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让我们在网声喧哗中坚守尊贵的理性

2013年07月19日 14:32作者:韦国骞来源:大众网

问题越辩越明,真相令人深思。一些“围观”的网友也逐渐意识到此事在舆情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网友留言:“因为1%的微博声音拥有987万粉丝,而99%的声音加起来也没有1万粉,在微博上,人们不需要真相,只需要情绪。”

敢当时评聚焦网曝平度“暴力拆迁”真伪③
让我们在网声喧哗中坚守尊贵的理性
大众网首席评论员 韦国骞


  连续几天来,平度金沟子村拆迁事件成为网络关注焦点,而对于该事件,本网经实地调查已还原真相:网曝平度“暴力拆迁”失实!个别户要加价远超标准。紧接着,针对网友们对此事提出的法理问题、补偿标准问题、涉事方扮演的角色问题等,本网也先后发表了《让我们在网声喧哗中回归法制的界面》、《让我们在网声喧哗中回到真实的现场》两篇评论,一并作为对此事真相的还原。
  问题越辩越明,真相令人深思。一些“围观”的网友也逐渐意识到此事在舆情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网友留言:“因为1%的微博声音拥有987万粉丝,而99%的声音加起来也没有1万粉,在微博上,人们不需要真相,只需要情绪。”
  也许“不需要真相,只需要情绪”的判断过于主观,但网友的这种思考,确实反映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人际传播的一些特点。在移动互联网这个信息发布平台上,大众传播的功能在弱化,去中心化特点明显,内容的组织权、选择权归还了用户,主流媒体、权威信源的观点无法顺利达到足够数目的受众,大众传媒的观点正被忽视。
  以平度遭遇“暴力拆迁”事件的自媒体传播路径为例,先是通过@记录者陈宝成的“单一传播”形成即时信息源头,之后被更多大众以及一个个分众传播后,引起部分意见领袖的关注,意见领袖在微博舆情事件中又以自己的意见和评论改变或左右其他用户的想法与认知。在这种碎片化传播的过程中,很多意见和评论是基于“即时信息源头”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这种假设而做出的判断。其实,一些“即时信息源头”尤其是一些“相关利益个体”的自媒体信息往往在有选择、有回避地发送。比如在本网调查没有在移动互联网上披露前,@记录者陈宝成从来没有告诉过网友们金沟子村全村召开村民会议对集体土地使用问题的表决情况,更没有告诉过网友村里对部分被依法拆迁的户是如何安置的;只一味强调户主陈元节老先生拒绝拆迁的事实,绝口不提因折迁意见不同给陈元节一家带来“父子不睦、家庭失和”的伤害、陈元节的儿子陈海涛已经对其介入自己家庭事务表达的强烈不满、已经和老母亲搬到楼上并正在积极做父亲工作的现实;只宣扬要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却始终回避录音中自己有没有说过的“要把哪位领导炸烂”、“给600万”等开价;只声称代表父老乡亲集体(5户)维权,却从来不反应那99%的村民(377户)的集体意愿……
  我们应该看到,微博、微信、博客等自媒体平台在监督不法事件、传递爱心、正义,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现在我国有近7亿微博注册账号,据统计,目前仅新浪和腾讯两大微博发布平台每天的贴文平均就达3亿条左右,微信平均每天产生70亿条信息,博客网站每天产生文章500万篇左右。海量信息也决定了泥沙俱下的现状:少数人擅长利用民众的不满和怨恨,通过嬉笑怒骂的煽情话语,混淆是非、颠覆解构,煽风点火、扰乱视听,消解社会共识的形成,肆意突破社会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极个别人甚至成为职业性的怨恨式批评专家。
  因此,在一片网声喧哗中,我们有必要回归法理、回到真实的现实。最重要的是,面对网上各种信息表达情绪之前,我们更有必要首先经过自己理性的价值判断,坚守我们尊贵的理性。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各自的上网经历,是不是一些非常暴力、非常强势、非常极端的发言,就特别容易在网络辩论里占上风?是不是一些带着“体制”、“制度”、“拆迁”、“富二代”等标签化的语言,就特别容易让人们暴跳如雷?是不是一些被渲染放大的“悲情故事”或“网络图景”,就特别容易引起广泛的同情?对于这些问题,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明确的答案,因为这就是三种非常典型的情绪引导。我们必须提醒,即便是在一个看似非常民主和自由的舆论场中,也应谨慎:对于很容易就能引起人愤怒或同情的事件,应坚守理性,因为情绪被引诱,则思考就会被引导;而对于非常暴力、非常强势、非常极端的网络发言,更应坚守理性,因为“有理不在声高”这条定律在自媒体舆论场中经常失效,取而代之的往往是“有理就在声高”。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快”传播、“微”传播的时代,也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流行的东西太多,静心思考的机会又太少。但这不能成为我们盲从的理由。曹林曾在一篇文章中说,“热血沸腾”不是血性,而是一种浮躁的表现。流行中往往隐藏着很多充满诱惑性、似是而非的谬误,稍不留神就会被洗脑。是的,当自媒体上流行的观点是拆迁戶的诉求就一定“天然正义”时,当1%的声音被放大为“微博主旋律”而99%的利益受损却被“忽略不计”时,也就到了我们最该看清谬误、坚守理性的时候了。
  我们知道,当很多网友看到“村民”、“拆迁”、“补偿”这些关键词时,心中就有了一种预置的答案,随之而来的判断就成了一种套路,自然而然地也就认为这是又一个权力欺压权利的故事。但请我们不要忘记,有太多这种预置的答案阻碍了真相的呈现。请我们不要忘记,就在四个月半前的长春,也是因为心中预置的答案以及对制度的肆意批判,让网民们过度关注了一个丧心病狂者的偷车杀婴,却忽略了全社会爱心涌动的携手寻人。而那时候被舆论暴力伤及到的无辜者,又岂止是遇害婴儿的父母。请让我们静心思考,当一些人总是把医患矛盾归咎于医疗体制问题时,是不是一种讨巧心态。当一些人总是把校园投毒案归咎于教育体制问题时,是不是一种懒人思维。
  所以,现在,请让我们在网声喧哗中坚守尊贵的理性。
  再回归到平度金沟子村拆迁事件本身来看,最让我们感动的是,越来越多的网友在回归理性,开始了对事件的冷静思考。理顺了民意和法理的统一,注意到了“依法维权”和“攫取私利”之间的区别。有网友留言表示:“如果有问题应该用证据反驳,而不是只用人身攻击。拆迁不是都对,但是也不是所有钉子户都是正义的。”还有媒体在微博上摆出了《台北市强拆案延烧赞成拆迁户泪诉王家人说谎》的新闻,该文讲述了台北文林苑的拆迁事件,对照了赞成拆迁户和拒绝拆迁户的境况。其中赞成拆迁的谢小姐、李小姐、郑先生、周先生等都因钉子户王家的坚持,而“家搬到外面3年了”,并且很多赞成拆迁户都表示:“我们是真正的受害者,我们要回家!”但目前看来,赞成拆迁户不仅搬回家无望,并且王家还一直在骗媒体,舆论还一再相信他们。可见,当个体裹挟了民意后,是需要他人为之付出高昂代价的。人非圣贤,都有私心,但这种私心不能变成难填的欲壑,当某个个体的欲望,对太多人来说都不公平时,社会也就不应该再对其纵容了。
  回归尊贵的理性,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作为,更需要党委政府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在自媒体舆论场上的及时发声,自觉接受网民监督。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62%的网民更愿分享负面评论,这种微博坏消息综合征如果得不到官方及时权威的回应,就会演化为对一个地方形象的巨大伤害,就会将政府公信力消耗得荡然无存!原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就曾提醒领导干部们,对待网络事件,“躲”肯定不行,“堵”也不是办法,“拖”更解决不了问题。起码有两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快速反应是基本要求,解决问题是最终目的。
  “鸵鸟心态”只会助长“歪风邪气”在网络滋生蔓延!
  网曝平度“暴力拆迁”事件的教训极其深刻,不能不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深刻反思。
  回归尊贵的理性,也需要主流媒体壮大自媒体新闻发布平台,给网友提供“真实的、具有公信力的信源”。我们只是一个有责任敢担当的媒体:“不信邪、不怕鬼,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既然这个事情有真相,我们就有责任让真相呈现出来!既然网友们愿意怀着善意思考,我们就有担当激发更多网友尊贵的理性!
  理性是尊贵的,希望理性者坚守它,希望思考者回归它。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才是对被批判的和被称赞的对象负责,才是对一个真正健康自由的舆论场负责,对我们整个社会负责。
  愿理性之光照亮每个人的心底!

