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威海全域城市化路径探寻 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将超70%

2013年09月23日 06:30作者:任松高 彭辉来源:大众日报

今年7月,威海在全省率先提出实现“全域城市化”,探索以城市化带动市域一体化的城镇化新路。威海曾作过一项调查,在有进城意愿的农村居民中,有58.2%的人最希望得到的是养老保障,53.6%的人希望有住房保障,46.2%的人希望有医疗保障。

  原标题:威海“全域城市化”路径探寻

  今年7月,威海在全省率先提出实现“全域城市化”,探索以城市化带动市域一体化的城镇化新路。这是威海市自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市域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之后,又一项战略规划。
  按照这一规划,到2020年,威海市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将达到70%以上,户籍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8%以上。
  “全域城市化”,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人的城市化”。为了实现农村居民“进得城、住得下、留得住、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威海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何谓“全域城市化”?
  威海的“全域城市化”,就是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发展,重大产业项目全域统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全域统筹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同城化设计,彻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在具体实施层面,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六大重点区域、十个重点镇为载体,打造疏密相间、适度集中的生态化、组合型都市区。在这一进程中,使农村居住区进一步集中,新型农村社区功能更加完善。目前,六大重点区域总体规划基本到位,以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招商正同步加紧推进。
  威海这个重大决策的出台,有着充分的“底气”支撑:2012年,威海市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居全省第2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4万元,分别位居山东省第5位和第2位;城镇化率达到59.25%,城镇化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二。
  目前,威海市绝大多数镇已经纳入城市发展大框架,其中10个重点镇都在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规划范围内,其他一些镇主要集中在内陆丘陵区,人口少、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于强调镇域的发展,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二次城市化”。
  威海市委书记孙述涛认为:“推进人的城镇化,最关键的是要破除农村居民市民化的体制限制,通过城市化的制度设计,农村居民的原有合法权益不但不能受损失、而且要得到持续有效的保障,坚决不搞‘被城市化’”。
地怎么种?
  “原来是‘手里有地心里不慌’,现在俺是‘手里有证心里不慌’。”9月10日,乳山市白沙滩镇翁家埠村村民单国炜说。单国炜老两口和儿子一块过,全家共5口人,这次村里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全家共享有5股,每股10640元,股份总额53200元,每年可享受集体资产盈利后的分红。——7月9日,翁家埠村注册成立了山东省首个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全体村民变成了股民。
  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确保土地收益,让农民放心大胆进城。为此,威海一方面积极开展集体产权改革,推动农民变成市民、居民变成股东,让农民不种地也能有收入;另一方面,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进和规范土地流转,让进城农民的土地通过规模化经营获得更大收益。
  文登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董志勇告诉记者,上半年全市流转土地13万多亩,占全市家庭承包土地的21%强,涉及3.75万农户。有些农民把土地流转给种植企业,又应聘到企业打工,种一份地赚两份钱,增加了收入。
楼怎么上?
  文登经济开发区杨家产村村民张世文原先住老平房,现如今,68岁的张大爷带着90多岁的老母亲住进了集中建设的小区。张世文告诉记者:“拆老房按1:1分给新房。俺家老房146平方,俺要了个92平方的楼房,政府按市场价补了54平方的钱,还按每平方70元给了装修补贴。这样一来,俺不但住进了新房,还落了8万块的现钱,装修买家具足够了。”
  这得益于在推行旧村改造过程中,文登开发区规定村里必须留下部分“门市房”用于出租,集体收入为村民发放住楼补贴。
  针对一些边远农村“空心化”比较突出的现实,威海按照“规划先行、建设集约、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以中心村、经济强村为核心,以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导向,集中规划建设若干个新型农村社区。
  随着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的推进,规划全域覆盖、交通全域畅通、产业全域布局、社会公共服务全域均衡的格局正在形成,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也相应得到提升。在一些中心镇,水、电、暖、气、路等基础设施逐步与城市大网接轨,并逐步向农村社区延伸,农村居民也过上了像城市市民一样便捷的生活。
城怎么进?
  中航黑豹公司职工于清光虽然有着21年的工龄,但他的户口还在农村。原先,像他这样户口在农村的企业职工不能申请经济适用房。如今,伴随着文登取消了这一门槛限制,老于向房管局提报了经济适用房申请。
  通过放开经济适用房申请的户口限制,让农民工受益于住房公积金政策,文登为农民向城镇转移打开了“绿色通道”。目前,文登市共有24600多名户口在农村的企业职工开设了公积金账户,其中有5000多人通过公积金圆了自己的“城居梦”。
  此外,威海市人社局自主研发自助服务终端,率先在我省破解了设区市范围内的社保异地缴费难题。这为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市域范围内的流动提供了便利。
  威海曾作过一项调查,在有进城意愿的农村居民中,有58.2%的人最希望得到的是养老保障,53.6%的人希望有住房保障,46.2%的人希望有医疗保障。
  群众的期盼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对于本地农民进城,威海在户籍、住房、就业、教育、社保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由财政拿钱分担农民的进城成本,让农村居民能够“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融得进”。
  威海市已出台政策,将医保、养老保险、教育等和户籍脱钩,只要农民进城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可以缴纳保险,子女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条件。威海优先考虑青壮年特别是孩子正处于学龄前或小学阶段的农村居民,这也是城市发展所需要的优质劳动力资源。
  为确保进城农村居民“居者有其屋”,威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农民进城住房优惠政策,将新落户到城镇的农村居民纳入到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中,不受落户时限限制,可以直接申请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城镇保障性住房;不愿意申请保障性住房的转户农村居民,可以申请购买政府集中建设的优惠房,并根据相关条件享受货币补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