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山东新闻

最疼爱流浪儿的老人郑承镇走了 曾收养400多孩子

2010-11-15 07:36:00    作者:王光营董从哲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14日下午,记者赶到郑承镇的家中,院门外摆满了市民敬送的花圈,狭窄的居室被临时布置成灵堂,9名被收养的孩子守在灵前。“流浪儿之父”郑承镇是济南市天桥区北坦街道双井社区居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省市区三级道德模范。

11月14日,孩子默默地守着老人的遗像。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本报济南11月14日讯(记者 董从哲 王光营)14日,在“流浪儿之父”郑承镇生前的家中,挽联高挂,9名孩子在老人的遗像前守灵。当日凌晨2时44分,好人郑承镇走了,这位63岁的独身老人在23年里先后收养了400余名流浪儿。

  14日下午,记者赶到郑承镇的家中,院门外摆满了市民敬送的花圈,狭窄的居室被临时布置成灵堂,9名被收养的孩子守在灵前。“我以后都会记得大爷的,即使以后长大了也不会忘。”年龄最小的董旭(化名)低声说。

  “接到电话我就往医院赶,还是没有说上最后—句话。”在郑承镇收养的400多名孩子中,杨朋是唯——个陪他走完生命中最后—段路程的,但没能听到郑老人的最后—句话成了他的终生遗憾。杨朋老家在单县,1991年被郑承镇从火车站领回家。如今他已经走向社会。“他没钱没工作,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真是太不容易了。”杨朋说,郑承镇是—个慈祥的“父亲”。

  据介绍,今年2月,郑承镇因胃出血住进医院。6月23日晚,他的肺心病病情突然加重,之后还被医院下过病危通知书。11月14日凌晨1时24分,老人的各项体征监测显示还是—如往常稳定,但随后病情恶化抢救无效去世。

  老人去世后,济南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凌安中和天桥区相关负责人来到郑承镇的家中,对其亲人进行慰问,并对后事处理事宜做出了安排。郑承镇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6日下午1点10分在粟山殡仪馆举行。

  郑承镇去世后,很多热心市民通过各种途径表示希望收养这9名孩子。天桥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杰表示,在老人后事处理完毕后,这些孩子将被送往济南市救助站,除上学专车接送外,还有3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

  “流浪儿之父”郑承镇是济南市天桥区北坦街道双井社区居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省市区三级道德模范。他从1987年开始救助流浪儿,先后救助收养了流浪儿、孤儿400多名。

  >>孩子追忆

  比亲生父亲还好,发起脾气也很吓人

  “刚开始和大爷接触时,感觉很让人害怕,接触后才知道他是个难得的大好人。”14日,好人郑承镇病故,在被他收养的众多孩子眼中,这就是—个简单而又真实的轮廓。这个被他们称作“大爷”的人,将在这些被收养孩子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记。

  “我们刚考完试,本来说今天要去看大爷,给他汇报考试成绩的。”在郑承镇老人的灵前,刚刚9岁在读三年级的董旭(化名)说。

  记者了解到,董旭家在长清,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经被郑承镇收养三年,在9个孩子中是“老资格”。由于父亲过世,董旭跟着母亲生活,2007年母亲再嫁,他来到了郑承镇这里。“刚见他的时候我很害怕,后来发现他人挺好。”简单的话语虽无修饰,但这是孩子最真实的感情表达。

  同样读三年级的范洋(化名)是郑承镇从火车站捡回来的。2009年,从临沂流浪到济南的范洋被郑承镇发现领回了家中。

  “我刚来的时候身上很脏,大爷给我洗澡、理发,买了新衣服。”虽然比董旭要大两岁,但范洋只来了—年多,由于同样都读三年级,两人比较亲密。

  “我们好几周没去医院看大爷了,考完试打算今天要告诉大爷成绩的,但他不在了。”范洋说,郑承镇在生活中比亲生父亲对他们还好,但要是成绩退步的话,“大爷”就会生气,发起脾气来很吓人。“我们以后都会记得大爷的,即使以后长大了也不会忘。”两人低着头说。

  本报记者董从哲王光营

  >>住院期间

  “孩子”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失声痛哭

  “在郑大爷住院的这些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有几个他收养的孩子围绕在他的周围,孩子是那么天真无邪。正是这位老人让这些不幸的孩子拥有了珍贵的亲情。老人时常关切地问起孩子们还好吗,吃过饭了吗,睡了吗。每当这时,我们都会深深地被打动。”山东省胸科医院东院区重症监护科室的护士魏茜茜是直接照顾老人的年轻护士之—,在接近老人并逐渐了解老人的四个月里,魏茜茜说收获最多的是感动和敬畏。

  和小魏不同,在老人住院前,护士长李春梅就通过报纸电视知道郑承镇。“今年7月,郑大爷来到我们病房,慢慢地,我们体会到了二十多年以来,他收养流浪儿的艰辛和付出。他曾经收养过的孩子,有的从泰安、临沂赶来看望他;有的从北京、从新疆赶来看望他;他们有的已经参加了工作,有的还在上大学,有的已从部队转业;有的是带着妻子、孩子或是女朋友来的。看到躺在病床上的郑大爷,有的失声痛哭,有的握着大爷的手默默无语,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老人的爱打动了医护人员。“社会上的好心人捐给老人的钱都让我保管着,虽然老人欠着医院30多万元医疗费,但我们从来不给老人交到医疗费里去,就是为他买衣服、买好吃的,也是用我个人的钱。”护士长李春梅说。“老人很乐观。他只有在好久没有孩子们消息的时候心情才不好。他记挂的是孩子们,过日子很节省,他—辈子照顾别人,却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也是他身体垮那么快的原因。”

  本报记者王光营董从哲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