  敢当时评①让我们在网声喧哗中回归法制的界面 

  金沟子村的拆迁不仅符合主流民意,而且这种民意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因为法制,既包括法律和制度,也包括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以及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金沟子村对部分农居进行拆除的过程中存不存在具体问题,网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呈现、表述。但我们希望,任何争议都应该回归到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依法裁决。

  敢当时评②让我们在网声喧哗中回到真实的现场

  实际上,在长达6年多时间里,这位捻熟“自媒体看点”的利益相关个体不断以依法维权名义,通过微博、博客频打“悲情牌”、制造“平度血拆”网络图景让当地就范,却从未在自家土地问题上通过打官司依法维权。

  这不能不引起更多心怀善意的网友的警惕,为了彼此不成为被裹挟民意的一份子,请让我们面对任何“渲染放大”的“悲情故事”,首先保持我们尊贵的理性吧:一份善念在心,才能让更多善行天下。

  如此,也就是在积聚、在传递着一份源于网络空间、影响现实社会的正能量!

  网曝平度“暴力拆迁”失实:个别户要价远超标准 

  近日,一则由“记录者陈宝成”发布的“平度非法强拆”的微博引发骂战,网友“纪许光”称所谓“强拆”系“记录者陈宝成”利用职务,裹挟舆论、涉嫌敲诈勒索,并上传了视频和音频作证。对此,“记录者陈宝成”声明要追究“纪许光”的法律责任,此事引起了众多围观和评论。  

  这场“战争”的焦点——青岛平度东阁街道办事处金沟子村“暴力强拆”究竟是否属实?7月10日、11日,大众网记者抵达金沟子村进行实地调查,先后采访了被强拆的村民、拒拆户、上楼户、村委、街道办,以及平度旧城改造指挥部等个人和单位,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