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春运十年数据:“打飞的”回家渐流行 水运没落

2017-01-17 11:36:00 来源: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 周建亮

  绿皮车时代一去不返。

  青岛春运十年来出行方式变化

  今年春运已于13日拉开帷幕。但老家在西安的王林峰却一点也不着急,“急啥?买不上火车票,可以坐飞机,实在不行就开车自驾回去!”

  但在几年前,到了这个时候,王林峰都会十分焦虑。自2007年大学毕业来到青岛工作后,他便成了春运抢票大军中的一员。

  “刚参加工作,买不起飞机票,只能坐火车。那时,青岛到西安只有一趟普通列车,有时候,通宵排队都未必能抢上。印象中,每年回家的一张硬卧票大都是从‘黄牛’手里高价买来的。”回忆起那时的回家之路,王林峰连连感慨:上车后也是人挤人,上个厕所都得提前半小时站起来往厕所方向挪动。24小时挤在绿皮车厢里非常痛苦。

  最近几年,王林峰很少坐火车了。飞机成了他的首选。偶尔,他也开着私家车拉着妻子和女儿回家。

  2016年9月,青岛至西安首次开通了高铁,青岛到西安只需8个小时,“今年我们准备带着女儿坐高铁回老家过年!”

  王林峰的经历,是正在发生的春运巨变的一个缩影。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春运,这一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深刻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变迁。

  2007年4月,随着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青岛首次开行动车组列车,成为当年青岛春运的一大亮点。从2007年到2017年十年间,春节回家之路,正越来越好走。

  购票便捷了

  有人说,春节,就是一张薄薄的火车票,我在这头,家乡在那头。但就是这张小小的火车票,却在每年春运期间都越发珍贵。

  谈起这些年铁路春运的变化,青岛火车站副站长刘青最先想到的便是买票方式的变化。“前几年,到了春运购票高峰时,有不少旅客都从头一天天黑起开始排队,售票大厅满满当当,队伍经常排到门外。”

  从2012年开始,铁路实名制购票、网上购票、电话订票三种新政策全面实施,全国铁路所有列车实现网络售票。如今,在售票窗口前排队购票的场景早已成为历史,青岛站约有80%的火车票都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的。排队长龙也从以前的售票大厅转移到了现在的自助取票机前。

  在长途汽车站,2011年以来,青岛交运集团陆续开发上线了网络和手机购票平台,旅客动动手指就可轻松购票。如今,通过网络和手机在线购票已占到长途汽车站售票总业务的70%以上。

  服务升级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铁路、公路和民航等客运枢纽单位的服务环境也逐步改善,春运之旅变成了和谐与温馨之旅。

  从乘车舒适度上看,青岛在2012年就淘汰了绿皮车,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先进、整洁的动车组。2016年,连接省内青岛、烟台、威海、荣成等沿海城市的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全线开通。此前,青岛至烟台只有一趟普速列车,运行时间约4.5小时。现在,青岛至烟台最快列车运行时间缩短至约1小时15分钟。

  车站服务设施也越来越完善。2008年,改造之后的青岛火车站以崭新面貌亮相。2014年,山东省最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铁路青岛北站投入运营。目前,青岛站图定列车有109趟,青岛北站达到118趟。在运力安排上,两个车站已“平分秋色”。而且,两个车站由刚刚全线开通的地铁3号线连接,市民无论前往哪个车站都十分便捷。

  长途客运的变化也非常明显。近几年来,市民乘坐的长途车服务环境日益升级,车内不仅提供热水,还有免费WIFI,老弱病残等特殊旅客还能享受到司乘人员的全程照顾。

  选择多样化

  十年间,汽车从少数人的“稀罕物”开进了寻常百姓家。数据显示,2007年,岛城私家车保有量33万辆。截至2016年年底,私家车已达191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81.7%。

  从2012年起,每年春节,全国收费公路都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这也将更多的私家车带入了“春运大军”。“自己有车,想什么时候回家就什么时候走,而且还能多带点年货回家。”老家在潍坊的市民刘云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来,开车回村里老家的人越来越多,在城里常见的“停车难”已经蔓延到了乡村。

  租车返乡也成了缓解春节期间交通压力的不错方式。

  近几年来,每年进入腊月之后,岛城的租车市场都会火爆起来,汽车租赁价格也应声上涨,一些平时日均百元上下的中低端车型,不仅价格上涨至300元左右,而且还要提前半个多月才能预约上。据神州租车刚刚发布的《2017春节租车大数据报告》,通过分析近三年数据,距离目的地500公里、6小时车程以内的用户,在买不到火车票的情况下,超70%的人会选择租车回家。

  民航方面,青岛机场的航线网络更加四通八达,从2007年的94条增长到了现在的146条,通达的城市越来越多。“打飞的”回家过年也越来越流行。数据显示,2007年春运,青岛机场累计运送旅客64.18万人次。到了2017年春运,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214万人次。

  业界访谈

  2007-2017青岛春运客流量变迁

  2007年:758.43万人次

  2008年:801.73万人次

  2009年:794.87万人次

  2010年:844.51万人次

  2011年:949.57万人次

  2012年:914.39万人次

  2013年:862万人次

  2014年:863.5万人次

  2015年:645.5万人次

  2016年:645.6万人次

  2017年:预计655万人次

  从当年万众瞩目、一票难求到现在逐步平稳,基本实现走得了、走得好、走得满意,春运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和这场改变相契合的,正是中国城乡社会发生的巨变。

  “受铁路线网日益通达、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加快、私家车出行增长、旅游包车增多等因素影响,全市春运客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提及近10年来青岛春运的总体变化,市交通运输委综合运输处处长林积恩表示,从数据来看,虽然道路客运量下降趋势明显,但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比依然较大。铁路、民航客运量和公路车辆通行量持续上升。在水路运输方面,连接青岛与黄岛之间的轮渡客流量一直比较平稳。但在2011年,随着胶州湾隧道和胶州湾大桥通车,轮渡客流量骤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全市春运的客运总量。

  在交运集团副总经理毛德丰看来,如今的春运已经越来越呈现出客流平稳、关注热度降温的特点。“前些年,外来务工客流相对集中。在腊月二十三以后,常常挤满车站。”毛德丰说,这几年,受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企业运行模式调整等多个因素影响,外来务工客流已实现了有效分流。同时,交通运输企业应对大客流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经验越来越丰富,这也让旅客的春运出行更加温馨便捷。(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建亮/文 傅学军/图)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