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在即虚假信息满天飞 内部指标上军校是骗局!

2015-06-23 11:21:00来源:大众网综合作者:

  高考分数即将开始查询,很多虚假信息也在朋友圈流传,考生一不留神就会泄露个人信息。据悉,有不少就以财经、军校等为噱头,进行虚假招生宣传,山东财经大学、省军区招生办也提醒考生不要轻信内部指标上大学。

  发短信“查成绩” 考生信息易泄露

  “现在能查分了,发个短信就行,快试试吧!”22日,有网友通过朋友圈散布信息表示,高考成绩已经可以查询,编个短信就行了。

  这个短信查询方式为,考生编辑“cx+考生号+准考证号+姓名”,移动、联通、电信等用户发送到相应号码即可。在本报“高考薇课堂”QQ群,不少网友求证该消息的真假。22日,据省招考院专家介绍,我省6月24日前开始查询考生成绩,查询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网上查询,网址为http://wsbm.sdzk.gov.cn;二是使用1 6 8 声讯台查询,考生拨打16866,输入准考证号及身份证号的后4位以作验证。

  “从目前来看,并没有短信查询的方式。”省招考院专家表示,高考成绩不能通过短信查询,考生如果轻信,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

  随着高考录取拉开大幕,一些不法之徒已蠢蠢欲动,开始利用各种招数欺骗考生和家长,谋取钱财。对于各类骗术,考生和家长千万要保持警惕,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对此,宁夏教育考试院近日揭露8种常见骗术。

  高考招生常见八大骗局揭秘

  骗术1 夸口有特殊渠道

  在招生录取诈骗中,最常见的就是一些骗子声称在招生院校和省级招生部门都有熟人,只要花钱打点,通过关系就可以录取到考生希望上的高校或专业。

  实情: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是完全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网上进行,所有投档、录取均按事先向社会公布的投档规则和院校招生章程进行。只有高考成绩达到相应录取批次和高校的分数要求,才有机会被高校录取。郑重地提醒考生和家长:“分够了,不用找任何人、不用花一分钱;分不够,找任何人、花多少钱也没用”。

  骗术2 编造虚假招生院校招揽生源

  骗子编造不存在的高校名称或虚假的合作办学单位,哄骗家长,宣传招生;有的恶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网站、非法链接并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网上供查询的新生录取名单,甚至伪造省级招办录取考生名册和高校录取通知书,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一些办学单位,假借和某些部门机构的隶属关系,编造部分虚假信息,以假混真,招揽学生就读,诈骗家长钱财。

  实情:考生和家长可通过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查询年度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院校名单;也可以通过《2014年宁夏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填报志愿指南》,或宁夏教育考试院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查询年度在宁招生的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院校名单。在名单之外的各类办学机构均不具备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校的招生资格。

  骗术3 交钱即可换“内部招生指标”

  骗子冒充或假借认识招生考试机构工作人员、高校领导或高校招生人员,谎称交钱换取所谓“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点招指标”,就可以让不够本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进行诈骗。

  实情:国家对高校招生计划的使用有严格规定。所谓未达到同批次高考录取分数线或资格线的考生交钱就可以保证提档录取的说法纯属欺诈。

  骗术4 号称“自主招生”交钱即可上军校

  一些骗子打着普通高校“自主招生”、“定向生”和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骗取考生和家长信任,收取所谓的“自主招生费”、“定向培养费”、“委培费”等,进行非法招生诈骗。

  实情:教育部明确规定所有招生院校(含自主招生院校)不得绕开生源所在地的省级招生办擅自录取考生。从2008年起,军队院校已停止以任何形式招收地方委培生。目前,高校自主招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首先要在高考前考生必须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章程规定组织的单独考试,考试成绩合格才有资格参加高校自主招生录取。其次考生还必须参加普通高考,成绩必须达到规定的分数线才能参加录取。

  骗术5 混淆不同办学类型

  一些招生骗子或非法中介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不同的学历教育之间、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用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和家长。家长花钱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方知上当受骗。

  实情:务必辨清“入学通知书”类型。持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学校“入学通知书”的考生,“入学”后不能通过教育部门的普通高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骗术6 利用时间差邀功

  在招生录取期间,有些骗子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号,在向社会公布考生投档录取信息的电子大屏或报纸上查询考生投档或录取信息,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灵的空子,把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说成是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或利用给考生带送录取通知书借机向家长索取钱财。甚至有的通过邮局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银行账号上。

  实情:考生可登录考试与招生信息系统考生登录入口,实时查询本人的投档情况和录取院校及专业。接收录取通知书时无须向任何人或单位缴纳任何费用。对从其它渠道得到的录取通知书,尤其是由所谓“招生中介机构”或“招生代理人”带给的录取通知书,考生和家长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登陆录取院校的网站进行查询,核实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骗术7 我们是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是近几年新出现的升学就读的方式。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利用考生家长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不了解,在办学资质、标准、质量、就业等方面,欺骗学生。

  实情: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就读时,要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教育部网站、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等,查看机构与项目是否合法。还要通过教育部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信息平台中所公布的关于开展办学评估和加强合作办学证书颁发的认证内容,查看了解学校办学的真实情况。

  骗术8

  你交保证金,我给热门专业的机动指标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假冒院校招生人员进行虚假宣传,谎称招生院校留有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机动指标,诱骗考生和家长将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账号、密码、校验码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交与院校招生人员,由院校招生人员统一为考生填报志愿进行诈骗。

  实情:以宁夏为例,每年全国各院校投放到宁夏的招生计划全部刊登在《2014年宁夏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填报志愿指南》上,录取期间招生院校增加的招生计划全部通过宁夏考试院网站、大屏幕、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并通过“征集志愿”的方式公开征集考生志愿。考生和家长要通过正常渠道获取招生信息,妥善保管个人报考信息。不要将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账号、密码、校验码等交给别人。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