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重大历史的转折,往往源于一次灾难深重的危机。如果不是德国入侵给山东带来的灾难,“以免利权再失”的济南开埠,也许就不可能,或者不知要推迟多少年。同理,如果不是“庚子国难”给仓皇西逃的慈禧带来的劫难,富有改革气象的“光宣新政”,也不可能在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得以推行。而没有“光宣新政”,就没有济南开埠。
光宣新政与济南开埠
2016-03-30 来源: 大众日报
济南商埠地二马路
济南商埠地四马路
■ 旧闻拾遗
□ 于建勇
重大历史的转折,往往源于一次灾难深重的危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西逃。时任直隶(河北)怀来知县的吴永伴君西行,一路历尽千辛万苦:
“连日奔走,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途中口渴,命太监取水,有井矣而无汲器,或井内浮有人头。不得已,采秫秕秆与皇帝共嚼,略得浆汁,即以解渴。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共坐,仰望达旦……”《庚子西狩丛谈》。
或许,“仰望达旦”、难以入眠的光绪皇帝,在茫茫夜空痛苦地寻找着一丝光明,思考着如何挽大厦于将倾。有着同样想法的肯定还有“仓皇辞庙”的慈禧太后。
1901年1月29日,流亡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上谕:“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表示要更法令、破锢习、求振作、议更张,实行新政。
此谕的发布,标志着晚清“新政”的开始。从而拉开了晚清最后十年改革的序幕,史称“清末新政”、“光(绪)宣(统)新政”。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内容包括筹措军饷,训练新兵;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育才兴学;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法制改革,修订新律等一系列措施。
这无异于给日益衰败的大清王朝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意味深长的是,新政还颁布了禁止缠足的法令。看来,清朝是真的想放开脚丫子撒腿奔跑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苦头已经尝够了。
尽管这场变法是为了自救,但朝廷致力中兴的气象,自然波及到了济南,影响到了山东。
火车来 商埠开
新政冲击了山东地区保守封闭的旧习,给济南文化注入了一股开放进取的力量。
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与已经升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袁世凯联名上奏,促成了济南商埠的诞生,开创了我国内陆城市自主开放的先河。
济南商埠区划定在老城西关之外,东起十王殿(今馆驿街西口),西至北大槐树,南沿赴长清大道(今经七路一带),北至胶济铁路以南,占地共4000余亩。其中东西长约5里,南北长不到3里。
路名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方向标,更是一个城市的文明史。在这片新兴的热土上,如何给道路命名呢?
有人说,济南高度发达的纺织业给了规划者以灵感:长者为经、短者为纬,以喻把商埠织成锦绣。还有人说,那时济南的纺织业并不发达。规划者可能取“经天纬地”之意,以喻布局合理,井然有序,治理有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商埠之于济南,就像深圳之于中国,可谓当时的济南“特区”。对商埠来说,所有的繁荣与喧嚣,都可以追溯到一个最原始的声音,那就是蒸汽机车的汽笛。
对济南,进而对山东来说,火车是个“不速之客”。铁路进山东,绝非你情我愿,而是“霸王硬上弓”。这个“霸王”,就是德国。
对于美丽富饶的山东,德国早就垂涎三尺。这里有着30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居第二位。地下储存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煤类多样,煤质优良。
1897年11月,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强行侵占胶州湾。1898年3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允许德国在山东建设由青岛经潍县、博山和经沂州、莱芜到济南的两条铁路。
德国修路的真正目的是掠夺资源。因为条约中有一个开“路”圈地的条件:允许德国在铁路两旁30华里内开矿。由此开始了德国势力在山东的大规模扩张。
对德国来说,铁路,无异于一辆开疆破土的战车。铁路铺到哪里,它的势力就扩张到哪里。德国驻上海领事道出其中奥妙:“盖我铁路所至之处,即我占地之所及之处。”
1903年4月,铁路通至青州,9月通至周村。尽管火车的轰鸣声尚在百里之外,但那开疆破土的势头却让山东巡抚周馥坐不住了:他不能容忍德国人掌控济南。
