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课本新在哪儿?专家解析语文教材亮点

2016-09-05 10:32:00 来源: 青报网-青岛日报 作者: 刘 淼

新学期新课本新在哪儿?专家解析语文教材亮点

  ■老版七年级《语文》课本。

新学期新课本新在哪儿?专家解析语文教材亮点

  ■新版七年级《语文》课本。

   原标题:新学期用新课本新在哪儿?

   增加名著导读栏目,《西游记》替代《伊索寓言》,小学拼音阶段的“认一认”改为情景识字……新学期伊始,小学一年级和初一新生拿到了新课本,从外观开本到内容设置、标准要求都有变化。“更加重视中小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始终作为一条主线”......听听老师和专家是怎么看新课本的。

   背景:全国统一换课本

   目前,我市语文课本小学使用苏教版,初中则是人教版。尽管出版社不同,但依据教育部教材建设的要求,今秋新学期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使用新语文课本,变化的宗旨也是一致的: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传承经典又富有时代气息,既遵循学科规律又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

   据悉,新编语文课本选文时遵循四个原则:一是以经典性为主,兼顾时代性,所选课文大部分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好评的作品;二是重视适宜性,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主线,系统设计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三是选文“美”,所选文章是思想格调高、语言形式优美的作品;四是强调多样性,选文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演讲词、新闻报道等各种文体,涵盖古今中外作品。

   初中:《西游记》替代《伊索寓言》

   新语文课本在教材内容具体编排上,围绕“人文精神”培养的需要,整体规划各单元主题,依据单元主题选择相应的文章。在不同单元主题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将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主线。同时,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贯穿全书,即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省教学能手、省优秀语文教师、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孙松梅说,以阅读为例,新课本增加“名著导读”栏目,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方法,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新课本通过精选古代经典作品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选文方面也有变化,此前的《伊索寓言》《繁星春水》被《西游记》代替。初中语文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较之前也有提高。

   新编语文教材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从选文看,初中29篇涉及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领袖,雷锋、黄继光等革命英雄人物,以及钱学森、邓稼先等著名科学家。同时,还有鲁迅、茅盾、闻一多、艾青等著名文学家的选篇。

   小学:通过情景学习“花红草青”

   小学一年级新老课本中拼音阶段均有“认一认”栏目,老课本是一个图片加一个字,比如一件印有衣服的图片下注明“衣”字;而新课本中这个栏目则是以语言情景的形式集中体现,一幅印有红色的鲜花、青青的小草的图片下,写着“花红草青”;一幅印有播种收获的图片下,写着“春种秋收”。

   省特级教师、首届齐鲁名师、李沧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宋道晔认为,新课本中通过情景学习的改变,让学生既复习拼音,又能在情景中学习识字,更容易认知。

   新旧课本相比,体例没有变化,变化体现在细节上。例如,新课本识字数量275个,比旧课本增加20个,但新课本要求会写的生字减少至129个,比旧课本减少了5个,体现多认少写的理念;新课本要求“按笔顺写字”,而旧课本则是“看清笔顺”;新课本是“写字有方”,旧课本则是“写好铅笔字”;新课本是“学和用”,旧课本则是“学用字词句”。宋道晔认为,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说法上,个中蕴含一种理念,那就是目标更明确。

   新课本在第二组课文时出现短文,旧课本则在第一组课文出现短文,短文由原来4篇压缩成3篇,加大儿童诗的朗读量。旧课本的课后练习原来只是简单的朗读、背诵课文,新课本增加积累运用、朗读理解两个栏目。宋道晔说,过分强调积累运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会影响朗读和字词的积累,“比如,小学一年级老师在讲课文‘泥土是种子的家’时,不必刻意强调‘为什么泥土是种子的家’。”

   链接

   《思想品德》改为《道德与法治》

   此次课本的变化中,《思想品德》改为《道德与法治》是唯一名称上的变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系统设计法治教育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为重点。

   其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按照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地设计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大领域。初中新课本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整体建构教材的内容体系。

   《历史》强调国家主权意识

   过去历史学习过多强调死记硬背,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针对这些积弊,新课本在设计上更多强调了学生的思考和体验,如八年级上册第29页的课后活动专门设计了思考题:“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由此改变单纯记忆《马关条约》签署时间、内容的学习方式,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水平。

   新历史课本的编写对各阶段的历史都选定突出主线,以显示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关键问题,并围绕各时期的主线遴选史事。如中国古代史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为主线,选择了秦统一中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隋唐的统一等主要史事。此外,新课本还选取了大量的史事,对我国固有的领土和领海主权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增强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记者 刘淼 文/图)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