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山东新闻

青岛“海洋科技城”:三大难题待破解

2010-11-08 07:36:00    作者:梁旭日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据任振刚介绍,即便是在海洋生物科研方面,青岛也存在严重“偏科”现象,大量人才和项目聚集在水产养殖上,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材料等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刘向东指出,青岛还缺乏“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不顺畅。

  青岛是我国海洋科研和教育中心,被称为“海洋科技城”,拥有各级海洋科研与教育机构 28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20个;集聚着高级海洋专业人才1700多人,占全国的 30% ,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 70% 左右;承担着大量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在国家973 计划海洋领域启动的17 个项目中,有14 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主持单位都在青岛。

  这是公开的资料中对青岛海洋科技人才优势的描述。然而,记者近日就海洋科技发展问题在青岛采访,发现在海洋科技优势“光鲜”的一面背后,面临结构失衡、人才外流、体制僵化三大难题。

  人才严重“偏科”

  该市在编制《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以及《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过程中,海洋科技人才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

  “突出的问题就是结构失衡。”青岛市发改委副主任任振刚介绍,除在海洋生物技术领域人才优势明显外,青岛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矿产与新能源利用、海洋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科研人才,都很缺乏。

  然而,在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中,上述产业恰恰都在青岛重点规划的“十大产业”之列。

  据任振刚介绍,即便是在海洋生物科研方面,青岛也存在严重“偏科”现象,大量人才和项目聚集在水产养殖上,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材料等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海洋科研力量布局上,青岛明显重海洋基础研究,轻海洋技术开发,严格意义上只能说是一个‘海洋科学城’。”参与编制《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倪国江博士分析,这主要是因为,青岛的海洋研究单位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主,企业里的研究机构和人才极其有限,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滞后。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