1904年5月1日,他与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天津行馆再次秘密会晤。这天,他们经过一年的密谋策划,完成了《直隶总督袁世凯等为添开济南潍县及周村商埠事奏折》。
这份奏折目前保存在国家第一档案馆,是济南开埠最原始、最重要的历史文献。在位于经四路的济南商埠文化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这份奏折的高仿件。尽管我们无法看到他们上奏时的表情,但可以读出他们急迫的心情:
“自光绪二十四年德国议租胶澳以后,青岛建筑码头,兴造铁路,现已通至济南省城,转瞬开办津镇铁路(注:天津—镇江,后改为天津-浦口),将与胶济铁路相接。济南本为黄河、小清河码头,现在又为两路枢纽,地势扼要,商货转输,较为便利。亟应在济南城外自开通商口岸,以期中外咸受利益。”
通商口岸,又称商埠,是一个国家向外开放的特定通商地区。近代中国的商埠分为两类:一类是约开商埠——外国列强强迫中国履行不平等条约而开的商埠;一类是自开商埠。约开商埠,主权易失;自开商埠,主权在我。二者有着天壤之别。
德国开“路”圈地,气势凶猛。袁世凯和周馥的共同想法是:“值此列强环伺、主权尽失之时,尽快自开商埠,以免利权再失。”
饱受列强欺凌的清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批复出奇得快。5月19日,即“抄录通行”,周知天下。
此举让德国人措手不及,无可奈何,深叹其手段之神速。倘若事前走漏风声,德国人必然千方百计阻挠,自开商埠可能胎死腹中。这也是袁、周二人密谋的一个重要原因。
1904年6月1日,一声响亮的汽笛打破了济南的宁静,胶济铁路全线通车,济南古城从此有了火车。
火车来,商埠开。尽管有些事出无奈,迫不得已,但一旦迈进了这个门槛,就像中国加入WTO,融入了国际经济新秩序。济南的开放正式开始了。
济南发生革命性变化
1905年11月15日,一场盛大典礼在老城西关隆重举行。这天,济南正式开设“华洋公共通商之埠”。从这一天起,济南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连同这座古城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洋人来了。1904年开埠前,进入济南的洋人外侨不过360人。开埠后的1918年,德日英美法外侨增至1005人。1928年,增至12个国家、3332人。四年后的1933年,则超过了一万人。济南敞开胸怀接纳着每一名来客,本地的,外地的,中国的,外国的。
建筑靓了。各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哥特、罗曼、古典、摩登风格的建筑,以及日耳曼式、英吉利式、日本式建筑相继在商埠亮相,丰富了城市的景观,活跃了城市的形象。
贸易盛了。商埠区出现了广货、百货、西药、五金、钟表、染料等新兴行业。济南的商品也开始漂洋过海,国际贸易日益兴盛。德昌洋行生产的发网(欧洲女子用于蒙面)更是远销欧洲。
银行起了。济南第一个外商银行——德华银行上世纪初在商埠区落户。此后,日本的朝鲜银行、横滨正金银行、法国与比利时合办的义品放款银行等纷纷登陆。1912年到1925年,济南的商办银行已达20家。济南开始真正感受到世界经济脉搏的跳动。
民企兴了。1905年,济南第一家民营企业——济南电灯公司创办。此后,仁丰纱厂、成通纱厂、成大纱厂、成丰面粉厂等民营企业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苗氏家族更是踌躇满志,雄心勃勃,积极开发大西北。济南瑞蚨祥则把商号开到了京、津、沪等众多城市。
济南开埠以后,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这里诞生了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家西餐厅、第一座公园……穿洋服、买洋货、抽洋烟、吃洋餐,不仅是年轻人的追求,也成为社会的时尚。
西风东渐,欧陆风情,济南,这座有着高大围墙的封闭古城,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开始感受现代社会发展的脉搏。
没有商埠以前,济南只是一座封闭的古城;有了商埠以后,济南才是一座开放的城市。
开埠让济南加快走向现代化
济南商埠,是在济南老城之外建新城,既保留了一个具有传统风格的老城,又容纳了一座体现西方近代风格的新城。这种新旧两城相得益彰、互不干扰的做法,可谓主政者的明智选择。
与传统的高墙深池、封闭保守的“围城”方式不同,商埠区采取了现代城市的开放格局。开埠之初,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客商前来投资。
开埠前,济南是传统的政治中心,经济“大约比沿海城市的发展滞后40~50年”,“只能算一个三流的商业城市”。但在开埠后,山东政府迅速制定了大量“通商惠工”的政策,外国商业资本纷纷涌入,济南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
1904年,德国的禅臣洋行首先在济南落户。到1919年,在济南设立总行、分行或代理处的欧美洋行已达15家。数不清的银行、洋行、老字号及商场纷纷在商埠扎堆。1927年,济南城关及商埠两地区的商户已达6700多家,成为清末城市“自我发展”的一个典范。
济南工商业在国内城市中的地位扶摇直上。民国时期散文家倪锡英在游历各大城市后,对济南商埠赞不绝口:“市面的繁荣,比起南京的下关,和杭州的新市场,要远胜数倍,竟可与青岛、天津相抗衡。”这可能是近代济南历史上最为风光的岁月。
