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浒苔苏北来!苏鲁联合行动,山东沿海浒苔能减半

2016-05-22 07:30:0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陈之焕

  近年来,每年夏天,山东省海岸线就会遭受大量浒苔的侵扰。目前又到了浒苔开始形成的时期,今年的情况怎样?记者获悉,20日,山东和浒苔上游的江苏已联合行动,山东省的“海状元号”考察船已到达源头区苏北进行绿藻打捞。专家称,通过源头打捞和其他科技手段,将使到达山东海岸的浒苔数量有望减半。 

  浒苔爆发九年,成沿海城市一大威胁

  记者采访中获悉,浒苔侵扰始于2007年夏天。当年6月,在我国南黄海局部海域首次出现大型绿藻形成的绿潮现象,当时绿潮规模不大,影响区域也较小,青岛沿海地区共处理绿藻约6000吨。到了2008年夏天,黄海海域再次爆发大面积绿潮,大量漂浮绿藻聚集在青岛沿岸一线,为消除绿潮威胁,青岛市政府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绿潮的打捞和清除,当年清理绿藻猛增到上百万吨。

  此后,每年夏季绿潮都会在黄海出现,至今已连续九年,虽然每年青岛市政府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仍有大量绿藻在近岸堆积,对黄海沿岸地区景观、环境和养殖业构成了持续威胁。

  据介绍,绿藻爆发之后,我国政府组织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2008年,针对大规模绿潮灾害问题,科技部立即启动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应急项目“浒苔大规模爆发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绿潮成因、监控、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2010年,科技部立项资助973项目“我国近海藻华灾害演变机制与生态安全”,研究我国近海几类典型有害藻华现象的演变机制和危害效应,绿潮成因与早期发展过程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山东省科技厅和青岛市科技局也组织相关团队,围绕绿潮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通过多年研究,在绿潮来源、成因、危害、监控及处置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山东省考察船在苏北浅滩打捞绿藻

  比往年提前,8日苏北已发现浒苔

  2016年4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始分析南黄海绿潮情况,及时掌握了苏北浅滩区漂浮绿藻及其分布状况。5月份,中科院海洋所“科学三号”考察船正在南黄海海域实施现场调查,获得了绿潮分布状况的一手资料,初步验证了遥感分析结果。5月8日左右,苏北浅滩出现了浒苔分布。 

  “浒苔分布的面积不是最大面积,跟去年差不多,但是出现的时间较往年提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介绍,通过提前观测,今年对浒苔的状况进行了进一步了解。目前,黄海绿潮应对行动已经得到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的支持,初步形成了黄海绿潮的应对行动计划。2016年度将重点针对黄海绿潮的防控,实施苏北浅滩区漂浮绿藻的前置打捞行动,并结合启动相关研究和调查工作。 

  鲁苏联合行动,首次启动打捞前置

  5月20日,青岛海大生物工程公司“海状元号”考察船起航前往苏北地区进行绿藻打捞。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将与海大生物联合展开浒苔打捞区前置计划,在苏北浅滩区关键断面实施绿潮打捞和绿藻资源化利用,这一决策得到了江苏省海洋水产所、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单位的支持,当地也派出小渔船进行现场打捞。 

  “具体作业时间在20日展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说,对绿潮的研究结果表明,将绿潮打捞区前置,有可能控制黄海绿潮的规模。许多证据表明,黄海绿潮早期主要来自苏北浅滩海域,这一认识锁定了黄海大规模绿潮的主要来源,明确了苏北浅滩是绿潮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研究表明,30-40天后,绿藻生物量可达数百至上千倍,因此,选择适合区域进行早期漂浮绿藻的打捞,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显著减少后期青岛近海绿藻打捞投入的费用。 

  无人机监测,提供实时分布数据

  除了使用科考船与渔船进行浒苔区域前置打捞外,此次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还使用了无人机与卫星遥感现场检测,确保提供实时或准实时的绿藻分布数据。 

  孙松介绍,目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江苏省科学家展开打捞方案,确认苏北浅滩海区绿藻优先控制区,开展现场调查;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分析,明确漂浮绿藻分布区;针对苏北浅滩海区和绿藻主要漂移通道区,设置拦截断面,实施漂浮绿藻的打捞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降低进入黄海海域的漂浮绿藻生物量;依据现场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评估前置打捞行动对黄海区绿潮规模的控制作用等。

  “这一方法改变了人们‘科学家只研究不行动’的看法,我们将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孙松介绍,通过这一方式,预计可以将到达黄海海域的浒苔减少三分之一至一半,但是不排除洋流、风向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张艳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