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淄博讯 9月6日,在2006年中国名牌表彰大会上传来消息:淄博市有11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一位;总数达到22个,位居全省第二位。同一天,第五届淄博新材料论坛开幕,众多的高新技术项目在淄博寻求发展。 这两件似乎毫不相干的事情,对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却有特别的意义。前不久,淄博市副市长饶明忠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年淄博在著名的“微笑曲线”两端做了大量工作,生产领域靠科技创新,销售领域靠品牌推动,促进了淄博的崛起。 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提出“微笑曲线”的概念,用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来描述个人电脑制造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附加价值。在抛物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随着生产领域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品附加价值逐渐上升;在抛物线右侧(价值链下游)的销售领域,随着品牌运作,附加价值也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利润空间最小,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最不赚钱的部分。 实际上,“微笑曲线”这一现象不仅在行业内普遍存在,而且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普遍存在,淄博的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长期以来,淄博的传统产业、资源初加工型企业占了很大比重,可以说一直是在“微笑曲线”的谷底徘徊。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经过一番艰难的改制重组,浴火重生的淄博靠科技创新和打造名牌走向崛起之路。 在生产领域,淄博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10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从2002年起,连续5年举办新材料论坛和“百名博士科技行”活动,前四届的新材料论坛,累计邀请872名院士、专家参加,签订技术合作项目1340项,解决技术难题486项,拉动投资151亿元。其中有283个项目实现了产业化或完成中试,拉动投资45亿余元,实现产值175亿余元。80多名博士进驻高新区博士创业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56家,成为淄博市新经济生长的重要亮点。目前,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1500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截至目前,淄博市共承担了20个国家“863”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20项,居全省第二位。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382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的1069项。在2005年全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排行榜中,淄博位列29位。 在销售领域,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获得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和山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万到20万元。目前,在淄博的近万家工业企业的12000多种产品中,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的占65%。在3年时间里,淄博市的中国名牌数量实现了从0到22的突破,并一跃成为全省第二。 从徘徊于“微笑曲线”的谷底到跃居“微笑曲线”两端,是淄博崭新发展思路的体现,这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崛起创出了一条新路。2005年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56亿多元,居全省第三,占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7.05%,比2000年提高13.55个百分点,名牌产品企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到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