中外资本的源源涌入,让济南原有自发而缓慢的原始积累过程急剧加速,这突出表现在工业的迅猛发展上。
1905年,济南第一家民营企业——济南电灯房创办。济南人不可思议地见识了电灯照射出的亮光。之后,济南顺理成章地拥有了第一家造纸厂,第一家机械厂,第一家机器榨油厂……
引进西方的生产方式,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购买外国机器设备,聘请外籍工程师,几乎是早期的近代企业共同的经历,莫不体现着济南早期民族资本家们远见卓识的经营思想。
工业的发展给济南的社会形态带来了更加深刻的变化:行栈商人把积累的资本投资于工业,转变为民族工业资本家;手工业作坊里的徒弟进工厂开机器转变为工人;消费性城市转变为生产性城市。这种转型,意味着主导济南的经济力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自开商埠,是济南由传统封闭城市走向开放和近现代化的开端,中外商人资本的汇聚,胶济、津浦铁路的通达,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兴盛,使济南由一个政治中心,一跃而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和华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混沌乍开,风云激荡。内陆文明和海洋文明在这里交融,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在这里对接,济南的文化更加开放、多元与包容。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是这个国家或城市最独特的东西。
有人说,济南是一座不南不北的城市,没有特点。其实,正因为不南不北,才能够融南汇北,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大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却微尘,故能成其高。济南容纳百脉,才成就了天下泉城的大气象。“包容”,是济南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也是这座城市最为人称道的精神图谱。
有了内心的包容,才有了外在的开放。有了包容的胸襟,才有了开放的气度。
开埠,让济南第一次成为全省的经济中心;开埠,让济南加快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开埠,让济南的城市魅力为更多的人所称颂。
如今,徜徉在历经岁月变迁后的老商埠,仍能感受到其昔日辉煌带给这座城市的巨大荣耀。
尽管老商埠辉煌不再,但它延伸出的城建理念,延伸出的开放气象,延伸出的包容精神,至今都值得人们传承借鉴。
它是一坛用百年文脉酿造出的陈年老酒,愈陈愈香,愈品愈香……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相对就近的原则,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省教育厅规定,今年将完善优质高中指标生分配办法,分配比例不低于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60%。[详细]
今天上午,受省政府委托,省审计厅厅长马青山向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报告了201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省审计厅网站首次公布了问题整改清单,大众网记者从清单中看到,查出问题分9个项目27类共38项,已基本完成整改。[详细]
频发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刺激作用开始显现,近期济南房产交易大厅过户和网签业务“火爆”。3月29日,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在无影山中路一家商业银行咨询房贷办理,工作人员表示,首套房首贷首付大多执行25%的标准。[详细]
日前,春季高考各类技能考试已经接近尾声。记者从省招考院获悉,今年春季高考报考人数98855人,比2015年减少1.2万人,这是我省自2012年设立春季高考以来报名人数首次下降。据了解,为规范招生,自2015年春季高考起,要求非山东户籍考生应具备山东中等学校学籍且有完...[详细]
(视频截图) "推手"孟先生向记者展示他的网红炒作成果。互联网时代,网红似乎也已成长为一个风口。网红们依靠自己的天赋或者风格,网罗一批趣味相投的粉丝,进而将互联网红利变现,这种新兴的网红经济本无可厚非。[详细]
为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迎接即将到来的儿童读书日(4月2日)和世界阅读日(4月23日),中国第一家免费的亲子阅读平台——宝贝邻里亲子阅读中心,联合婴贝儿集团以及大众网、齐鲁晚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等众多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第二届宝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