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东新闻
本站搜索:

援藏催生农产革命 白朗成西藏首个机械化示范县

2012-05-08 07:30:00    作者:曲涛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白朗县 西藏 山东 援藏 建设 农业
[提要] 5月初的后藏大地,田野上处处生机。在素有“日喀则粮仓”之称白朗县,传统的“二牛抬杠”式耕作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穿梭在田野中的现代农业机械。这批由山东省捐赠的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机械性能好,总价值达400万元的农机设施,将助力日喀则地区白朗县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如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西藏农村以铁犁替代木犁一样,打造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标志着西藏的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援藏催生“农产革命” “二牛抬杠”一去不返
  白朗县成为西藏首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

日喀则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许雪光(右)代表日喀则地委、行署接受山东省400万元农机物资捐赠。

自治区有关领导,日喀则地委、行署领导和各届代表共同为白朗县现代农机化示范县项目奠基。

山东省捐赠的400万元农机设备。

山东省捐赠的农业机械穿梭在白朗县彭仓村田间地头。

农业机械开始在白朗县彭仓村投入使用

   大众网5月8日讯 5月初的后藏大地,田野上处处生机。在素有“日喀则粮仓”之称白朗县,传统的“二牛抬杠”式耕作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穿梭在田野中的现代农业机械。这批由山东省捐赠的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机械性能好,总价值达400万元的农机设施,将助力日喀则地区白朗县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如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西藏农村以铁犁替代木犁一样,打造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标志着西藏的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为高原“量身定做”新设备
  白朗县位于年楚河畔,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西藏自治区商品粮油基地。山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进藏以来,不断调整思路,决定以白朗县为试点,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积极开展科技推广,农牧业新品种种植养殖试验,开展园区建设和农机化示范,为建设现代农机化示范县奠定了基础。
  去年7月,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山东省决定向白朗县捐赠价值400万元的农机设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今年3月,从山东特别定做的农机设备历经十余天运抵白朗,春耕期间在白朗彭仓村开始试点应用。
  这批农机设备包括40台雷沃拖拉机及300余台套旋耕机、播种机、翻转犁等。据山东省发改委对口支援西藏处处长顾焕斌介绍,为保证这批物资在高原高寒地区用得上,用得住,用得好,发挥最大效益,负责生产农机的福田雷沃重工采取特别制造,为拖拉机等特别配备了涡轮增压发动机,以适应高原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等环境下的各种作业要求。
  同时,为保障做好后续的培训服务工作,让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农牧民用上放心的农业装备,山东福田雷沃重工在日喀则地区设立的两个配件库,为农机用户提供配件支持、维修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并开展农机化技术和农机安全生产知识等培训,为日喀则培养一批懂知识、懂技术的农机手。
  培育西藏现代新农民
  “以前用畜力耕种,地翻得很浅,大量的肥力都流失了,每亩青稞才能有300斤的收成。现在用大型农业机械,每亩青稞的收成可达到700斤以上”,当地干部、白朗县农牧局局长高红斌介绍说,四五月份正是青稞播种的时节,山东援助的机械在今年的春播中大显身手,显著提高了春播效率。正在田间忙碌的彭仓村农民边巴顿珠充满期待地说:“我家有43亩地,以往用两头牛,要用一个月才能耕完。现在,用播种机和拖拉机,不到一天就能耕完,不到一个星期就能全部种完,而且一亩地还能节省7斤种子。”
  农机设备的应用把农牧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为增收创造了空间。白朗的大棚蔬菜是优势重点产业,每年八月底是广大农牧民种植大棚蔬菜的时间。可由于秋收农忙,很多农牧民错过了蔬菜种植的黄金时间。以往青稞从收割到脱皮要用40多天的时间,使用机械化耕作后,不超过半个月就可以颗粒归仓。这样,每年八九月份,从繁重的农忙中解放出的劳动力可以有从容的时间料理蔬菜大棚。“据保守估计,每个大棚将至少让农牧民增收1500元”,山东援藏干部、白朗县委书记李季孝说:“这样一来,土地不再是农牧民唯一的谋生手段,农业设备的广泛应用将使传统农牧民转身为现代新型农民。”
  打造现代农业新模式
  对于实施农业机械化这一新鲜事物,如何让农牧民群众接受得了,如何服务得好,让农机化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援藏干部重点思考的课题。为此,结合白朗农业现状,援藏干部经过广泛调研,充分征求当地农牧民群众的意见,最终确定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全新模式,引入珠峰农机公司等企业,进行市场运作,将大中型农机设备集中管理、应用,将青稞、冬小麦、油菜花等进行区域化耕作,以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农忙抢种抢收的速度和质量,适应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成立11个农机化合作社,在管理、政策、资金、服务、信息等方面提供便利,加强对农机市场管理,在整合资源优势,实现抱团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作用。
  以此管理为模式,援藏干部围绕示范乡、区、村为重点展开示范点建设,将白朗县巴扎乡作为示范乡,打造彭仓村示范点,在嘎东、洛江两个镇各确定3个村为示范区,在强堆、杜琼、曲奴、玛等4个乡各确定1个示范村,使群众看到实施农机化在节省人力、物力及标准化耕作方面的诸多优势,并引导群众在思想上接受并逐步向现代耕作模式转变。
  在彭仓村示范点,村民拉巴扎西算了一笔账:“按照市场价格,春耕每亩28元,播种每亩18元,60%由政府补贴,我们只拿40%。这样低廉的价格,比饲养两头牛费用还低,让我们使用农机设备都很踊跃。”
  据山东援藏干部、白朗县常务副县长郭象峥介绍,今年全县计划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2.74万亩,其中机耕面积达到11.2万亩,占总播面积的88%,机播面积达到1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8%,机收面积达到7.1万亩,占总播面积56%。“前两年试点,后三年推广,将利用5年的时间,实现白朗县平原地区全部实现农业机械化”,郭象峥说。
  随着本次山东省援助的农机具的投入,山东援藏中心管理组党委把更加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更加突出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牧民生活当作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以白朗县为试点示范,加快全区首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积极探索日喀则高原地区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子,逐步扩大试点示范辐射力度,加快高原现代农牧业发展,让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日喀则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5月4日,在山东省农业机械捐赠暨白朗县现代农机化示范县项目启动仪式上,山东援藏干部领队、日喀则地委副书记张宁波说。(曲涛 摄影报道)

魏鹏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