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肠啥时才能“敞开吃”? 央视关注海肠产业化

2016-04-28 08:43:00 来源: 大众网综合 作者: 杨健

   大众网综合消息 据水母网4月28日报道,近日,电视剧《传奇大掌柜》热播,烟台海肠这道独特的美味食材名扬全国,令各地食客垂涎。CCTV-2用足足七分钟时长,播出了“烟台海肠”专题,关注其人工繁育及产业化进程。

   海肠虽然好吃,数量却日益稀少,身价蹦着高猛涨。不要说面向全国,就是本地市场也是供不应求。据央视报道,烟台海肠的人工育种尝试始于2013年,去年11月12日,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在莱山区四十里湾海域义务增殖放流海肠,共30万尾。烟台海肠的产业化之路究竟还有多远?烟台海肠能否再现“敞开吃”的盛景呢?

   贵过鲍鱼直追海参,海肠成“土豪菜”

   如今吃盘韭菜炒海肠不是寻常吃客所能承受的。在水母网论坛发起的“你有几年没吃上海肠了?”的调查中,超过70%的网友回帖表示,至少两年没碰过海肠了。“谁舍得吃啊?两年前去吃烧烤,看见有烤海肠就点了两串,小指头那么大一块,一串7块钱!”网友“萌那莉莎”的回帖,代表了不少网友的心声。

   “不到两年工夫,海肠坐了火箭,一天一个价!”红利市场干了多年海鲜生意的孙老板告诉记者,2010年海肠价格20多元一公斤,市场供应充足。2011年涨到了40-60元/公斤,市场供给逐步下降;2012年开始一天一个价,从70元涨到80元、95元、100元、110元、130元,最高卖到150元。2013年起,海肠一路冲上每公斤200元大关,最高时达到300元/公斤的天价,贵过鲍鱼,直追海参,成为货真价实的“土豪菜”,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目前,本地海肠的价格虽然因销量较小而稍有回落,但250-300元/公斤仍是主力区间。

   价格飞涨让吃海肠成了前所未有的“奢侈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普通饭店一份韭菜炒海肠128元,某星级酒店则近200元。“海肠卖200多元1公斤的时候,我们小酒店不做海肠,有的客人干脆选择海参,顶替海肠作为‘硬菜’。”芝罘区某海鲜饭店朱经理说。

   过度捕捞致海肠“有价无市”

   老百姓喊着“吃不起”,价格水涨船高的本地海肠却是供不应求。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近年来,海肠每年捕捞量维持在700-1100吨区间,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究其原因,过度捕捞是海肠产量逐年下降、价格飞涨的直接原因。捕捞时吸取泥沙冲刷,虽然提高了海肠捕捞的效率,但同时对海肠生存环境破坏相当大,捕捞的网具网眼很细,海肠的幼体被“赶尽杀绝”。

   “自然生长的海肠常常选择滩平、水浅,沙质或泥沙兼半的地质为家。而且,上层的沙质是黄沙,下层是黑泥沙才最好。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海肠的正常繁殖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烟台市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力勇说,“跟农业优良品种不同,水产品资源一旦枯竭,恢复起来非常困难。”

   “五六年前在渔人码头和开发区部分海域,还能看到野生海肠,现在几乎绝迹了,适合海肠生存的海域也越来越少了。”王力勇说,海肠对生活环境比较挑剔,必须是在两米以内的浅滩,沙质海域才行。而近几年来,由于近海养殖不断增加,再加上滨海开发建设对海域的侵占,海肠适宜生存的海域越来越少,数量自然大打折扣。

   人工育苗将推进海肠“产业化”

   本地海肠价格一路走俏,外地海肠进入,无论外形、大小还是口感,都和本地海肠相去甚远。

   目前,烟台海肠全部野生捕捞,尚未实现规模化人工育苗生产。王力勇说,海肠不仅适于增殖放流,同样适于规模化人工养殖生产。如何突破海肠的养殖技术难关,一直是水产专家们研究的课题。2013年7月,烟台海肠的养殖难题有了重大突破,烟台市水产研究所成功繁育海肠苗种。烟台市水产研究所采取自主研发与企业合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提供苗种与技术指导,共同进行海肠养殖生产技术研究,并通过采取工厂化、池塘、海区多种养殖方式,在东营、莱州、蓬莱、辽宁大连、河北昌黎等地设立12个海肠养殖试验点,养殖方式包括工厂化、池塘、海区三种模式。

   去年6月23日,烟台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烟台市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地理标志产品———烟台海肠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阶段性现场验收,共培育平均体长11.1毫米的海肠苗种627.48万尾,各项数据均达到或超过年度技术指标。去年11月,市海洋与渔业局先后在莱山区四十里湾海域和开发区金沙滩海域,分别义务增殖放流海肠30万尾和40万尾,这是烟台史上首次增殖放流的海肠苗种。今年,我市海洋渔业部门还将择机继续开展增殖放流,扩大海肠种群。

   “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意识到了海肠数量的锐减和保护海肠的重要性,并成功将海肠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王力勇说,“放流不仅对生态修复起到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渔民增收。”

   由于种群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对海肠的研究并不多见,基本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目前我国学者逐渐重视对海肠的研究,但一直没有推出规模化养殖。伴随着苗种繁育成功和增殖放流,距以后产业化发展来说仅一步之遥,科技成果将很快得到转化。一旦海肠养殖技术实现突破性的进展,便宜海肠将重回百姓餐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济南纬十二路全线通车 西城南城老商埠区连接更为紧密

    4月28日零时起,拓宽至双向八车道的纬十二路正式通车运行。市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纬十二路上两座人行过街天桥将各安装3部垂直电梯,这在济南尚属首例。今年春天,施工人员又结合全线工程的绿化设计方案,将甄选出的74棵外迁法桐植回纬十二路,美化道路环境的同...[详细]

    04-28 08-04济南时报
  • 黄岛口岸截获25吨色泽异常猪蹄 不合格被退运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进口商应从获得我国注册的且卫生条件良好的境外生产企业采购肉类产品,切实保障国内食品安全。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为避免经济损失,在邮寄物品入境时应事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要邮寄未经检疫合格的物品入境。[详细]

    04-28 08-04青岛新闻网
  • 沂水一居民楼入住十年没人管 用电靠拉线用水靠打井

    居民楼上面缠着满墙的电线,住在这里的李大哥说,这电线是住户们自己拉的,里面加个变压器。除了这些电线,记者还看到,插满楼的塑料管拔地而起,李大哥说,别小看这管子,楼上的生活用水可全靠它们了。[详细]

    04-28 08-04山东广播电视台
  • 山东五一假期避堵指南:出行返程高峰避开京台、青银高速

    根据预测报告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市民旅游踏青、走亲访友、休闲购物等外出活动增多,预计山东省高速拥堵严重,拥堵峰值出现在4月30日9:00—10:00,5月2日返程峰值在17:00—18:00。[详细]

    04-28 08-04齐鲁网
  • 青岛口岸截获8箱多肉植物 单批全国最大将销毁

    今天,青岛新闻网从山东检验检疫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青岛机场检验检疫局在对来自韩国某航班入境人员查验时,从一名韩国籍旅客行李中截获韩国产多肉植物8箱,共1496株。[详细]

    04-28 08-04青岛新闻网
  • 青岛自由贸易港区有望获批 将发展九大产业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核心区是1992年青岛保税区获批后第一期建设的区域。核心区转型升级后,主要发展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大宗商品交易、现代物流业、航运服务业、生命健康产业、专业服务业、智慧产业、金融服务业等9大类产业。[详细]

    04-28 08-04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