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将再现“溪亭日暮”胜景
百脉泉、墨泉、梅花泉、净明泉、东麻湾、西麻湾入选济南新“七十二名泉”,章丘与济南形成了泉水的“东西合璧”。据介绍,章丘正规划建设以百脉泉为基点、以绣江河为轴的泉水保护开发片区,打造田园秀美、泉河汇集的旅游休闲带、滨水宜居带。
百脉泉景区常年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亲泉赏景。(本报记者 陈长礼 摄)
以深厚的泉文化积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闻名的章丘,积极对接泉水节,筹备承办泉水节分会场活动,计划举办百脉泉畔清照诗词朗诵、白云湖赏荷、绣源欢歌演出等活动。
坐拥天下奇观 与济南泉水“东西合璧”
章丘人杰地灵,历史人文积淀深厚,山水生态资源俱佳,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尤其是境内群泉喷涌,成为独特的“天下奇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云:“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
百脉泉、墨泉、梅花泉、净明泉、东麻湾、西麻湾入选济南新“七十二名泉”,章丘与济南形成了泉水的“东西合璧”。
章丘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早在9000多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历代先贤辈出,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邹衍、唐代名相房玄龄、一代女词人李清照、近代商业资本家孟洛川的故乡,是闻名全国的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千年古县。
搜索章丘市旅游地图,境内有城子崖遗址、齐长城、东平陵城故城等众多历史遗址,近年来发现和发掘的洛庄汉王陵、危山彩绘兵马俑等名扬四海。其中著名的朱家峪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章丘黑陶成为国内第一个艺术和工艺品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正是由于这样厚重的历史文化,章丘市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也在蓬勃兴起。记者了解到,该市仅去年就新建62处农村文化大院、40处农家书屋、6处农村社区文化中心和2处街道综合文化站,百脉剧场、庄户剧团展演、文化下乡等文化演出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基层。作为“十艺节”话剧展演济南主会场外唯一的县(市)区分会场、唯一承担群众文化惠民展演的县市,章丘将承办全国话剧节优秀剧目展演和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的部分活动。
放大泉水优势 生态优美独具魅力
为配合泉水节,章丘计划举办百脉泉畔清照诗词朗诵、白云湖赏荷、绣源欢歌演出等活动,“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梦幻之景得以重现。
据介绍,章丘正规划建设以百脉泉为基点、以绣江河为轴的泉水保护开发片区,打造田园秀美、泉河汇集的旅游休闲带、滨水宜居带。
目前,投资14亿元的绣源河一期工程完成建设,建成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大型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置身绣源河景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清柔秀美的水景观、自然和谐的湿地景观和绚丽多彩的绿化景观,“绣源探春”以其独特的魅力入选“泉城新三十二景”。
借助绣源河片区开发建设,章丘还积极引进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温泉、水上娱乐、购物等现代旅游休闲项目,打造面向省会、辐射周边的休闲之都。目前,投资30亿元的砂之船(济南)艺术商业广场项目已经签约落地,山东娱乐频道快乐向前冲拍摄现场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今年5月初就能启动使用。
做足泉水文章,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章丘还突出生态水网、林网建设,强化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中部生态景观提升、北部湿地建设,更加凸显小泉城风貌。实施白云湖综合生态整治、绣江河治理等工程,完善形成南补、中靓、北净、河湖城贯通的生态水系。
南部的济南植物园、七星台、锦屏山等景区绿色生态,涵养水源,北部的白云湖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目前章丘正在积极争创绣源河国家级湿地公园、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城市建设彰显特色经济实力蓄势雄厚
按照一河两城发展框架,章丘市编制完善了城镇总体规划和城区各专项规划,深化经十东路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重点加快中心商贸区、双山大街沿线、城北综合体等片区建设。今年,将新建改造南外环等骨干道路,近期实现国道309收费站迁移。
章丘还着力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章丘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依托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夯实基础,放大优势。2012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明水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填补了济南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空白,成为带动发展的新引擎。
汩汩喷涌的泉水,孕育了章丘大葱、明水香米、龙山小米等众多名优农产品。章丘市现代农业也在蓬勃发展。目前,认证“三品一标”208个、有机食品81个、绿色食品20个、无公害农产品98个,其中“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9个,数量居全国各县(市、区)之首。
沃野平畴织锦绣,名泉秀水写华章。清照故里、百脉章丘将借势济南泉水节,更好地组织系列活动,展示良好形象。 (本报记者 范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