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0 07:51:00 作者:杨凡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朱清时接受本报采访称,大学要恢复活力必须打破“铁饭碗”
19日,朱清时在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文/片 本报特派记者杨凡
卸任中科大校长后,朱清时虽然没有了参加会议、批示文件的烦恼,但他却为南科大失眠了:办事机构和规章制度还没建起来,人员也没有磨合好,很多小事情要操心,“每天要吃好几种安眠药才能睡得着。”19日,朱清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的压力,然而当谈到自授学位和自主招生时,他却兴奋起来,自信满满地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
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学生教好
记者: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的决定,是怎样作出的?
朱清时:我来深圳一年多,数次看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30周年的展览,深圳的大事没有哪一个是等批复后干成的。深圳机场、地铁等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你要改革的事物与旧制度不吻合,就要发生冲撞。等上级批复等于是等上级承担责任。既要承担不遵守旧制度的责任,又要承担各地方攀比的责任,他们的压力比我们的压力大得多。
如果看准了改革的事是好事,就要有人敢于承担责任,我们愿意走出这一步,先行先试。一步行动胜于一打纲领。
记者:没有拿到教育部的批复,是否有很大压力?
朱清时:目前压力很大,毕竟南科大还没有拿到批复招生的文件。9月29日,教育部批准筹建,但批筹并没有招生权。经过争取,教育部允许南科大与中科大联合招生,但是必须授中科大学籍。如果让我们成为中科大的异地办学点,我想这就失去了教改意义。因此我们坚决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如果教育部要批复,我们也很欢迎。
记者:南科大走到目前这一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朱清时:能下定决心走出这一步,确实很难。18日的咨询会现场,从各地赶来的学生和家长就是用他们的行动支持南科大。深圳市政府对南方科技大学的投入比当年香港政府对香港科技大学的投入多。没有政府的理解,我们不可能跨出这一步。没有民众的支持,我们也跨不出这一步。
我看到媒体报道说,家长们不在乎学位由谁来发,而在乎自己的孩子能不能真正成才,学到真本事。我们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学生教好,让他们享受到更好的资源和教育。
记者:目前南科大给出的师资以香港科技大学为班底,还有不少中科院院士,听说在南科大您也将亲自带课?
朱清时:是,你看我在中科大时,后五年就不再讲课了,这次我们提供的师资将是世界一流的。我将给学生讲授创新能力的课程。通过这些年来我收集到的资料和观察思考,给他们讲讲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改革有时不得不走中间状态
记者:按照南科大的招生计划,明年春季实验班招收首批50个孩子,秋季招收150个孩子。您刚才提到先行先试,如果实验失败了,那200个孩子的未来怎么办?
朱清时:无论怎么样,这200个孩子都会成才。首先,我自己认为肯定会成功,其次,这些孩子受到的教育一定是最好的。国外高校就是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不发学位,这是法国最高水平的学校,不发文凭,但是社会依然认可。只要我们的教学水平高,学生受社会认可,他们会成功的。
记者:包括苏刘溢在内,今天上午面试的孩子都是年龄较小的。南科大是否特别偏爱神童?
朱清时:选拔学生我们不在年龄上考虑,着重是选拔人才,特殊的人才,我们要培养高度创新的人才,来解答“钱学森之问”。招收人才我们不强调年龄,但也要志同道合。我们希望招收那些即便我们自授文凭也愿意过来的学生。我们将争取把学位含金量做到国外知名大学的标准。
记者:万一教育部叫停南科大自主招生,这些孩子怎么办?
朱清时:(略作沉思)我的基本判断是,教育部不会叫停。这也是我做这件事情的前提,改革有时候不得不走中间状态,就是“黄灯”。去年10月Science杂志采用我的文章,我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观点。
记者:那会不会出现一个状况,就是这些报考南科大的孩子只有国家承认的初中毕业证,因为高二招生的话,没有高中毕业证?
朱清时: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就只有高中毕业证书,他不愿再花时间去考文凭。我们脑袋不能太过一刀切。像我这一代人,大学第三年,“文革”开始了,后来补了一个毕业证书,没有学位。出席活动时有介绍我是博士学位的,我也会赶紧纠正,我只是名誉博士。
高校要有活力,一定要迈过“学位槛”
记者:为什么南科大的招生改革要从自授学位开始?
朱清时:我们的定位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能够招硕士、博士,但是这在目前的审批体制下不可能一步到位。中国高校为什么这么多年冒不出尖?因为按照目前的审批体制,不等个20年、30年,招不到一流人才。这就造成新建学校水平不高,老学校积弊重、包袱重。这是中国一流高校搞不上去的重要原因。中国高校要有活力,一定要迈过“学位槛”,这一步很险。但又是中国高校的必由之路,中国高校恢复活力,必须自授学位。
这是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回归,不是创新,而是一种传统。中国大学不像真正的大学,培养不出好人才,找不到工作,国家发的文凭含金量下降,农民工工资在涨,大学生工资反而降低,这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选择。办大学不能靠铁饭碗。这不是教育部批不批准的问题,而是只有到了这一步,学校才有希望。
记者:自授学位的改革对中国高教制度而言意味着什么?
朱清时:中国大学自授学位意义很大,全世界大学都是这样,而唯独中国是国家学位,就像“铁饭碗”。各个学校拼命去跟教育部公关授权,而不是拼命提高教学水平,这就是本末倒置。中国大学要恢复活力就是要打破铁饭碗。学位要受社会认可,而不是教育部的章认可。改革开放之初,提到下海,并不是人人敢去冒险。砸掉铁饭碗,用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我想有的学校会害怕,但是改革开放三四年之后,下海成了风气。我想,不会超过三四年时间,自授学位也会成风气。总得有人迈开第一步。
专家解析
南科大改革面临三困境
没有得到教育部招生批复、喊出“自授文凭和学位”的南方科技大学近日来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支持者有之,观望者有之,主管部门教育部却始终没有在公开场合正式回应。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朱清时掌舵的南科大改革,究竟是否离经叛道?需要真正突破的困境是什么?
“南科大的改革不是离经叛道,而是改革先行者。”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朱清时发出公开信的第二天,熊丙奇就撰文为南科大改革叫好。
熊丙奇认为,南科大改革要突破的困境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政府与学校关系调整不明朗。”他认为,在推进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中,学校招生、颁发学位不应靠审批,政府只是起到投资举办、依法监管的作用,这是政策层面的风险。“教育部不表态不是坏事。教育部如果表态支持南科大的改革,那么说明中国教育改革真正启动了。如果叫停,或马上给南科大发一个招生许可证,又走了行政审批的老路,不一定是好事。”
其次,学校完全自主办学,不知道怎么建。中国大学办学思维习惯了按照上级通知,等、靠、要。“在此之前,南科大的改革是时时刻刻等批文,因此很多人不看好。”熊丙奇说,“恰恰南科大发出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呼声,迈出了这一步,摆脱了行政框架。被逼出来的改革才是真改革。”
第三,改革还需要突破公众和受教育者观念的制约。熊丙奇说,目前,我国社会正在经由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读书不追求学历而是真正获得能力是未来的方向,但人们一时还难以接受。“哈佛大学的学位也是大学自己颁发的,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承认?如果10年后,再看今天南科大的改革,就会觉得再正常不过了。”本报记者杨凡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