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山东新闻

郑承镇老人在鲜花和争议中走过23年爱心路

2010-11-15 07:3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多年艰辛的生活让郑承镇(右二)落了一身病,懂事的孩子们经常给老郑按摩。社会上关注郑承镇的好心人越来越多,煤、油、面、学习用品、衣服……用郑承镇的话说就是:“正是有了好心人的帮助和支持,我才有能力坚持到底。从孩子长期的学习生活来看,更适合在救助管理站、社会福利院等福利机构救助。

  ▲多年艰辛的生活让郑承镇(右二)落了一身病,懂事的孩子们经常给老郑按摩。今后,这样的场景不会有了。(资料片)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

  本报记者 喻雯董从哲

  郑承镇去世了,一段“私人收养”的传奇结束了。23年来,他一共领回了400多名流浪儿童。躺在病床上时,他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家里的小孩。

  郑承镇是个有争议的人。直到他去世前,争议也没停止。

  爱心在23年的争议中前行

  “有人说,他收养那些孩子是为了挣低保金。每个孩子每个月都有政府补助,他把这些钱扣下来,给孩子们的生活费很少。”一位邻居向记者透露,并不是没有人怀疑过郑承镇的动机。

  “还有人说,老郑喜欢炒作自己,他在用这种方式获得社会地位或名声。你看,确实有很多媒体报道他。”这位知情的邻居说,她很了解老郑内心真正的痛苦是什么。“老郑一干就是23年,为了这些流浪的孩子,除了他,谁能这么执着,谁能这么付出?谁会这么炒作?没有其他人能做到这点,他在用这种执着的方式,扇那些诽谤他的人耳光。”

  从1987年到现在,被郑承镇捡回来的孩子已经有400多个。为了收留这些孩子,他先后失去了两份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因为捡垃圾的钱不够维持他和孩子们的生活,他一度还卖过血……

  在这种窘迫的生活环境下,他之所以能20多年不间断地救助流浪儿童,除了自己的坚持外,还有来自媒体、社会方方面面的鼓舞。2002年,济南市民政部门了解到他的事迹后,特批办理了低保。每月2205元低保金,使他和流浪孩子的基本生活费有了保证。

  社会上关注郑承镇的好心人越来越多,煤、油、面、学习用品、衣服……用郑承镇的话说就是:“正是有了好心人的帮助和支持,我才有能力坚持到底。”

  “郑承镇模式”不可复制

  郑承镇走了,他传奇的“救助模式”也会走开吗?

  “针对流浪乞讨儿童,济南市有完善的救助机制。”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史本君称,郑承镇的善举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下一步,他们会加大对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来做,“流浪儿童的保护不是个人的问题,这需要各级政府、监护人及福利机构的共同努力,最终目的是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郑承镇的善举是可亲可爱可敬的,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好人。救助流浪儿童需要多措并举,让流浪儿童真正健康成长,关键是要找到每一个流浪儿童最适合的抚养和成长教育方式。”济南市民政局巡视员冯兆荣表示,从对孩子长期的保护上来看,政府福利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加完善。

  “我们也鼓励民间收养,但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冯兆荣称,如果只是一两个流浪儿,想收养的人又在政府福利机构办理了相关的法律程序,收养者就成了流浪儿的法定监护人,这样一来,就能保证孩子有个长期稳定的救助。但像郑承镇这种情况,有9个孩子,而且孩子来源等各种情况都不明了,这些孩子都没有明确的监护人。严格意义上,郑承镇对这些孩子没有监护权和抚养权。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流浪儿的长期生活、学习就不能有很好的保障。从孩子长期的学习生活来看,更适合在救助管理站、社会福利院等福利机构救助。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