的三家县(市),率先落实了农机补贴政策。广大农民从粮食、良种、农机"三补贴"中直接受益1839万元。

    农业税"减"免后,滕州市注重算好"加"法帐,确保基层政权有效运转。市财政及时落实1671万元的转移支付,又拿出500万元作为提前一年取消农业税对镇街的补助。与此同时,大坞等镇实行了财政出资征订、农村免费看报制度,西岗等镇出台了"企业形成地税的10%返还项目驻地村"的政策,为村级组织的增收、减负作了积极探索。

    3、体现前瞻性,支农重点明显强化。滕州市集中支农资金,优先解决农村最薄弱、农民最急盼的问题。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全市升级硬化和扩建改造不同层次道路1820.3公里。完成投资3.04亿元,在全省率先实施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和客车。2002年以来,投资1160余万元,解决了60个村庄的饮水难题。2005年,又全面启动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计划两年完成任务。投资1.82亿元,实施了马河水库除险加固、河库联网、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投资1.6亿元的南四湖东堤治理工程开工。黄淮海项目、世行项目累计改造治理中低产田40万亩。总投资2.4亿元的城乡电网改造二期工程顺利完成。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扶持1万家农户推广应用沼气。加快了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226个行政村全部接通了电话、有线电视和互联网。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大力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三新"工程建设,滕州市作为全省惟一的学校危房改造先进典型,成功迎接了全国检查。2004年被列为全省试点县(市)以来, 62.9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农村常驻人口的64.6%。目前,受益人口达到69.6万人次,报销医药费1644万元。实施了镇街卫生院上划管理、升级改造和村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坚持开展了"四千工程"建设,千村建图书室、千村建宣传栏、千村建文化大院、千村建文艺宣传队。


    4、体现导向性,统筹内涵明显延伸。一手抓以工促农,一手抓以城带乡,注重从长线利益上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农民外出务工作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有效措施。一是优化市场结构。将市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整合为人力资源市场,21处镇街全部成立了职业介绍所、劳动力保障事务所、农村劳动力培训学校。"两所一校"与人力资源市场微机联网,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统一开放的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二是优化培训资源。对分散的大学中专、公办民营、城市农村培训资源进行整合,统一指导监督规范,各类职业学校达30家,每年可培训5万余人。三是优化培训质量。积极实施阳光工程、青春创业行动、就业助培工程等,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搞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一条龙"服务。滕州市被农业部认定为"阳光工程国家跟踪示范县(市)"。"滕州技工"在全国打响了品牌。四是优化转移去向。近年来,通过加快发展,为农民就地转移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同时,注重了富余劳动力向综合条件较为优越地区的转移。2005年,全市转移劳动力5万人,总量达到30万人。五是优化就业环境。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特困户生活救助、五保户供养、受灾户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加快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一方面,干部队伍精干化,村居"两委"成员交叉比率为76.8%,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比率为87%。另一方面,干部工资统筹化,在全省率先由市级统筹发放4000多名村"四职"干部工资。同时,对当年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实行了公用经费申请领拨制,有效调动了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多措并举,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保障力

    反哺支持的外推力要充分发挥效能,必须靠农业农村过硬的内生力、体制机制有效的支持力来承接、作保障。

    1、强化产业支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植壮大了粮油、蔬菜,林果、畜牧四大支柱产业。二是推进粮食生产。建成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把产业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载体,每年拿出150万元,对新发展的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经济组织、认证产品等进行奖励扶持。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54家。四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认真抓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两个国家级定点项目,大力实施"三电合一"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完善了农业信息网络。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强化体制支撑,加速推进农村改革。一是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等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关精简为4个综合性办公室、6到8个综合性服务机构,共分流人员2152人。通过逐步建立财政涉农资金与"一事一议"吸附联动机制,采用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法,不断增加投入,扩大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按照受益程度和财力水平,合理确定农村公共品投入分担机制,建立了镇街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按法定要求稳定增长,2005年,农村教育支出21185万元,比上年增加5480万元。二是统筹推进农村金融及其他改革。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目前,信用社存款41亿元,贷款33.7亿元,其中农业贷款22.7亿元,被誉为"农民自己的银行"。


    3、强化组织支撑,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热难点问题,确定并办好"十件实事",把创建群众满意工程落到了实处。(作者系山东省枣庄市委副书记、滕州市委书记)

编辑: 侯海花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