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轨交R1线下穿京沪铁路线 近10天途经列车降速

2016-11-12 08:02:00 来源: 济南时报 作者:

   

  施工人员正在安装管片 记者郭尧 摄

  从温度约6℃的室外走进温度达22℃的轨交R1线地下隧道,巨大的轰鸣声中,盾构机正以每分钟约4厘米的速度向前掘进,缓缓进入京沪铁路线地下10多米深处。11日上午,R1线开始从地下“下穿”位于仁里庄附近的京沪铁路线,并将在10天内完成这趟“穿越铁路之旅”。在此期间,铁路并不停摆,列车会降速至时速45公里。

  地铁穿越京沪铁路,济南首次 

  11日上午,在R1线南北两条隧道中的南侧隧道里,“开拓一号”盾构机在刘长山路南侧的地下缓缓向前掘进,很快便进入了仁里庄附近京沪铁路线的影响范围内,R1线就此正式开启了“穿越京沪铁路之旅”。

  作为济南首条开建的轨道交通线路,R1线在玉符河站与王府庄站之间由高架段转入地下段。在仁里庄附近,线路走向也在这两站之间由此前的北行转至东行。在向东掘进的过程中,R1线地下隧道“邂逅”了附近的京沪铁路线,并开始“下穿”这条南北走向的铁路线。而在地下进行的这趟“地铁穿越铁路之旅”,在济南尚属首次。

  每分钟掘进4厘米,10天内将完成 

  “‘下穿’京沪铁路时,盾构机向前掘进的速度约为每分钟4厘米。”在遍布轰鸣声的R1线地下隧道里,中铁十四局技术员杜洪亮大声地向记者介绍。盾构机每次前进约1.7米时,就会停下,以便施工人员为隧道安装管片。每环管片的宽度为1.2米,环环相接。

  杜洪亮介绍,京沪铁路线的影响范围约有80米,也就是说,已开始“下穿”京沪铁路线的R1线盾构机,只需向前掘进约80米,就能完成这次“穿越京沪铁路之旅”了。和长度相比,施工人员更习惯用安装管片的环数来形容向前掘进的距离。“差不多再安装70环管片,就完全穿过京沪铁路,计划到20日完成。”

  施工时,途经列车时速降至45公里 

  走过长达数百米的临时栈道,从地下隧道里出来,阳光之下,一列火车沿京沪铁路线呼啸而过。记者了解到,尽管R1线隧道已开始“下穿”位于仁里庄附近的京沪铁路线,但这一段铁路并不会因此停摆。“列车到这里,速度得降下来,降到时速45公里,过了这一段,再把速度提上去。”杜洪亮说,11日起,途经该区域的列车已经调速。

  地铁隧道“下穿”铁路线,是一项需要非常谨慎的“技术活”。“怕发生沉降。”中铁十四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应对在掘进中可能出现的沉降等情况,在下穿铁路线之前,他们已在铁路沿线埋设了140根注浆管,并在铁路线上设置了监测点,一旦发现沉降超过3.5毫米,马上通过注浆管向地下注入水泥、稳固结构。若沉降超过5.5毫米,地下施工会马上停止。“我们有专人到附近的水屯车站驻站,在列车到来前3分钟,驻站人员就会把列车车号、速度甚至走哪条轨道等信息及时传送给我们。”杜洪亮说,这样一来,施工时会“心里更有数”。

  北隧道即将“下穿”,明年再穿高铁线 

  R1线地下隧道的建设,是一个“双隧并进”的过程,两台盾构机分别工作,各挖一条隧道。记者在工地上了解到,11日开始“下穿”的,是R1线的南侧隧道。隧道位于京沪铁路线以下多少米的地下?答案是16.8米。按一层楼的层高3米计算,目前R1线的盾构机距离地上的京沪铁路线,还有着近6层楼的距离。

  北侧隧道将在不久后开始“下穿”。“北隧道的掘进速度也不慢,在南隧道穿过京沪铁路线后,北隧道差不多也要开始‘下穿’。”杜洪亮说。以后,R1线还将穿越不远处的京沪高铁线。“高铁线和铁路线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顺利的话,预计明年下半年时有望开始‘下穿’京沪高铁线。”

  

  ●相关新闻 

  轨交规划环评再公示 您有啥意见可以提 

  11日,记者从济南市政府网站获悉,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5-2019年)调整环境影响信息公布,包含R1线、R2线一期以及R3线一期。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中,调整后的R2线1期工程中部分经过地点首次对外公示,分别为新华院旧址、无影山地下文物保护区以及腊山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等。

  记者了解到,在此前的规划中,R2线将经过通和塔、黄台车站德式建筑群、大辛庄遗址、刘家庄地下文物保护区等文物古迹,在本次公示中,调整后的R2线将经过大辛庄遗址、新华院旧址、无影山地下文物保护区。在水源保护区方面,调整后的R2线将从地下穿越腊山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该规划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和能源政策,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相关规划基本协调。若市民对本规划R1、R2、R3线有关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提出。联系电话:0531-66690562、85870050。邮箱:jngdqqghb@163.com、nanjinglidong@163.com。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