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着硕士学位的军转干部,放弃舒适的城里生活,主动回到自己的老家——山东省梁山县艰苦创业,为建设新农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李兰蕴,男,1963年1月生,中共党员,汉族,硕士研究生,山东省梁山县杨营镇人,现任山东梁山良福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获“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十大科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并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
回乡创业:“自己富,不算富,要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
1986年,李兰蕴在兰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后,被分配到北京解放军某学院任教,成为让人羡慕的“时代骄子”。李兰蕴认识到,农村迫切需要有知识、懂科技、能够献身农村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而经过拼搏跳出“农门”的大学生们都是一去不回头,千方百计往大城市里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造成农村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巨大反差。 1992年10月他向院校领导提出了转业回梁山老家的申请报告。报告中说,他想回知识匮乏、经济贫瘠的家乡尽一点微薄之力。
1993年7月,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营级教官职务,离开首都北京回到家乡梁山。
回到家乡后,他向朋友借了钱,利用自己所学的化学专业知识,开始了对治疗白血病有良好疗效的维A酸原料药和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的新一代皮肤渗透促进剂氮酮的开发研制。1996年,建立了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医药股份制企业山东良福制药有限公司;到了1998年,企业产值逾千万元,纳税过百万元,成为梁山县首屈一指的纳税大户。
李兰蕴富了,有了汽车,有了房子。春节回老家,看到村民进出的几条马路全都是烂泥路,出门晴天一刮风到处是灰尘,雨天还要苦,鞋子上到处是烂泥。 他的心情不能够平静。他没有忘记自己转业的初衷,决心靠企业反哺家乡人民。
1998年下半年,李兰蕴先后到了江苏的华西村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华西以企兴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进经验。这年年底,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兰蕴向组织提出了回老家李阁村任职的想法,同时汇报了把企业“搬”到村里的设想。李兰蕴的想法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1999年1月,20年前满怀憧憬走出李阁村的李兰蕴,带着千万元沉甸甸的“厚礼”又回到了李阁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一名硕士村官。
他以整顿村班子开始了“村官”生涯。当着全村老少爷们的面,对包括自己在内的班子全体成员“约法三章”:不准大吃大喝;村民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要求群众做到的村干部首先要做到。为提高工作效率,对村干部实行了脱产集中办公的工作制度和严格的分工负责制;为确保农村稳定,建立健全了村级综治组织,治安巡逻队24小时不间断值勤;为增强工作透明度,强化了群众监督约束机制,建立起村民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并坚持民主管理、村务公开。李兰蕴回村任职后没有拿村里一分钱的工资,自己还拿出5万元积蓄当村里的办公经费。每年春节,他都给困难户和军烈属送去节日礼品,给孩子们送去书包和文具。为了支持黄河滩区群众搬迁,他一次拿出3万多元,村里的一切集资和提留金全部由他的公司承担。他任村支书的李阁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
村企合一:“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让企业与村共腾飞。”
1999年4月,李兰蕴在家乡的土地上开始了良福制药新厂区建设。2001年,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占地总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新厂区全面竣工。当年一举通过国家GMP认证,被评为“山东省先进民营企业”。
如何使企业与村共腾飞?李兰蕴认为:要走“以企业带动村级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路子,引导农民由务农变务工,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职业化的发展思路。 2001年,企业与驻地李阁、大侯两村组建了良福集团,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济宁市首家“村企合一”的新型经济组织党委,下辖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2人,李兰蕴任党委书记。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用工也越来越多,规定企业中凡适宜村民的工种,优先安排使用两村劳动力,两村群众每年增收近百万元。
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以企带村”功能日益显现。将企业使用的村队土地作价入股分红,使群众直接见效益、得实惠;企业吸纳了上百名村民就业,并且企业凡适宜村民干的工程均安排两村劳动力施工,不但直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而且还带动起两村建筑业、运输业的兴起。
李兰蕴从企业利润中拿出部分资金直接支持村级经济发展,企业出资100多万元,扶持两村发展畜牧业,发展养羊、养牛专业户20多户,形成了李阁养牛、大侯养羊的发展格局,牛、羊存栏量分别达到2000头和4000只;扶持两村栽植三倍体毛白杨15万株,并与兖州太阳纸业签订了购销合同,按合同预订价格,五年后可增效益1500万元;在企业的扶持下,两村还新建木器加工厂、浸出油厂、奶牛厂等12个民营经济实体。对两村生产路、沟渠、桥、涵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普遍进行了整修,新打350米机井两眼,开发改造涝洼地90亩,引导群众种植经济林800多亩。
近年来,企业累计投资400余万元,新修了街道和环村路,架设了通讯和照明线路,建起了标准较高的文化娱乐场所。企业对6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补助80元生活费,在每年的节日之前,企业都为两村孤寡老人送上节日礼品,给困难户一定的救济。每年春节,企业为村上的困难户、军烈属送上500元救济金,两村近3000名群众每人分得10斤豆油和5斤粉条等食品。每逢村民婚丧嫁娶、升学、参军,都送去300—2000不等礼金或礼品。同时,企业还承担起了两村群众的农业税、水电费、村干部工资等多项负担,每天还免费向两村小学生供应半斤鲜牛奶以增强体质,并已把建设高标准的学校、医院等多项公益设施纳入了财政预算。通过实施“以企带村”,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环境,更重要的是两村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根本性转变,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建设新农村:“要把良福村建成黄河岸边的‘华西村’”
7月1日,梁山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场会暨良福村成立庆典在良福集团新建的良福广场召开,确定以良福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之一。李兰蕴说:“带领村民致富,这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我们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走进良福村让人感到与众不同:几条宽阔的水泥路横卧村中,路两边漂亮的路灯、整齐的绿化让人误以为来到了城区。投入100万元建造梁山县第一处农村广场,建有绿地、花木丛、人工湖、凉亭、曲径,集文化娱乐、休闲小憩、体育锻炼功能于一体。在良福广场的“月牙湖”划船的良福村民王小焕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
李兰蕴与良福村“两委”达成共识:良福人“富了钱袋更要富脑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重视助教兴学。他们投资300万元建设一所高标准完全小学,三面由良福农林公司500亩苗木基地环抱,所有建筑均为欧式平房,建设科普园地,给学校添置健身器材和电化教学设备。为了改善良福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环境,良福集团每年为学校教师发放工资补贴6000元,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和学习用品,对贫困生全部给予资助。为改善学生体质,良福集团每年投入10余万元为在校学生每天免费提供半斤纯鲜牛奶。今年5月,学校被梁山县教育局确定为杨营镇等4个乡镇的教学实验基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续5年稳居杨营镇第一。
良福集团和良福村两委还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7月1日,良福村投资150万元的良福憩园开工建设,年底就可以竣工使用,村里存在了几百年的坟头将全部平掉。良福村以后在良福憩园集中发丧、集中就餐,统一管理,不仅节约了耕地,还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李兰蕴下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力争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把良福村建成黄河岸边的“华西村”。目前,良福集团和良福村两委出台了新村改造规划,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沿路兴建商业楼、村内兴建标准房;对无条件的老年村民、五保户,由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兴建福利房。同时,对现有村庄的街道、胡同全部硬化,搞好“一池三改”和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把良福村率先建成全县第一个居住、商贸、休闲为一体,医院、学校、金融、通讯等公益设施齐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现代化综合社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李继保 陈昌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