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济莱协作区”建设的莱芜担当

2013年09月27日 08:41作者:于向阳 鹿振林来源:大众日报

新信息产业:加强两地新信息产业交流合作,依托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济南创新谷等载体,加大莱芜新信息产业发展步伐。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化、资源配置同城化等方面重点事项,促进济南公共服务向莱芜延伸,各类资源要素向莱芜配置,实现协同发展、互惠共赢。

  △城市全景                        □高留声 报道

 ◆主流解读
高度融合
  充分发挥省会综合优势,利用莱芜与济南空间相接、产业相联,接受辐射带动最便利、最直接的有利条件,整合空间、要素和产业资源,推动济南加快形成转型升级创新高地、总部经济聚集高地、产业分工协作高地,推动莱芜加快建设“省会副中心”,推动两市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率先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进“三个统一”。一是组织领导统一。成立济莱协作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进行重大决策,协调解决融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融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战略规划统一。统一编制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专项规划,统筹协调资源开发、要素配置、生态环境、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等重大问题,为融合发展提供规划引领。三是重大布局统一。统筹两市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强化产业配套协调,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增强整体竞争力,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体化双赢
  济莱产业协作发展要围绕产业一体化发展目标,以增强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为方向,以部分重点产业为着力点,以整合创新为动力,科学统筹产业布局,加大产业双转移力度,加快两地产业互促融合,实现济莱产业一体化双赢发展。莱芜市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产业实现有序转移。
  钢铁产业:结合全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把莱芜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和济南产业发展钢铁需求第一供应市场目标,加快济钢产能向莱芜转移,增强莱芜钢铁产业竞争力,从而整体降低济莱两地产业发展生产成本。
  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充分发挥济莱两地产业互补、区位紧邻、交通便捷优势,明确各自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依托济南重汽等大型企业,把莱芜打造成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新信息产业:加强两地新信息产业交流合作,依托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济南创新谷等载体,加大莱芜新信息产业发展步伐。
  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强化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作用,把莱芜建设成济南城市群经济圈金融副中心。依托雪野旅游区和莱芜会展中心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业,提高承办大型会展的能力。
  新材料产业:借助济南的市场集合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莱芜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品牌。加快莱芜粉末冶金产业发展,建设国内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粉末冶金制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加快特种纤维、电子材料及元器件、氟硅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
城市名片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绿色钢城
  航空运动之城
  大爱之城
  ◆核心提示
  定位:把济莱协作区建设成为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区,莱芜定位为“省会副中心城市”。
  目标:立足于拓展省会城市战略发展空间,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莱芜优化结构壮大实力,实现两市同城化发展,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积累经验。
  重点工作:做好“六个共”的文章:一是推动规划布局共融;二是推动产业发展共赢;三是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四是推动公共服务共享;五是推动资源要素共用;六是推动改革创新共促。
  新的突破:加快推动莱芜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一是加快实现转型发展新突破;二是加快实现创新发展新突破;三是加快实现和谐发展新突破。
  三个“统一”:即建立两市高度融合发展的机制,做到“三个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战略规划统一,重大布局统一。
  五个“同城化”:创新推进机制,统筹规划布局,统一协调落实,加快实现交通、通信、户籍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五个同城化”。
  □于向阳 鹿振林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